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盛夏晒麦,藏实悟禅


归源境的盛夏,日头毒辣得能把地面烤出裂纹,晒场上的麦粒摊得像层金毯,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收麦后最重要的事就是“晒麦”,要把麦粒里的水分晒干,才能长久储存,不然容易发霉生虫。众人从清晨就开始忙活,翻麦、扬场、筛麦,连孙女儿都拿着小耙子,帮着把结块的麦粒扒开。“阿婆,晒麦是不是要把麦子晒得干干的,像归源果干那样,才不会坏呀?”孙女儿的小脸被晒得通红,却没停下手里的活。
阿婆拿着大耙子,把晒场上的麦粒翻得均匀:“是呀,晒麦要‘晒透’,麦粒里的水分少了,才能存得久。就像衣服要晒干才能收起来,不然会发霉;日子要过得‘实在’,才能安稳,不能有半点‘虚’的。”她教孙女儿分辨麦子干湿,抓一把麦粒在手里搓,能听到“沙沙”声,没有潮气,就是晒好了:“要是有黏手的感觉,就是没晒干,还得接着晒——做事也得‘实在’,没做好就不能敷衍,不然早晚会出问题。”
晒麦的第一桩事是“翻麦”。沙僧拿着长柄耙子,在晒场上来回走动,把麦粒翻得底朝天:“翻麦要‘勤’,每隔一个时辰就得翻一次,不然下面的麦粒晒不透,容易发霉。”他教孙女儿用小耙子翻麦:“耙子要贴着地面,把麦粒扒松,不能只翻表面,得让每一颗麦粒都晒到太阳。”孙女儿学着翻麦,小耙子在她手里虽不灵活,却把一小块区域的麦粒翻得很松,引得沙僧连连夸赞。
阿瑞斯负责“扬场”。他站在晒场的上风处,用木锨把麦粒铲起来,往空中扬,风把麦壳和杂质吹走,干净的麦粒落在下风处:“扬场要‘看风向’,风往哪吹,就往哪扬,不然杂质吹不走,麦粒还会洒一地。”他扬场的动作熟练,木锨一扬,麦粒像金雨一样落下,杂质被风吹到一旁:“以前在战场,要看风向扎营;现在扬场要看风向扬麦,都是‘顺势而为’,不能硬来。”
赫淮斯托斯负责“筛麦”。他把扬过的麦粒倒进竹筛,筛掉细小的杂质和碎粒:“筛麦要‘细’,竹筛的网眼要选刚好的,既能留住麦粒,又能筛掉杂质。”他教孙女儿摇筛子:“摇的时候要‘稳’,左右晃,不能上下颠,不然麦粒会洒出来。”孙女儿抱着小竹筛,慢慢摇晃,筛掉的碎粒落在下面的布上,她还把完整的麦粒捡回来:“这些碎粒也能喂鸡,不能浪费。”
盛夏的午后最热,晒场上的温度能烫到脚,众人却没歇着,只是轮流去歇脚棚喝口凉汤。阿佛洛狄忒带着女人们在歇脚棚里煮了酸梅汤,还准备了西瓜,让大家解暑:“天太热,得多喝点凉的,别中暑了。晒麦是细活,急不得,得慢慢晒,把麦晒透了,才能安心进仓。”她给孙女儿递了块西瓜:“快吃块西瓜,解解暑,别晒坏了。”孙女儿接过西瓜,咬了一大口:“真甜!吃了西瓜,俺又有力气翻麦了!”
晒麦的日子里,王大叔每天都会来帮忙扬场,他扬场的手艺好,能把杂质分得干干净净:“俺年轻的时候就是村里的扬场好手,这点活不算啥!”小远也天天来晒场,帮着孙女儿捡麦粒,两人还比赛谁捡的麦粒多,晒场上满是他们的笑声。
唐僧坐在歇脚棚旁,看着晒场上忙碌的身影,听着翻麦的“沙沙”声、扬场的“呼呼”声,还有孩子们的笑声,拿起经卷,在空白页上写下:“盛夏晒麦,非仅去湿,是悟‘藏实’;翻扬筛麦,非仅除杂,是悟‘提纯’。勤翻晒麦,是让麦藏实防潮;细筛除杂,是让麦提纯留真;邻里相帮,是让人存情暖心——这便是‘藏实禅’:不在表面光鲜,在内里扎实;不在贪多求全,在去伪存真,让麦藏实得安,人存真得稳,日子留心得暖。”
阿瑞斯喝着酸梅汤,看着晒场上金灿灿的麦粒,轻声说:“以前总觉得‘厉害’是有强大的力量、过人的本事,现在才懂,‘藏实’的踏实比任何厉害都重要——麦粒晒得实,才能存得久;日子过得实,才能走得远。这‘实在’的功夫,才是真本事。”
赫尔墨斯送信回来时,总会带些外面的新鲜事,比如镇上的集市开始卖新摘的桃子,邻村的西瓜熟了:“等咱们晒完麦,也去集市上买些桃子,给孩子们尝尝鲜。”他还带来了粮商的消息:“粮商后天来验麦,说要是麦的质量好,不仅按高价收,还会多订些明年的麦种。”
孙女儿一听,高兴得跳起来:“太好了!咱们的麦肯定质量好,粮商一定会喜欢的!”阿婆笑着点头:“是呀,咱们的麦晒得透、杂质少,质量肯定好。等粮商收了麦,咱们就去集市上买些好吃的,给大家改善改善伙食。”
几天后,晒麦的活终于完成,晒干的麦粒颗粒饱满、金灿灿的,装在麻袋里沉甸甸的。众人把麦粒运进粮仓,粮仓里很快就堆得满满当当,连空气里都飘着新麦的清香。孙女儿趴在粮仓旁,看着麦粒倒进仓里,小声说:“麦粒,你们在仓里要好好的,等冬天冷了,俺就用你们做麦饼吃。”
阿婆看着满仓的麦子,眼里满是欣慰:“今年的麦晒得好,能存到明年新麦下来都不会坏。咱们归源境的日子,就像这满仓的麦,踏实、实在,不用慌。”
夜深了,归源境的灯还亮着。厨房的灶上,阿婆正用新麦磨的粉做麦饼,麦香飘满了整个院子;沙僧在整理晒麦的工具,把耙子、木锨擦干净,收进工具屋;阿瑞斯坐在院子里,看着粮仓的方向,想象着冬天吃麦饼、喝米酒的场景——那是晒麦后藏实的幸福,比任何美好都更让人安心。
孙女儿趴在阿婆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块刚做好的麦饼,嘴角带着麦香。阿婆轻轻把麦饼从她手里拿出来,放在盘子里,盖好盖子:“这孩子,连梦里都想着新麦饼。”
第二天一早,孙女儿第一个跑到粮仓,等着粮商来验麦。粮商一来,就拿起麦粒查看,还尝了尝新麦磨的粉,连连夸赞:“这麦质量真好,颗粒饱满、杂质少,粉也细,俺按之前说的价收,还多订些明年的麦种!”
归源境的盛夏,在晒麦的藏实里,在麦粒的香里,在邻里的情里,慢慢走向初秋——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只有对成果的守护,对日子的踏实,对未来的期盼,却在这些日常里,藏着最真的“禅”,藏着最暖的“归源”。
悟空和八戒去给粮商装麦,把麦粒装得满满的,还多送了些新麦粉:“这是俺们新磨的粉,你尝尝,好吃下次再来买!”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则去整理粮仓,把剩下的麦分类存放;赫尔墨斯背着布信袋,要去镇上给粮商送麦种的订单,顺便买些桃子回来。
粮仓里的麦子安静地“藏”在仓里,等着被做成各种吃食;归源境的人们,也在这份“藏实”的踏实里,守着仓,护着粮,悟着禅,把日子过得像盛夏的阳光,热烈又实在,带着对过往的感恩,对未来的热爱,把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过成了最踏实的幸福。
槐树下的经卷摊开在“藏实”那页,风一吹,书页轻轻晃,像在和粮仓里的麦子对话。上面的字迹透着温润:“藏实非藏私,是为日子留底气;提纯非挑剔,是为生活留本真。晒麦如此,人生亦如此——懂‘把日子过得实在,把人心守得真诚,把成果护得安稳’,方能岁岁无忧,年年踏实,绵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