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赤水河滨遇酒匠,茅台古村解酒愁
赤水河的支流在十一月里漫过红砂滩,江水带着初冬的寒凉,将岸边的高粱地染成一片深褐,风一吹,残留的高粱穗子簌簌作响,还裹着淡淡的酒香。取经队伍沿着江畔的田埂前行,阿牛骑着战马走在中间,马鞍旁挂着叶老送的木制茶勺,勺柄打磨得光滑温润,他时不时低头摸一摸,指尖能触到木料的纹理。林小羽则跟在敖丙身边,怀里揣着青瓷茶杯,杯里垫着小草纸防止磕碰,还有那包自己炒的茶叶,走路时他总把茶杯按在胸前,生怕这易碎的宝贝摔了。
“前面怎么有蒸粮的热气?”八戒突然停下脚步,抽了抽鼻子,“还带着酒香,像是酒匠在酿酒,只是这香味淡得很,不像往日那么醇厚。”
孙悟空纵身跃到一棵老槐树上,树枝上还挂着风干的高粱穗,他极目远眺,只见前方的茅台古村外,一片酒坊旁的空地上,几个身穿短褐的酒匠正围着蒸粮灶,手里握着木铲,却总在翻粮时叹气。为首的老酒匠坐在酒缸旁的石墩上,手里攥着一碗浑浊的酒,眉头皱得像拧成的麻绳。“村里的酒匠们好像遇到了难处,俺们去看看!”孙悟空说着,从槐树上跃下,金箍棒在他掌心转了个圈,化作一把木铲(形似却非真铲),轻轻点在沾着红砂的田埂上,跟着众人往村里走去。
走近才看清,老酒匠约莫六十多岁年纪,手上满是酒渍,指缝里还沾着高粱壳,他见到众人,缓缓站起身,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各位施主是从远方来的吧?老朽姓茅,是这茅台古村的酒匠。我们世代靠酿酒为生,酿的酱香酒、米酒、果酒,香气醇厚还绵柔,方圆百里的酒肆、商号都爱来我们这儿收酒,可最近这酒醅,却邪门得很……”
“邪门?”林小羽凑上前,盯着茅老手里的酒碗,只见酒液浑浊,还飘着细小的酒渣,闻起来不仅没有醇厚的酒香,反而带着几分酸涩,“茅爷爷,这酒怎么会这么差?”
茅老叹了口气,拿起一把刚发酵好的酒醅,往蒸酒锅里倒去,蒸汽冒出来时,竟没有往日浓郁的酒香:“往年我们酿酒,用的是本地红缨子高粱,发酵时用的是老曲,蒸酒时火候拿捏得刚好,酿出的酒清亮醇厚,能存几十年。可这半个月来,不管是新做的酒醅,还是去年窖藏的酒,要么发酵失败,要么蒸出的酒又酸又涩,已经浪费了好几缸酒醅,连给泸州府商号订的百坛酱香酒都耽误了。再这样下去,十二月里的商号收不到酒,我们全村几十户酒匠,今年的冬粮都没着落了。”
胡青牛走上前,拿起一把酒醅,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这酒醅是发酵时温度不够,而且高粱没晒透,水分太多,才会发酸。你们晒高粱的场地,是不是最近总下雨?发酵的酒窖,是不是漏风了?”
“水分太多?”茅老愣了愣,“前阵子连下了好几场雨,高粱没晒透就用来酿酒,发酵的酒窖门坏了,风一直往里灌,温度上不去,没想到竟出了问题。”
敖丙跟着茅老来到晒粮场,只见几堆高粱堆在棚下,摸起来还带着潮气,棚顶的破洞还在漏雨。又来到酒窖,窖门歪斜着,里面的酒醅泛着淡淡的霉味。“你们先把高粱搬到通风向阳的地方晒透,每堆高粱摊薄些,让水分彻底散去。再把酒窖门修好,在窖里铺一层新的稻壳保温,重新拌曲发酵,蒸酒时用文火慢蒸,分三次接酒,头酒取其烈,中酒取其醇,尾酒再回窖重酿。这样酿出来的酒,肯定能恢复往日的品质。”敖丙蹲下身,拿起一把酒醅,在手心里揉了揉,“好的酒醅要干爽松散,带着淡淡的曲香,没有霉味,这样才能酿出好酒。”
茅老眼睛一亮,握着敖丙的手连连道谢:“多谢小施主指点!我们这就去办,要是能救回这些酒醅,就是救了我们全村人的生计!”
“俺来帮你们晒高粱!”孙悟空拍了拍胸脯,话音刚落,已抱起一筐高粱,轻巧地放在晒粮场上摊开,动作快得像一阵风,“这点活,比俺打妖怪轻松多了!”哪吒也跟着上前,两人一起修酒窖门、铺稻壳,不一会儿就把准备工作做得妥妥当当。左冷禅和劳德诺则帮着清理发霉的酒醅,还在晒粮场旁搭了个新棚子,防止高粱再受潮。
唐僧和林小羽留在茅老的酒坊里,看着茅老拌曲。茅老坐在酒缸旁,手里握着木勺,将酒曲均匀地拌进高粱里,动作沉稳,每一勺都恰到好处。“茅爷爷,酿酒是不是要学很久?”林小羽轻声问,眼睛紧紧盯着茅老的手,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茅老停下手中的活,笑着点头:“学酿酒,先要学认粮,哪种高粱适合酿酱香酒,哪种适合酿米酒,都有讲究。再学晒粮、拌曲、发酵、蒸酒、窖藏,一步都不能急。”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酒坊墙角的老酒坛上,“就像做人,要经得起时间的沉淀,才能变得醇厚。要是心浮气躁,再好的粮食也酿不出好酒。”
唐僧闻言,轻声道:“茅老说得是。这酒不仅是饮品,更是你们对时光的敬畏,对手艺的坚守。我们西行取经,要取的真经,是对众生的慈悲;你们酿酒,是对生活的热爱,本质上都是在坚守一份初心。”
茅老连连称是,拿起一把小勺子,递给林小羽:“小施主要是感兴趣,不妨试试拌一小缸酒醅,慢慢来,不用急。”林小羽坐在酒缸旁,手里握着小勺子,小心翼翼地拌着酒曲,可要么拌得不均匀,要么洒了一地,练了好几次,终于拌好一小缸酒醅,虽然不算完美,却惹得茅老连连夸赞。
阿牛也凑过来想试试,结果刚拿起勺子,就把酒曲洒在了酒醅上,还差点把茅老的老酒坛碰倒,惹得众人哈哈大笑。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还是骑马、打猎适合俺,这酿酒比制茶还难,手上没点准头根本不行,比绣花还精细!”
到了傍晚,经过晒透、重新发酵的酒醅果然变得干爽松散,蒸酒时,浓郁的酒香从蒸酒锅里飘出来,弥漫了整个酒坊。茅老拿起一碗刚接的中酒,对着灯光照了照,酒液清亮透明,轻轻抿了一口,醇厚的酒香在舌尖散开,回甘悠长,激动得老泪纵横:“成了!终于成了!多谢各位大师,要是没有你们,我们这酿酒的手艺怕是要断在老朽手里了。”
当晚,村民们在酒坊旁的空地上举行了庆功宴,桌子上摆满了酒坛装的米酒、瓷碗盛的腊肉,还有自家做的糍粑。八戒吃得满嘴流油,捧着一碗酱香酒爱不释手:“这酒真香!比俺老猪喝的糖水还好喝!”他还跟着酒匠们学唱茅台山歌,虽然唱得跑了调,却也引得众人阵阵欢呼,歌声混着酒香,在冬夜里格外热闹。
茅老端着一碗米酒,走到唐僧面前:“大师,这碗酒您一定要喝,是我们全村酒匠的心意。要是没有你们,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酒醅的问题,更别说保住这门手艺了。”
唐僧接过酒碗,轻轻抿了一口,米酒的香甜里还带着淡淡的酱香:“茅老客气了,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这酒能酿好,多亏了你们的坚守和手艺,就算没有我们,你们也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真正能传承手艺的,从来不是别人的帮助,而是你们自己对手艺的热爱和对品质的执着。”
茅老连连点头:“大师说得是!以后我们晒高粱,一定晒透,酒窖也会修好,保证酿出来的酒都是最好的。”
夜色渐深,赤水河的流水声在村外回荡,酒坊旁的篝火依旧明亮,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笑容。林小羽靠在敖丙身边,手里拿着一个小酒坛,坛里装着自己参与酿造的米酒,还带着酒坛的余温,他轻声道:“敖大哥,原来酿酒这么难,要晒粮、拌曲、发酵、蒸酒,每一步都不能急,还得有耐心。以后我再也不会随便浪费酒了。”
敖丙摸了摸他的头,笑道:“是啊,任何需要时光沉淀的手艺,都像这酿酒一样,要经得起等待,要耐得住过程的繁琐。我们西行取经,也像酿酒一样,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每一个困难都要以耐心去克服。这世间的美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去付出、去坚持、去品味。只要我们心怀这份坚守,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林小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握紧了手里的小酒坛——他决定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像酿酒一样,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绝不轻言放弃。
次日一早,众人收拾好行装,准备继续西行。村民们都来送行,茅老送给每人一坛自己酿的酒,还有一件与酒相关的物件:孙悟空的是一个竹制酒壶,用来装酒正合适;林小羽的是一个青瓷酒杯,刚好能配他的茶杯;八戒的是一个漆制酒盘,用来放酒坛很方便;阿牛的是一个木制酒勺,舀酒正好。“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这些酒和物件能保佑各位大师一路平安,也能让你们在西行路上,时常品一品茅台的酒香。”
孙悟空拿起竹制酒壶,把酒装进去,挂在金箍棒上,笑得合不拢嘴:“这酒壶真好用!以后俺累了,就喝口酒解乏,肯定能精神百倍!”
众人挥手告别,渐渐远去。赤水河的江水依旧泛着寒凉的光,茅台古村的酒坊渐渐消失在视线里。路上,阿牛骑着战马,手里握着木制酒勺,时不时舀一勺酒闻一闻,笑着说:“这酒香真浓,等取了真经,我要把这酒带回家,给俺爹尝尝,让他也高兴高兴。”
唐僧望着前方的路,轻声道:“这西行的路,就像酿酒的过程,每一步都是一次沉淀,每一个困难都是一次淬炼。看似漫长,却终能酿出醇厚的美好。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这酒里的滋味,共同构成了西行路上的风景。这世间的传承,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手艺,而是一代代人用耐心与匠心编织的文明,是生活得以延续的温暖。只要我们心怀这份温暖,坚守初心,就一定能到达西天,取到真经,让这份传承与慈悲,传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风一吹,路边的高粱穗子轻轻晃动,落在田埂上,像是在为他们送行。取经的队伍继续前行,身影渐渐消失在十一月的晨光里,只留下一串脚印,印在赤水河滨的红砂地上,朝着西方,朝着希望,一直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