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笑傲录·第八百二十七章 少林古刹参禅意 藏经阁里破迷局
取经队伍离了黑木崖,西行三月有余,脚下的路渐渐从荒僻山道变成了嵩山的青石古道,风里少了黑木崖的肃杀,多了几分少林古刹的檀香与钟声的厚重,远远能望见山间错落的红墙黄瓦,藏经阁的飞檐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透着千年禅宗的庄严。悟空踩着一块刻着梵文的石阶,金箍棒在掌心转了个圈,火眼金睛扫过山门处的石狮子:“师父,这古刹的气场又静又沉,藏着高僧的禅定,却也裹着点书卷的躁动,像是藏经阁里出了岔子,有人在暗中翻动典籍,透着不寻常的气息。”
唐僧勒住白龙马,指尖佛珠转得缓了,目光落在山门“少林寺”三个鎏金大字上:“少林乃禅宗祖庭,达摩祖师曾在此面壁九年,传下佛法与武学。既是有古刹在此,咱们便去参拜,顺便为取经之路祈福,也向高僧请教禅理。”
八戒揉着被山风吹得发酸的肩膀,嘟囔道:“师父说得是,俺老猪早就想找个清净的寺庙,喝碗热粥,吃块素斋饼。这山道走得俺脚底板都疼,再歇不下来,俺就要瘫在路上了。”
沙僧已将降妖宝杖斜背在身后,伸手扶住唐僧的胳膊:“师父慢些,这石阶上有落叶,小心滑倒。”
众人沿着山道往上走,越往上走,檀香与钟声越浓,伴着僧人们的诵经声,在山间回荡。行至天王殿前,只见一个身穿灰布僧袍的老僧正站在殿前迎客,他面容慈和,手中捻着佛珠,正是少林寺现任方丈——玄慈大师。
“阿弥陀佛,唐长老远道而来,老僧有失远迎。”玄慈大师双手合十,声音沉稳,“近来藏经阁偶有异动,典籍似有被翻动的痕迹,老僧正派人探查,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望海涵。”
唐僧合十道:“方丈客气了。贫僧与弟子们只是路过参拜,不敢叨扰。若藏经阁真有异常,贫僧也愿尽一份绵薄之力,助方丈查明真相。”
正说着,一个年轻僧人匆忙跑来:“方丈!不好了!藏经阁的《易筋经》副本不见了,只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三日之内,以少林武学秘籍来换,否则便将《易筋经》公之于众’!”
玄慈大师脸色微沉:“竟有此事!《易筋经》乃少林至宝,若落入恶人之手,恐会为祸江湖。”
悟空纵身跃起,金箍棒往地上一戳:“方丈莫急!俺老孙帮你找!俺的火眼金睛能辨邪气,定能找出偷秘籍的人,把《易筋经》给你找回来!”
哪吒脚踏风火轮,火尖枪上的红缨晃了晃:“俺也帮你!要是那小偷敢来,俺一枪就挑了他的赃物,让他再也不敢作恶!”
玄慈大师点头道:“多谢二位仙长相助。藏经阁的看守弟子说,昨夜曾见一个身穿黑衣的人影闪过,身形矫健,像是江湖上擅长轻功的高手。”
敖丙走到藏经阁前,指尖泛着蓝光,仔细探查地面:“这地面有微弱的气息残留,带着点西域的风沙味,还有淡淡的毒粉痕迹,像是‘星宿派’的余孽所为——他们素来擅长用毒与轻功,常盗取武林秘籍。”
众人商议片刻,决定兵分两路:悟空、哪吒、敖丙顺着气息追查,寻找偷秘籍的人;唐僧、八戒、沙僧则留在少林寺,协助玄慈大师守护藏经阁,同时安抚寺中僧人。
悟空三人顺着气息往山下追去,行至嵩山脚下的一座破庙时,敖丙忽然停下脚步:“这庙里有《易筋经》的气息,还有人在里面说话,想必就是小偷的藏身之处。”
悟空悄悄绕到庙后,透过窗户往里一看,只见一个身穿黑衣的男子正对着一个蒙面人说话:“师父,《易筋经》已经到手,咱们什么时候跟少林寺交换秘籍?”
蒙面人冷笑道:“不急。等少林寺把所有武学秘籍都准备好,咱们再动手,到时候不仅能拿到秘籍,还能趁机灭了少林寺,让咱们星宿派重振威名!”
悟空心中一凛,对着哪吒与敖丙比了个手势,然后纵身踹开庙门:“你们这些坏蛋,竟敢偷少林秘籍,还想灭了少林寺,今日俺老孙定要收拾你们!”
黑衣人与蒙面人见状,纷纷拔出武器,朝着悟空攻去。哪吒脚踏风火轮,火尖枪一挥,一道火焰朝着黑衣人射去;敖丙则抽出长剑,剑尖泛着水光,将蒙面人困在其中。
蒙面人见势不妙,从怀中取出一把毒粉,朝着众人撒去。敖丙早有防备,指尖一挥,一道水墙挡住了毒粉:“就这点伎俩,也敢拿出来丢人现眼!”
悟空趁机纵身跃起,金箍棒一挥,将蒙面人的面纱打落,露出一张阴鸷的脸——正是星宿派掌门丁春秋的弟子——摘星子。摘星子见身份暴露,转身就要逃走,却被悟空一棒子打倒在地:“想跑?没那么容易!”
众人将摘星子与黑衣弟子捆起来,带回少林寺。玄慈大师见众人找回《易筋经》,还擒住了小偷,心中大喜,对着他们拱手道:“多谢各位相助!若不是你们,少林与江湖怕是要遭一场大祸。”
当晚,玄慈大师在少林寺的斋堂摆下素宴,款待取经队伍。席间,玄慈大师与唐僧谈论禅理,从“达摩面壁”说到“明心见性”,越谈越投机;悟空、哪吒则与少林弟子切磋武艺,悟空的金箍棒法与少林的罗汉拳相映成趣,引得众人连连叫好。
次日清晨,众人准备告别少林寺,继续西行。玄慈大师将一串菩提子佛珠送给唐僧:“长老,这串佛珠乃老僧多年修行之物,能静心安神,助你在取经路上保持本心。”
少林弟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抄写的佛经与素斋点心,塞到八戒手中:“猪施主,这些佛经能为你祈福,点心你带着路上吃,要是下次再来少林,我们再给你做更好吃的素斋!”
众人谢过玄慈大师与少林弟子,继续西行。玄慈大师与僧人们站在山门前,望着他们的背影,双手合十,诵经声再次响起,在嵩山的山间久久回荡。阳光洒在少林寺的红墙黄瓦上,将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禅理、守护与正义的故事,在禅宗祖庭久久流传。
唐僧牵着白龙马,走在最前,指尖捻着新得的菩提子佛珠:“悟空,你看少林僧人守着藏经阁,守着禅宗祖庭,不为名利所动,不为强权所屈。这便是‘禅’的真谛——不是在经卷中寻章摘句,而是在尘世中守住本心;不是用武力震慑他人,而是用佛法感化众生。”
悟空点头道:“师父说得是!俺以前觉得,能打跑妖怪就是厉害,现在才明白,像玄慈大师这样,用禅理化解纷争,用善意感化他人,比用金箍棒打跑敌人更有意义!”
敖丙轻声道:“长老说得对。就像这少林寺的钟声,虽轻柔,却能安抚人心;这《易筋经》,虽为武学秘籍,却也讲‘以武修身’的道理。咱们取经,也是为了传递这份‘禅意’与‘善意’,让天下苍生都能不被欲望蒙蔽,不被仇恨困扰,过上真正安宁的生活。”
哪吒摸了摸头,笑道:“俺虽然不懂什么禅理,但俺知道,只要跟着师父和孙兄,多帮好人,多做善事,就是对的!”
八戒一边吃着少林弟子送的素斋饼,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俺老猪觉得,这素斋饼真好吃!要是前面还有这样的古刹,俺还想多讨些饼吃呢!”
沙僧则默默地守在行囊旁,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师父,各位师兄,咱们离西天越来越近了。只要咱们同心协力,坚守初心,就一定能顺利取回真经,普渡众生。”
阳光洒在取经队伍的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西行之路依旧漫长,前方或许还有妖魔鬼怪,或许还有江湖纷争,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如少林的钟声般愈发坚定。因为他们知道,取经之路,不仅是为了取回真经,更是为了传递“禅意”与“善意”的力量,让世间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沐浴在安宁与祥和之中——这便是他们此行的意义,也是他们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