第667章 初秋种豆,承续悟禅
归源境的初秋,一场秋雨刚过,田垄里的泥土湿润松软,带着雨后的清新气息。收完麦的土地还留着麦茬,众人扛着锄头、提着豆种往田里去——初秋要“种豆”,把黄豆、绿豆撒进土里,借着秋凉的劲儿发芽生长,等深秋就能收豆,也为来年的土地养肥力。孙女儿手里攥着一把黄豆,跟着阿婆蹲在田垄边:“阿婆,种豆是不是和春天种麦苗一样,把种子埋进土里,它们就会自己长出来呀?”
阿婆把豆种倒进竹篮,指尖沾着泥土:“是呀,种豆是‘承续’,收了麦就种豆,不让土地闲着,也让咱们的日子跟着庄稼走,一茬接一茬,不停歇。”她用锄头在麦茬间刨出小坑:“坑要挖得浅,豆种埋得深了发不了芽,就像做事要‘留有余地’,太满了容易溢,太急了容易错。”
种豆的第一桩事是“选种”。沙僧坐在田埂旁,把豆种里的瘪粒、坏粒挑出来,只留下饱满圆润的:“种豆要‘选好种’,好种才能长好苗,就像育人要选好方向,方向对了才能走得远。”他教孙女儿分辨好豆种,拿起一颗黄豆对着光看:“饱满的豆种透着亮,捏着硬实,这样的种子埋进土里,才能扎根发芽。”孙女儿学着挑拣,把瘪粒放进另一个篮子:“这些坏种子不能种,种了也长不出好豆苗,对不对?”沙僧点头:“过日子也一样,要把‘坏心思’去掉,才能过得踏实。”
阿瑞斯负责“刨坑”。他拿着锄头,在麦茬间均匀地刨坑,坑与坑之间的距离刚好:“以前在战场,扎营要选好位置;现在种豆,刨坑要定好间距,豆苗长出来才有空间,不会互相抢养分。”他刨完一片,回头看孙女儿:“你看,坑要排成直线,间距一样,这样豆苗长出来整齐,看着也舒心——做事有规矩,才不会乱。”
赫淮斯托斯负责“施肥”。他把腐熟的羊粪撒进坑里,每坑撒一小把:“羊粪肥不烧根,还能给土地补养分,豆苗长出来才壮。”他教孙女儿撒肥:“肥不能多,多了会烧苗;也不能少,少了没养分,就得‘不多不少,刚好够用’。”孙女儿小心地抓着羊粪,轻轻撒进坑里,生怕撒多了:“俺要撒得匀,让每颗豆种都能吃到肥!”
初秋的日头不似盛夏那般毒辣,风里带着凉意,田垄里满是“沙沙”的刨土声和“哗哗”的撒种声。阿佛洛狄忒带着女人们“撒种盖土”,把豆种放进坑里,再用土轻轻盖住,用脚踩实:“盖土要‘松’,踩实要‘轻’,让豆种能呼吸,又不会被风吹走。”她给孙女儿递了把小铲子:“用铲子把土拢到坑里,别把麦茬弄倒了,麦茬能护着豆种,不让小鸟啄。”
孙女儿用小铲子拢土,动作虽慢,却盖得很仔细,每盖好一坑,就对着坑小声说:“豆种快发芽,长高高,结满豆!”盖完一片,她发现一只小鸟落在田垄上,赶紧跑过去赶:“别吃豆种!这是咱们要种的豆,等结了豆,俺分你点!”小鸟扑棱着翅膀飞走了,引得众人笑起来。
种豆的间隙,众人坐在田埂旁休息,阿婆拿出带来的绿豆汤和麦饼,分给大家吃。绿豆汤清热解暑,麦饼带着麦香,吃着格外爽口。王大叔喝着绿豆汤,指着自家的豆田说:“俺们村也种了豆,等收了豆,咱们一起磨豆腐、做豆酱!”小远则和孙女儿一起,把挑出来的瘪粒埋在田埂边:“说不定它们也能发芽,长出小豆芽呢!”
唐僧坐在田埂旁的槐树下,手里捧着经卷,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和刚种好的豆田,提笔在空白页上写下:“初秋种豆,非仅播种,是悟‘承续’;选种施肥,非仅劳作,是悟‘传续’。选好种留希望,施好肥护生长,邻里互助传情分——这便是‘承续禅’:不在急着见成果,在守好每一季;不在怕着遇风雨,在传好每一份;让土地承续肥力,让日子承续暖意,方能岁岁有收,年年有盼。”
阿瑞斯嚼着麦饼,看着刚种好的豆田,轻声说:“以前总觉得‘未来’是遥不可及的,现在才懂,‘承续’就是未来——收了麦种豆,收了豆种麦,一茬接一茬,日子就这么过下去,踏实又有盼头。这‘慢慢来’的承续,比任何远大的想法都实在。”
赫尔墨斯送信回来时,特意绕到豆田,带来了邻村药农的消息:“药农说最近有蛴螬,会咬豆种的根,他熬了些驱虫药,等会儿就送过来。”他从布信袋里掏出一张画,是邻村孩子画的“种豆图”,画上是满田的豆苗和弯腰种豆的人们:“孩子们说,等豆苗长出来,要过来帮着拔草。”
孙女儿接过画,小心地夹在阿婆的布兜里:“等豆苗长出来,俺教他们认豆苗,还要带他们看最壮的苗!”阿婆笑着点头:“好,咱们把驱虫药收好,等药农来了,好好谢谢他——邻里间互相惦记,日子才热乎。”
夕阳西下时,豆种终于种完了,田垄里的坑整齐排列,像给土地盖了层新毯。众人扛着工具往回走,孙女儿却还在田垄旁转悠,把没盖好的土再拢一拢,把歪了的麦茬扶直:“豆种要好好的,明天俺还来看你们。”
阿婆看着她的背影,眼里满是欣慰:“咱们的孙女儿,也懂‘承续’的理了,知道种好豆,深秋才有收,日子才能一茬接一茬地过下去。”
夜深了,归源境的灯还亮着。阿婆和阿佛洛狄忒在厨房煮驱虫药,药香混着艾草的清香飘出窗户;沙僧在整理农具,把锄头擦干净,挂在墙上;阿瑞斯坐在院子里,看着豆田的方向,想象着深秋豆苗挂满豆荚的样子——那是承续后的丰收,比任何场景都更让人期待。
孙女儿趴在阿婆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颗黄豆,嘴角带着笑。阿婆轻轻把黄豆从她手里拿出来,放进小木盒里,嘴角带着笑:“这孩子,连梦里都盼着豆种发芽。”
第二天一早,孙女儿第一个跑到豆田,发现土面上没什么变化,却还是蹲在田垄旁,小声说:“豆种别急,慢慢长,俺会天天来给你们浇水、驱虫!”
归源境的初秋,在种豆的承续里,在豆种的期待里,在邻里的情里,慢慢走向深秋——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只有对土地的敬畏,对劳作的用心,对未来的期盼,却在这些日常里,藏着最真的“禅”,藏着最暖的“归源”。
悟空和八戒去给豆田浇水,把井水晒过之后再浇,不让冷水刺激豆种;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则去修理灌溉渠,确保浇水时水能顺畅流进豆田;赫尔墨斯背着布信袋,要去邻村送信,信袋里装着阿婆做的麦饼和绿豆汤,送给药农和王大叔,感谢他们的帮忙。
田垄里的豆种在初秋的暖阳里静静沉睡,等着发芽;归源境的人们,也在这份“承续”的坚持里,守着田,护着种,悟着禅,把日子过得像初秋的豆田,充满希望,带着对劳作的热忱,对丰收的期盼,把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过成了最踏实的幸福。
槐树下的经卷摊开在“承续”那页,风一吹,书页轻轻晃,像在和田垄里的豆种对话。上面的字迹透着温润:“承续非重复,是在循环中创新;传续非固守,是在坚守中传承。种豆如此,人生亦如此——懂‘在承续中守初心,在传续中谋新篇’,方能让日子像归源境的庄稼,一茬接一茬,岁岁绵长,生生不息。”
傍晚的夕阳把豆田染成暖黄,孙女儿和小远坐在田埂旁,分享着一块麦饼,聊着深秋收豆时要一起摘豆荚、一起磨豆腐。他们的笑声混着风里的泥土香,飘得很远,很远——这便是归源境的初秋,种着豆,承着续,悟着禅,把夏天的金,都变成了秋天的盼,把寻常的时光,都过成了最踏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