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澜沧支流遇琴师,茨中古镇解琴怨
澜沧江的支流在腊月里结了薄冰,阳光洒在冰面上,折射出细碎的银光,像是谁把碎银子撒在了江面上。取经队伍踏着冰面旁的积雪前行,阿牛骑着战马走在中间,手里握着阿虎送的牛角弓,时不时拉一下弓弦,感受着弓身的韧劲。林小羽则跟在敖丙身边,怀里揣着扎西送的小陶罐,罐子里装着从丙中洛寨带来的酥油,他时不时打开罐口闻一闻,酥油的奶香混着冷空气,让他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前面怎么有琴声?”唐僧突然停下脚步,侧耳倾听。众人凝神细听,果然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的琴声,琴声凄婉,像是带着无尽的哀愁,混在寒风里,听得人心里发紧。
孙悟空纵身跃到一棵挂满冰棱的梨树上,极目远眺,只见前方的茨中古镇外,一个身穿青布长衫的男子正坐在一棵老槐树下,手里抱着一把古琴,手指在琴弦上拨动,却总是在关键处停顿,脸上满是愁容。“古镇外有个琴师,好像有心事,俺们去看看!”他说着,从树上跃下,率先朝着古镇方向走去。
走近才看清,男子约莫三十岁年纪,面容清瘦,眉宇间带着几分忧郁,他见到众人,停下拨弦的手,苦笑道:“各位施主是路过的吧?我叫苏墨,是这茨中古镇的琴师。”
唐僧合十回礼:“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往西天取经,路过此地。听施主的琴声,似有满腹愁绪,不知施主遇到了什么难事?”
苏墨叹了口气,重新抱起古琴:“不瞒大师,我这把琴名叫‘流泉’,是祖传的宝物,琴音清越,可半个月前,琴突然出了问题,不管怎么调弦,都弹不出以前的音色,反而带着杂音,像是有什么东西堵在琴腹里。我试过很多方法,都没能修好,再这样下去,我就没法靠弹琴为生了。”
“琴腹里有东西?”胡青牛走上前,仔细查看古琴。琴身是百年老桐木所制,琴面上刻着精致的花纹,只是琴弦有些松动,琴腹处确实能隐约听到一丝异样的声响。“或许真的有东西掉进了琴腹,我们可以试着把琴腹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苏墨犹豫了:“这琴是祖传的,要是打开琴腹,万一损坏了,我就再也对不起祖宗了。”
孙悟空拍了拍胸脯:“你放心!俺老孙有办法,保证不损坏琴身,还能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说着,他从耳朵里掏出金箍棒,念了声咒语,金箍棒顿时变得细如银针。他小心翼翼地将金箍棒伸进琴腹的音孔,轻轻搅动,没过多久,就从音孔里挑出一只死去的小虫子,虫子身上还缠着几根琴弦的断丝。
苏墨见状,又惊又喜:“就是它!肯定是这虫子钻进琴腹,弄坏了琴弦,才让琴音变了!多谢大师,要是没有你们,我这把琴就彻底毁了!”
众人跟着苏墨往茨中古镇走去,路上,苏墨说起古镇的历史:“这茨中古镇已有几百年历史,是澜沧江畔的文化古镇,镇上的人大多喜欢琴棋书画,尤其是古琴,很多人家都有祖传的古琴。只是最近镇上出了个叫柳三的商人,他高价收购古琴,还说要把古琴运到外地去卖,很多人家为了钱,都把祖传的古琴卖了,现在镇上会弹琴的人越来越少了。”
唐僧望着前方的古镇轮廓,轻声道:“古琴不仅是乐器,更是文化的传承,承载着祖辈的智慧和情感。柳三为了钱财,收购古琴转卖,看似是生意,实则是断了文化的根脉。我们此行,不仅要帮苏施主修好古琴,更要让镇上的人明白,文化传承比钱财更重要。”
走进古镇,只见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挂着“收购古琴”的招牌,柳三的“藏琴阁”就坐落在古镇的中心,阁楼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古琴,有的琴身已经破旧,却依旧能看出昔日的精致。苏墨说,这些古琴都是柳三从镇上百姓手里收购来的,有的甚至是用很低的价钱强买的。
“前面那家就是我家的琴馆,”苏墨指着街角的一栋小楼,“以前琴馆里总是坐满了听琴的人,可自从柳三来了,听琴的人越来越少,琴馆也快经营不下去了。”
众人走进琴馆,只见馆内摆着几张桌椅,墙上挂着几幅古琴的画像,却空无一人,显得十分冷清。苏墨拿起“流泉”,重新调弦,手指在琴弦上拨动,琴音果然恢复了往日的清越,如泉水流淌,悦耳动听。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锦袍的汉子走进琴馆,他手里拿着一把折扇,正是柳三。见到苏墨,他冷笑道:“苏墨,我劝你还是把‘流泉’卖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银子,足够你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何必守着这破琴受苦?”
苏墨怒声道:“‘流泉’是我的祖传宝物,多少钱我都不会卖!你赶紧离开,别在这里捣乱!”
柳三脸色一沉:“给脸不要脸!我告诉你,这茨中古镇的古琴,早晚都是我的!你要是不识抬举,别怪我对你不客气!”说着,他身后的几个家丁就举起了棍棒,朝着苏墨走来。
孙悟空见状,金箍棒往地上一戳,震得桌椅都晃了晃:“你敢动他一下试试!古琴是文化传承,不是你赚钱的工具!今日俺老孙就替天行道,让你知道文化的重要性!”
家丁们见孙悟空气势汹汹,都吓得后退一步,柳三也有些害怕,却还是强撑着:“你们……你们别以为人多就能欺负我!我跟知府大人是好友,你们要是敢惹我,知府大人不会放过你们的!”
“哦?那正好,”左冷禅走上前,“我们正想找知府大人评评理,看看你强买百姓古琴、破坏文化传承的行为,算不算知法犯法!”
柳三没想到他们竟敢找知府,顿时慌了神,转身就要跑,却被哪吒用火尖枪拦住:“想跑?没那么容易!你得跟我们去镇上,给百姓们道歉,把强买的古琴还给他们!”
众人押着柳三往镇中心走去,路上,越来越多的百姓围了过来,纷纷控诉柳三的恶行:“他用十两银子就买走了我家祖传的古琴!”“我不肯卖琴,他就派人砸了我家的店铺!”
柳三见众怒难犯,只好跪下求饶:“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我这就把古琴还给大家,给大家道歉!”
众人跟着柳三来到“藏琴阁”,柳三打开阁楼的门,里面的古琴摆得满满当当。百姓们见到自己的古琴,都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上前认领。苏墨也帮着百姓们辨认古琴,时不时还弹奏一曲,琴音在阁楼里回荡,引得百姓们阵阵欢呼。
当晚,百姓们在镇中心的广场上举行了庆功宴,还邀请了众人参加。广场上张灯结彩,百姓们载歌载舞,苏墨抱着“流泉”,弹奏起欢快的琴曲,琴声与百姓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八戒吃得满嘴流油,还跟着百姓们学跳舞,笨拙的动作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林小羽则靠在苏墨身边,好奇地问:“苏大哥,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弹琴啊?”
苏墨笑着说:“因为琴声能表达我的心情,开心的时候,琴声是欢快的;难过的时候,琴声是悲伤的。古琴就像我的朋友,陪着我度过了很多难关。其实做任何事都一样,只要你真心喜欢,就能从中找到快乐,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
林小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握紧了拳头——他知道,自己以后也要像苏墨一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下去,不轻易放弃。
次日一早,众人收拾好行装,准备继续西行。苏墨和百姓们都来送行,苏墨还送给唐僧一张琴谱:“这是我家祖传的《流泉谱》,上面记载了很多古琴的弹奏技巧,希望能对大师有用。”
唐僧接过琴谱,合十道谢:“多谢苏施主,我们定会好好珍藏。”
众人挥手告别,渐渐远去。澜沧江支流的冰面依旧泛着银光,茨中古镇的轮廓渐渐消失在视线里。路上,阿牛骑着战马,兴奋地说:“苏墨大哥真是个好人,还跟我说了很多古琴的故事,以后我也要学弹琴,感受一下文化的魅力!”
唐僧望着前方的路,轻声道:“这西行的路,就像弹奏古琴,有高音,有低音;有欢快,有悲伤。可无论是什么音色,都是乐曲的一部分,缺一不可。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西行路上的音符,共同构成了这首独一无二的‘西行曲’。就像苏墨守护古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传承文化;我们取经,也不是为了个人功德,而是为了传承佛法的智慧,让世间多一份安宁,多一份美好。这世间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力量,才能让文化延续,让智慧流传。”
众人都沉默着,细细品味着唐僧的话。风一吹,路边的冰棱轻轻坠落,“叮咚”作响,像是在为他们送行。取经的队伍继续前行,身影渐渐消失在腊月的晨光里,只留下一串脚印,印在洁白的雪地上,朝着西方,朝着希望,一直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