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笑傲录·第九百四十七章 峨眉金顶沐佛光 青锋剑下守苍生
取经队伍离了侠客岛,西行四月有余,脚下的路渐渐从南海的惊涛骇浪变成了蜀地的层峦叠嶂,风里少了海水的凛冽,多了几分山茶的清甜与钟声的庄严,远远能望见云雾间矗立的金顶佛殿,殿顶的鎏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透着“峨眉派”特有的佛武庄严。悟空踩着一块嵌在岩壁中的青石,金箍棒在掌心转了个圈,火眼金睛扫过殿前练剑的女尼:“师父,这山里的气场又庄又暖,藏着佛家的庄严,也裹着点守护的温柔,像是有人在殿后诵经,剑影里带着‘佛武同修’的初心,倒有几分‘普度众生’的意味。”
唐僧勒住白龙马,龙马踏过山间青石板,蹄声轻缓如叩佛音。他指尖佛珠转得缓了,目光落在山门前“峨眉山”的汉白玉匾额上——匾额旁刻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佛家偈语,是郭襄女侠传下的佛韵。“峨眉乃佛教名山,郭襄女侠曾在此创立峨眉派,主张‘佛武同修,以武护佛’。昔年周芷若、灭绝师太虽有过执念,却也始终守着护佑苍生的底线。既是有缘至此,咱们便入山参拜,一来感受佛家的庄严禅意,二来若能悟得‘守护’真义,也是取经路上的一桩修行。”
八戒揉着被山雾沾湿的鬃毛,嘟囔道:“师父说得是,就是这蜀地的雾比侠客岛还浓,闷得俺老猪喘不过气。要是庵里有热乎的豆花饭,再有点甜软的桂花糕,俺倒也乐意陪师父多待几日——当然,能少吸点雾就更好了。”
沙僧已将降妖宝杖横在身后,伸手拂去唐僧肩头的雾珠:“师父,这峨眉山路陡雾浓,咱们跟着石阶旁的经幡走,莫要迷失方向。”
众人沿着经幡指引的山路往上走,越靠近金顶,空气中的檀香越浓,伴着女尼们的诵经声与长剑的破空声,在山间回荡。行至金顶大殿前的广场,只见一个身穿朱红僧袍的尼僧正带领弟子练剑,她眉目沉静,动作舒展如莲,每一剑落下都似与佛光相融,正是峨眉派现任掌门——郭襄的后人郭清尘;而在她身旁,一个身穿素青布衫的女子手持念珠,正为弟子们讲解禅剑要义,竟是笑傲江湖中“峨眉派”周芷若的传人——周静玄,她早年摒弃门派旧怨,留在峨眉协助郭清尘传授佛武,以化解过往执念。
“郭掌门!周姑娘!”悟空一眼认出周静玄手中的峨眉念珠——念珠上刻着“峨眉”二字,与当年在武当山见的佛器如出一辙,纵身跳到广场上,金箍棒往地上一戳,“没想到会在峨眉遇到你们!这禅剑练得有股子‘佛光普照’的味道,比当年在黑木崖见的邪派剑法,可庄严多了!”
郭清尘收剑而立,对着唐僧合十道:“唐长老远道而来,贫尼有失远迎。近来总在殿中传授禅剑,一来是为了承袭先祖佛统,二来也是想让弟子们明白,武学并非争强好胜之术,而是护佑苍生的工具。”
周静玄也收起念珠,轻声道:“孙兄,唐长老,这峨眉的妙处,正在于‘守护’二字。先祖周芷若晚年曾说,‘剑可伤人,亦能护人,关键在人心’。我陪郭掌门在此授剑,也是想以禅理化解过往执念,传递‘以武护佛’的初心。”
唐僧合十道:“掌门与周施主所言极是。所谓‘守护’,并非固守门户,而是以善念护持众生,以行动化解纷争。就像这峨眉金顶的佛光,看似柔和,却能驱散迷雾——人若能如此,便能在纷扰世间守住本心。”
正说着,一个小尼僧匆忙从山下跑来,神色慌张:“师父!不好了!山下‘赤血帮’的人来了,说要抢占金顶佛殿,还说要是咱们不肯交出峨眉剑谱,就烧了庵堂,毁了佛光舍利!”
郭清尘脸色微沉,却依旧平静:“这些人真是执迷不悟!峨眉剑谱乃护佛之术,岂是他们能随意觊觎的?只是他们若在山下闹事,恐会惊扰香客与百姓。”
周静玄也蹙起眉头:“这赤血帮近来在蜀地劫掠州县,残害百姓,还曾试图抢夺其他门派的武学秘籍,今日敢来峨眉,定是仗着新练的邪功,妄图称霸武林。”
哪吒脚踏风火轮,火尖枪上的红缨猎猎作响:“郭掌门莫急!俺去会会他们!要是他们敢撒野,俺一枪就挑了他们的兵器,让他们再也不敢来捣乱!”
悟空也跟着纵身跃起:“俺与你一同去!俺的火眼金睛能辨邪功,定能帮着破了他们的门道,让他们有来无回!”
众人跟着郭清尘下山,行至峨眉山麓的“清音阁”时,果然见二十余个身穿黑衣的汉子手持弯刀,气势汹汹地站在阁前,为首的是一个面色阴鸷的汉子,他脸上带着一道刀疤,腰间佩着一把染血的长剑,正是赤血帮帮主厉无咎。
“郭清尘!别躲在金顶上装神弄鬼!今日我来,就是要取你峨眉剑谱,占你金顶佛殿!要是你们不肯交出,老子就烧了你的庵堂,让这峨眉佛光变成一片焦土!”厉无咎厉声喝道,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惊飞了檐下的燕子。
郭清尘上前一步,语气沉静:“厉帮主,峨眉乃佛教圣地,剑谱是护佛之术,并非用来争强好胜的。你若真心悔过,贫尼可为你诵经超度,化解戾气;但你若只为掠夺而来,便请回吧——这峨眉的佛光,不是你能玷污的。”
“回?”厉无咎眼中闪过一丝戾气,“你一个小尼僧,也敢教训老子!兄弟们,给我上,拆了这清音阁,逼他们交出剑谱!”
黑衣人们举着弯刀冲上来,悟空与哪吒立刻迎了上去。悟空金箍棒舞出一团金光,如佛光护体,将冲在最前面的几个黑衣人打飞,他们落地时只觉浑身酥软,却未受重伤——悟空特意留了力道,不愿伤及性命;哪吒火尖枪一挥,一道火焰在阁前形成屏障,逼得黑衣人连连后退,却未伤及分毫,只烧断了他们腰间的麻绳。
敖丙则引动山间清泉,在清音阁旁布下一道水幕,将漏网的黑衣人困住,水幕柔和却坚不可摧;沙僧也手持降妖宝杖,守在郭清尘身旁,防止有人偷袭。
郭清尘取出峨眉剑,剑尖泛着淡淡佛光,动作如莲绽放,每一剑都避开黑衣人的要害,只点向他们的穴位,让他们动弹不得;周静玄则手持念珠,配合郭清尘,念珠飞出,缠住黑衣人的手腕,口中诵念《心经》,声音如清泉涤荡人心,让一些黑衣人露出悔悟的神色。
厉无咎见手下们纷纷被俘,心中大怒,使出邪功,周身泛起黑气,朝着郭清尘冲去:“小尼僧,接我‘赤血魔掌’!”
郭清尘不慌不忙,侧身避开,手中峨眉剑轻轻一挑,便将厉无咎的掌力引向一旁的岩壁,岩壁上瞬间留下一道黑痕。她顺势一剑点向厉无咎的眉心,剑尖停在距他一寸之处:“厉帮主,承让了。”
厉无咎脸色惨白,却依旧嘴硬:“你……你这是靠佛光庇佑,不算真本事!”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厉无咎,你还不认错!”
众人望去,只见一个身穿灰袍的老尼拄着拐杖走来,竟是峨眉的护山尼——慧明师太,她早年曾受周芷若的指点,晚年一直守护峨眉,今日听闻赤血帮闹事,特意赶来阻止。“郭掌门以佛心护持众生,你怎能如此无礼!快给郭掌门道歉,不然贫尼便废了你的邪功,将你交给官府处置!”
厉无咎见慧明师太上前进,又感受到郭清尘剑尖的佛光,终于服软,对着郭清尘拱手道:“郭掌门,是我不对,我不该冒犯峨眉,还请你原谅我。”
郭清尘叹了口气:“罢了,只要你日后不再残害百姓,摒弃邪功,皈依向善,今日之事贫尼便不追究了。这峨眉山下有座观音庵,你若真心悔过,可去那里诵经修行,化解戾气。”
厉无咎连忙点头,带着手下们狼狈离去。慧明师太对着取经队伍合十道:“多谢各位仙长相助。若不是你们,今日峨眉怕是要遭难了。”
唐僧合十道:“慧明师太不必客气。佛家讲究‘众生平等’,咱们守护峨眉,也是守护这份佛心与苍生。郭掌门与周施主以禅剑传递守护之道,这份心意,值得守护。”
当晚,郭清尘在金顶大殿旁的“禅心院”摆下素宴,款待取经队伍。宴席间,郭清尘取出郭襄当年用过的倚天剑——剑身虽已无锋芒,却依旧透着庄严,感慨道:“这倚天剑是先祖郭襄传下来的,她当年创立峨眉,靠的不是兵器的锋利,而是‘守护苍生’的初心。贫尼与周姑娘也想像她一样,以禅剑护持峨眉,以佛心化解纷争,让这金顶佛光永远普照众生。”
周静玄也取出一本泛黄的手记,轻声道:“这是先祖周芷若晚年的手记,上面写着‘一生执念,终为虚妄;唯有护持,方得安宁’。我当年正是读了这手记,才明白武学的真谛不在输赢,而在守护——就像这峨眉的山茶,年年绽放,不为争艳,只为给过路人一抹清甜。”
唐僧点头道:“掌门与周施主所言极是。所谓‘守护’,从来不是占有,而是给予;不是对抗,而是包容。就像这峨眉金顶的佛光,无论风雨如何,始终照亮山间——人若能如此,便能在修行路上走得更远。”
次日清晨,众人准备告别峨眉,继续西行。郭清尘将一本《峨眉禅剑谱》手抄本送给敖丙:“仙长剑法精妙,且心怀仁善,这本剑谱送给你。禅剑讲究‘以柔护人’,或许能在你日后护持众生时帮上忙。”
周静玄则给唐僧送了一串菩提佛珠:“长老,这串佛珠是用峨眉千年菩提子制成,能安神定气,也能提醒你我,无论何时何地,都莫被戾气困住,莫忘‘守护苍生’的初心。”
峨眉的尼僧们也纷纷拿出自己做的峨眉雪芽茶与桂花糕,塞到八戒手中:“猪施主,这些你带着路上吃,要是下次再来峨眉,我们再给你泡最地道的雪芽茶,做最甜的桂花糕!”
众人谢过郭清尘、周静玄、慧明师太与尼僧们,继续西行。郭清尘与周静玄站在金顶大殿前,望着他们的背影,手中的倚天剑与菩提佛珠轻轻颤动。朝阳从东方升起,将金顶佛殿染成金色,钟声悠扬,佛光普照,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守护、佛心与化解执念的故事,在这座佛教圣山久久流传。
唐僧牵着白龙马,走在峨眉山下的古道上,指尖捻着菩提佛珠:“悟空,你看郭掌门与周施主,以禅剑护持峨眉,以佛心化解执念,这份‘守护’的心境,才是修行的真义。这世间的‘纷争’,大多源于执念与贪欲,若能像峨眉禅剑般,以柔护人,以善化恶,便能在纷扰中守住本心——就像咱们取经,也是在‘守护’中践行‘普渡众生’的初心,让这份善意传遍天下。”
悟空握紧手中的金箍棒,点头道:“师父说得是!俺以前觉得,能打跑妖怪、赢了对手就是守护,现在才明白,像郭掌门这样,以佛心护持众生,以善念化解戾气,才是真正的‘守护’!俺老孙以后再也不随便跟人硬拼了,能劝就劝,能护就护,让更多人免受伤害!”
敖丙轻抚手中的《峨眉禅剑谱》手抄本,轻声道:“长老说得对。就像这峨眉的佛光,看似柔和,却能驱散迷雾;咱们取经路上的每一次磨难,每一次护持,也都是在‘守护’中传递善意。这世间的‘强大’,从来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慈悲与守护,在纷扰中护持众生。”
哪吒摸了摸头,笑道:“俺虽然不懂什么‘佛心’大道理,但俺知道,只要跟着师父和孙兄,多帮好人,多护百姓,不让坏人欺负弱小,就是对的!”
八戒一边嚼着尼僧们送的桂花糕,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俺老猪觉得,这桂花糕真甜!要是前面的地方都像峨眉这样,有好吃的,有佛光,还有好人,俺就满足了!”
沙僧则默默地守在行囊旁,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师父,各位师兄,咱们离西天越来越近了。只要咱们心怀守护,坚守善念,就一定能顺利取回真经,普渡众生。”
阳光洒在取经队伍的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西行之路依旧漫长,前方或许还有更凶险的妖魔鬼怪,或许还有更复杂的江湖纷争,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如峨眉金顶的佛光般愈发坚定。因为他们知道,取经之路,不仅是为了取回真经,更是为了在“守护”中护持众生,在“佛心”中传递温暖——这便是他们此行的意义,也是他们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