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巡回护士"林大夫,洗手间在这边。"
林念初跟着指引,走向手术准备区。今天是她带领实习生苏曼第一次参与主刀儿童阑尾炎手术的日子,同时也是卫生局领导来仁华医院观摩的日子——她丈夫程学文作为院长,此刻应该正在接待那些领导们。
程院长冰凉的水流冲刷过手臂,林念初机械地进行着外科洗手程序,脑海中却回放着昨晚程学文说的话:"明天观摩团可能会看你们那台阑尾炎手术,别紧张,就当他们不存在。"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她当时只是哼了一声:"我紧张?该紧张的是你的领导们,别被我的手术吓到。"
水流停止,林念初用无菌毛巾擦干手,推开手术室的门。实习生苏曼已经在那里等候,口罩上方露出的眼睛写满了紧张。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放松,就跟我们练习时一样。"林念初压低声音,"记住,孩子不是缩小版的大人,组织更娇嫩,你的每一个动作都要轻柔而准确。"
苏曼点点头,但手指仍在微微颤抖。
手术灯亮起,无影灯下躺着8岁的患者小杰。麻醉师比了个OK的手势,林念初站到主刀位置,苏曼在她对面担任一助。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手术刀。"林念初伸出手,器械护士精准地将器械拍在她掌心。
就在刀尖即将接触皮肤的刹那,手术室上方的观摩室灯光亮起。透过玻璃,林念初看到程学文穿着笔挺的深蓝色西装,正侧身向几位领导介绍着什么。即使隔着双层玻璃和口罩,她也能认出丈夫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切口要小而精确,"林念初稳住手腕,在麦氏点位置划开一道3厘米的切口,同时不忘教学,"儿童腹壁薄,注意控制深度。"
苏曼紧张地应了一声,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手术平稳进行着,林念初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儿童阑尾炎易穿孔,所以操作要更轻柔...注意这个血管...电凝..."
程院长观摩室里,程学文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来:"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我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林念初主刀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是一名8岁男童,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林医生在儿童微创手术领域有丰富经验,手术成功率99.2%,居全省前列。"
领导林念初嘴角微微上扬——程学文这是在借机为她宣传呢。她专注于分离阑尾系膜,没注意到观摩室里一位领导正皱眉提问:"程院长,让实习生参与手术,是否增加了风险?"
程院长程学文从容回应:"教学医院的重要职责就是培养下一代医生。林医生带教严格,所有关键步骤都会亲自把控。事实上,适当让实习生参与简单操作,有助于他们建立信心,这也是我院住院医师培养的特色之一。"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手术台上,林念初正指导苏曼结扎阑尾根部:"三钳法,记得吗?远端先夹闭..."
苏曼(念初的实习生)苏曼的手抖得厉害,结扎时力度没控制好,线结有些松。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停。"林念初立即制止,"重新来。在儿童手术中,任何不够完美的结扎都可能导致术后出血或感染。"
领导2观摩室里气氛突然紧张起来。另一位领导小声嘀咕:"看起来这个实习生水平不够啊..."
程院长程学文面色不变:"正是这种严格的教学态度,保证了我院培养的医生质量。林医生曾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称号,她的学生出科考核通过率是100%。"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手术室内,林念初耐心地示范正确手法:"看,像这样,手腕发力而不是整个手臂...对,再来一次..."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第二次尝试,苏曼的结扎完美无缺。林念初点头表示认可:"很好,现在准备切断..."
就在此时,监护仪突然发出警报。患儿血压骤降,心率增快。
苏曼(念初的实习生)"怎么回事?"苏曼惊慌失措。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林念初迅速扫了一眼监护仪:"可能是气腹压力过高导致。停止注气,降低腹压。"她的声音冷静得如同在讨论天气,"芬太尼0.5mg静推,乳酸林格氏液加速输注。"
麻醉师迅速执行医嘱。几秒钟后,生命体征开始稳定。
程院长观摩室里鸦雀无声。程学文打破沉默:"各位看到的是术中突发情况的专业处理。儿童对气腹的耐受性较差,需要术者丰富的经验和团队的密切配合。"
领导2一位领导忍不住赞叹:"反应真快!"
程院长程学文眼中闪过一丝骄傲:"林医生处理过上百例儿童急腹症,去年还主持修订了《儿童腹腔镜手术操作规范》。"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手术接近尾声,林念初指导苏曼缝合切口:"儿童皮肤娇嫩,缝合要特别注意对合整齐...对,就是这样..."
最后一针结束,林念初下意识抬头看了眼观摩室。虽然看不清表情,但她能感觉到程学文的目光。两人隔着玻璃,完成了一次无声的交流。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手术很成功。"林念初对重症监护室护士说,"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有任何异常立即通知我。"
苏曼(念初的实习生)走出手术室,林念初摘下口罩,深吸一口气。苏曼跟在她身后,既兴奋又后怕:"林老师,刚才太惊险了...我差点..."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每个医生都有第一次。"林念初转身,语气缓和下来,"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知道吗?我第一台阑尾炎手术,把患者的肠系膜血管都碰破了,是我的导师紧急接手才没出大事。"
苏曼(念初的实习生)苏曼瞪大眼睛:"真的吗?林老师也会犯错?"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医生不是神。"林念初微笑,"去写术后记录吧,记得详细描述那个血压波动的处理过程。"
刚转过走廊拐角,林念初就看到程学文和那群领导站在护士站附近。她下意识整理了一下有些凌乱的头发。
程院长"林大夫,"程学文用非常正式的语调说,"领导们对你的手术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领导一位领导上前握手:"林主任,刚才那个突发情况的处理太精彩了!程院长说您去年还参与制定了省级标准?"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是的,主要是关于儿童腹腔镜手术的操作规范。"林念初谦虚地回答,余光瞥见程学文脸上掩不住的自豪。
程院长领导们离开后,程学文借口"还有些术后事项要讨论",留了下来。等周围没人,他立刻变回了丈夫的角色:"累了吧?我让护士买了你最喜欢的拿铁,放在你办公室了。"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林念初挑眉:"程院长这是以权谋私啊?"
程院长"这叫关心员工福利。"程学文笑着纠正,"对了,那个实习生表现怎么样?"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第一次上手术台,紧张是正常的。"林念初揉了揉脖子,"不过她学得很快,有潜力。"
程院长程学文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今晚我可能要晚点回家,这些领导还要招待。你别等我了,早点休息。"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知道啦,大忙人院长。"林念初摆摆手,"我还有个术后检查,你先忙你的吧。"
走向病房的路上,林念初想起手术中那个惊险时刻。她并不担心自己的处理,而是想到程学文在观摩室里一定也捏了把汗——既要维护医院声誉,又要相信妻子的专业能力。这种默契,是多少年共同生活才能培养出来的啊。
小杰(小患者)推开病房门,小杰已经醒了,正小声跟妈妈说着什么。看到林念初进来,男孩露出怯生生的笑容:"医生阿姨,我的肚肚不疼了。"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林念初检查了伤口和生命体征,一切正常。她摸摸小杰的头:"你很勇敢。明天就可以吃你最喜欢的冰淇淋了。"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走出病房,夕阳已经西斜。林念初突然想起什么,拿出手机给程学文发了条消息:【别忘了你答应念慈,念欣这周末去动物园,大忙人院长。】
程院长几乎是立刻,回复就来了:【保证准时。ps:你今天在手术台上帅呆了。】
林念初笑着收起手机,向办公室走去。那里有杯等着她的拿铁,和一个虽然忙碌却始终把她放在心上的丈夫。
林念初推开办公室门,果然看到桌上放着一杯星巴克拿铁,杯壁上凝结的水珠表明它刚被放下不久。旁边还附了张便签:「三份糖,没记错吧?——程院长」
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喝了一口已经微凉的咖啡。三份糖,正是她喜欢的甜度。结婚七年,程学文依然记得这种小细节。
电脑屏幕亮起,邮箱提示有三十二封未读邮件。林念初叹了口气,点开最上方标着红色感叹号的一封——医务科发来的下周手术排班表。她刚浏览到一半,敲门声响起。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请进。"
苏曼(念初的实习生)苏曼怯生生地推开门,手里捧着病历本:"林老师,小杰的术后记录我写好了,请您过目。"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林念初接过病历,快速浏览着内容。当她翻到术中突发低血压处理的那页时,眉头微微皱起:"这里描述不够准确。当时是先停止注气,再给药,你写反了顺序。"
苏曼(念初的实习生)"对不起!我马上改。"苏曼的声音几乎带上了哭腔,"林老师,今天手术我差点搞砸了一切..."
林念初放下病历,注视着这个眼睛发红的年轻女孩。她忽然想起了十年前的自己,第一次独立完成阑尾切除术后,躲在更衣室哭得稀里哗啦的样子。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坐吧。"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语气缓和下来,"知道吗?我实习时犯过比你严重得多的错误。"
苏曼(念初的实习生)苏曼惊讶地抬头:"真的吗?但您看起来总是那么...完美。"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没有人天生就会。"林念初转动着咖啡杯,"我第一次腰穿,把病人扎得直叫唤;第一次缝合,线结打得像团乱麻。"她顿了顿,"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被吓倒。"
苏曼(念初的实习生)苏曼的眼睛亮了起来:"那...您觉得我还有机会成为像您这样的医生吗?"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比我更好才对。"林念初将修改好的病历递回去,"医学是不断进步的。去把记录改好,明天七点查房别迟到。"
送走苏曼,林念初刚准备继续处理邮件,办公室电话突然响起。
儿科护士"林医生,儿科急诊刚收了个疑似肠套叠的5岁患儿,需要您看一下。"护士站的声音透着 urgency。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马上来。"林念初迅速保存文件,起身时瞥见桌上全家福里念慈、念欣的笑脸。今天又得晚回家了,希望程学文能准时接女儿放学。
与此同时,医院行政楼六楼的副院长办公室里,周伟正反复观看一段手术录像。画面定格在苏曼结扎失误的瞬间,他眯起眼睛,按下了暂停键。
领导"果然有问题。"他拿起电话,"李主任,评级审查前的手术安全专项检查准备好了吗?重点查儿科近三个月所有教学手术的录像...对,特别是实习生参与的。"
挂断电话,周伟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封面上印着《仁华医院院长年度考核评估表》。他用红笔在"医疗质量管理"一栏画了个问号。
领导走廊上传来脚步声,周伟迅速将文件塞回抽屉。门被敲响,他调整表情:"请进。"
陈教授陈教授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沓资料:"周副院长,你要的儿科手术统计报表。"
领导"谢谢。"周伟接过文件,故作随意地问,"听说今天林医生的手术很成功?"
陈教授陈教授脸上露出赞许:"非常漂亮的操作,特别是那个突发情况的处理。程院长带领导们观摩时,可是给咱们医院长脸了。"
周伟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等陈教授离开后,他的目光落在报表中林念初名下的手术数据上——并发症率0.8%,远低于全院平均水平。他皱起眉头,将报表重重摔在桌上。
程院长傍晚六点半,林念初终于结束急诊会诊,拖着疲惫的脚步走向更衣室。手机震动起来,是程学文发来的消息:【念慈接回家了,在做她最爱的番茄鸡蛋面。你几点回来?】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林念初回复:【刚完事,半小时后到家。告诉念慈妈妈给她带了小礼物。】
她打开储物柜,从包里掏出一个小盒子——今天路过医院礼品店时买的兔子发卡,和念慈最喜欢的那款一模一样,只是颜色不同。
刚走出医院大门,林念初就听到有人喊她。转身看到陈教授匆匆追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
陈教授"念初,正好碰到你。"陈教授气喘吁吁地说,"下个月全国儿外科年会,我想推荐你去做那个儿童微创手术的专题报告,这是相关资料。"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林念初惊讶地接过文件袋:"我?但资历比我深的医生还有很多..."
陈教授"你的手术数据和创新技术是最有说服力的。"陈教授拍拍她的肩,"特别是那种改良的缝合方法,简直和当年程院长读博时研究的方向如出一辙,真是夫妻同心啊。"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林念初怔了一下:"学文的研究?"
陈教授"他没跟你提过吗?"陈教授似乎意识到自己说多了,连忙转移话题,"总之好好准备,这可是展示我们仁华儿科实力的好机会。"
回家的地铁上,林念初翻阅着年会资料,却忍不住想着陈教授的话。她和程学文是工作后才认识的,从未深入了解过对方的研究生课题。那种缝合技术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怎么会和程学文的研究相似?
推开家门,番茄的酸甜香气扑面而来。念慈和念欣光着脚丫从厨房跑出来,小辫子已经散了,脸上还沾着面粉。
程念慈"妈妈!我和爸爸做了面条!
林清韵(6岁)是啊,妈妈
程院长程学文跟在后面,腰间系着林念初的粉色围裙,看起来滑稽又温馨:"洗手吃饭吧,林大夫。"
餐桌上,念慈,念欣叽叽喳喳地讲述着幼儿园的趣事,程学文耐心地应和着,时不时给女儿擦擦嘴。林念初看着这一幕,白天手术室的紧张、急诊的忙碌都渐渐淡去。
程院长"对了,"程学文给林念初盛了碗汤,"下周卫生局要来检查,我可能得加班几天。"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林念初点点头:"正好我也有几台大手术。"她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学文,你博士时研究的是什么课题?"
程院长程学文的手顿了一下:"怎么突然问这个?"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今天陈教授提到,说我用的缝合技术和你当年的研究很像。"
程院长"哦,那个啊。"程学文轻描淡写地说,"是有关微创手术器械改良的,早就搁置了。"他夹了块鸡蛋给念慈,"周末动物园,念慈,念欣想先看什么动物?"
明显的话题转移,但林念初没有追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她尊重程学文的隐私。
晚饭后,程学文负责给念慈,和念欣洗澡,林念初在书房准备年会的报告。电脑旁放着程学文悄悄添的热牛奶,杯底压着一张纸条:「别太晚,明天还有手术。」
深夜十一点,林念初轻轻推开两个女儿的房门,想给俩女儿一个晚安吻,却看到程学文已经趴在女儿床边睡着了,手里还拿着睡前故事书。念欣蜷缩在被子里,小手紧紧抓着父亲的一根手指。
林念初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给女儿掖了掖被角。她正犹豫要不要叫醒程学文,却见他突然睁开眼睛,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小心翼翼地抽出被女儿握住的手指。
程院长两人蹑手蹑脚地退出房间,程学文伸展了一下僵硬的肩膀:"本来只想陪一会儿,结果自己也睡着了。"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你太累了。"林念初伸手按揉他的后颈,"院长大人也需要休息。"
程院长程学文舒服地叹了口气,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周副院长今天调取了近三个月的手术录像,说是例行安全检查。"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林念初手上动作不停:"查就查呗,我又没违规。"
程院长"但他特别关注教学手术..."程学文转过身,握住念初的手,"今天那台手术,实习生操作那段..."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林念初挑眉:"你担心他拿这个做文章?"
程院长"只是提个醒。"程学文吻了吻她的指尖,"好了,睡吧,明天又是战斗的一天。"
周明(周副院长)主卧的灯熄灭后,医院行政楼的某个窗口依然亮着。周伟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反复播放着林念初手术中实习生失误的片段。他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李主任,审查重点就放在儿科的教学质量管控上...对,特别是院长夫人那组。"
挂断电话,他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医院评级审查,向来不只是业务考核那么简单。
预知故事情节下章见啦,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