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华医院第三会议室的空调似乎坏了,林念初擦了擦额头的细汗,继续指着投影上的数据:"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率下降了27%,但耐药菌株的比例..."一阵尖锐的疼痛突然从下腹炸开,她猛地抓住讲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麻醉科(老张)会议室里的十几位科室主任立刻安静下来。麻醉科老张第一个反应过来:"林副院长,是不是...?"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我没事,"林念初强撑着站直,勉强笑了笑,"只是假性宫缩,离预产期还有两周..."话音未落,一股温热的液体顺着腿内侧流下,浸透了她浅灰色的连衣裙👗
白晓菁(儿科主任)"羊水破了!儿科白晓菁跳起来,"快叫产房准备!"
林念初站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作为儿科专家,她接生过无数婴儿,处理过各种产科急症,但此刻所有的医学知识都消失了,只剩下一个念头:太早了,孩子才38周!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程...程院长在哪?"她的声音听起来陌生而遥远。
白晓菁(儿科主任)"在3号手术室做心脏搭桥,"有人回答,"已经通知他了!"
产科刘主任(刘晓)一阵比之前强烈十倍的宫缩袭来,林念初倒吸一口冷气,指甲深深掐入手心。产科刘主任立刻上前扶住她:"宫缩间隔?"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五...五分钟,"林念初艰难地回答,"但强度...啊!"
她没能说完,又一阵剧痛让她弯下腰。众人手忙脚乱地找来轮椅,推着她冲向电梯。林念初在疼痛的间隙恍惚想到,自己精心准备的《医院感染防控指南》还散落在会议室桌上。
电梯门刚要关闭,一只沾着血迹的手术手套卡住了门缝。程学文气喘吁吁地挤进来,手术帽歪戴着,露出几绺汗湿的头发,绿色手术服上还沾着血迹。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你...手术..."林念初虚弱地问。
程院长"交给陈副院长了,"程学文单膝跪在轮椅前,颤抖的手轻抚她隆起的腹部,"怎么样?"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疼,"林念初从未想过自己会这样直白地示弱,"比想象中疼多了..."
程院长程学文的表情瞬间从院长模式切换为准爸爸模式,他慌乱地看向李主任:"羊水清吗?胎心怎么样?宫颈开几指了?"
产科刘主任(刘晓)刘主任忍不住笑了:"程院长,这些问题我们都会常规监测的。"
程学文愣了一下,这才想起自己不是作为医生在问诊,而是作为家属在担心。他尴尬地清了清嗓子,却掩饰不住眼中的慌乱。
产房里,监测设备已经准备就绪。林念初换上病号服,躺上产床,各种管线迅速连接到她身上。程学文站在床边,一手紧握她的手,另一手不自觉地摆弄着听诊器——他都没意识到自己顺手从办公室拿来了它。
产科刘主任(刘晓)"胎心140,羊水清,宫口开三指,"刘主任检查后宣布,"初产妇平均产程12-14小时,林副院长可能要等到明天早上了。"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明天?"林念初和程学文异口同声地惊呼。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我是经产妇,"林念初虚弱地提醒,"清韵是顺产,只用了8小时。"
产科刘主任(刘晓)"那也还早着呢,"刘主任笑着调整催产素滴速,"程院长,建议您先去换身衣服?"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去吧,"林念初挤出一个微笑,"顺便帮我拿...啊!"又一阵宫缩袭来,她疼得抓紧床栏,呼吸急促。
程学文飞快地吻了吻她的额头,冲出门去,十分钟后回来时已换上便装,手里拿着林念初的待产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你拿电脑干什么?"林念初在宫缩间隙虚弱地问。
程院长"你上周不是说想记录宫缩频率吗?我做了个Excel模板,可以自动计算..."程学文的声音在刘主任的白眼中越来越小。
时间在疼痛中变得模糊。林念初的医学知识逐渐回归,她知道自己正处于活跃期,宫口应该每小时开一指左右。但六小时过去了,监测显示宫口停滞在五指,胎儿枕后位,产程进展缓慢。
产科刘主任(刘晓)"可能需要考虑器械助产或剖宫产,"刘主任严肃地说,"胎儿已经有轻微窘迫迹象。"
林念初和程学文对视一眼,瞬间进入专业讨论模式。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产钳风险太大,"林念初喘息着说,"胎头位置..."
程院长"但剖宫产对下次妊娠有影响,"程学文接上她的思路,"而且你上次是顺产..." "真空吸引相对安全,"两人异口同声地得出结论。
产科刘主任(刘晓)刘主任忍不住笑了:"两位医生,我很欣赏你们的专业精神,但现在是你们作为患者和家属的时间。我的建议是尝试真空吸引,如果失败再考虑剖宫产。"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林念初突然紧紧抓住程学文的手:"记得我们第一次一起做手术吗?那个阑尾炎小男孩..."
程院长"记得,"程学文温柔地擦去她额头的汗水,"你缝合得完美极了。"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我当时想...啊!...这个大外科医生真讨厌,老挑我缝合技术的毛病..."
程院长"而我当时想,这个儿科主任真厉害,我要怎么才能约她出去呢?"
产科刘主任(刘晓)两人的笑声被新一轮宫缩打断。刘主任摇摇头,开始准备吸引器:"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夫妻,宫口开六指了还在讨论工作往事。"
随着催产素剂量增加,宫缩越来越强烈。林念初的呼吸变得急促,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透。程学文不断用冰毛巾擦拭她的脸,低声鼓励着,但眼中的担忧越来越明显。
产科护士"胎心下降!"护士突然喊道,"110...100...95..."
产科刘主任(刘晓)产房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刘主任迅速戴上手套:"准备吸引器!林副院长,我们需要现在把孩子拿出来!"
程院长林念初在剧痛中点头,本能地抓住程学文的手,力道大得让他倒吸一口气。但程学文没有挣脱,只是俯身在她耳边低语:"就像我们练习的那样,呼吸,用力..."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我知道怎么做!"林念初几乎是吼出这句话,随即又因歉意而落泪,"对不起...太疼了..."
程院长"没关系,亲爱的,"程学文亲吻她的指尖,"等这一切结束,你想骂多久都行。"
产科刘主任(刘晓)吸引器轻柔地固定在胎儿头上,随着下一次宫缩,刘主任熟练地牵引。"再来!用力!"的喊声中,林念初用尽全身力气推挤,指甲在程学文手背上留下深深的月牙形印记。
产科刘主任(刘晓)"头出来了!"刘主任欢呼,"再来一次!"
林念初发出一声近乎嘶吼的呐喊,用最后的力气完成了最后的一推。突然,一阵解脱感袭来,紧接着是婴儿响亮的啼哭。
产科刘主任(刘晓)"是个男孩!"刘主任高举着血污的小身体,"出生时间20:17,体重3.2公斤,APGAR评分9分!"
程学文颤抖地接过剪刀,剪断脐带时眼泪模糊了视线。当护士将清理干净的婴儿抱到林念初胸前时,她疲惫的双眼瞬间亮了起来。
程院长"他有你的眼睛,"她轻声说,手指轻触婴儿皱巴巴的小脸,"和我的嘴巴。" "这是我们最完美的合作项目,"程学文哽咽着说,俯身亲吻她和孩子,"比任何一篇《柳叶刀》论文都棒。"
程院长护士要将新生儿带去详细检查时,程学文不放心地跟到门口,不断叮嘱:"注意保暖,检查血糖,38周算近足月儿..."直到刘主任把他推回林念初身边。
产科刘主任(刘晓)"程院长,您现在是父亲,不是医生,"她笑着说,"陪陪您妻子吧。"
林念初已经精疲力竭,但看到程学文回来,还是虚弱地伸出手。程学文握住她的手,轻轻抚摸她汗湿的头发。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想好名字了吗?"她轻声问。
程院长"程锦安,"程学文不假思索地回答,"程锦安。给予,锦绣前程。" "像你希望的那样,做个好医生?" "像我希望的那样,做个快乐的人。"
护士将熟睡的锦安送回母亲怀中。林念初小心翼翼地调整姿势,让婴儿能舒适地依偎在她胸前。程学文坐在床边,手臂环抱着他们俩,形成一个小小的保护圈。
窗外,仁华医院的灯光依然明亮,无数医护人员仍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但在这个安静的产房里,时间仿佛为他们暂停——这一刻,他们不再是院长和副院长,只是相爱的父母,欢迎他们蜜月中最珍贵的礼物来到这个世界。
凌晨三点十七分,林念初从一阵尖锐的疼痛中惊醒。右乳像被烙铁灼烧般火辣辣的,轻轻一碰就痛得她倒吸冷气。身边的婴儿床上,程锦安正扭动着身体,发出饥饿的哼唧声。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又到点了吗..."林念初喃喃自语,艰难地支起酸痛的身体。产后第七天,她的生活已经被分割成两小时一次的哺乳循环,睡眠成了奢侈品。
抱起锦安时,林念初的手臂不受控制地发抖。小家伙一靠近**就急切地张开小嘴,但当他的牙龈碰到发炎的乳腺时,林念初差点尖叫出声——这比生产时的宫缩还要疼上十倍。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轻点...宝贝轻点..."她咬着嘴唇低声恳求,眼泪不受控制地滚落。锦安不满地扭动,因为奶水流速太慢而烦躁地踢着小腿。
卧室门被轻轻推开,程学文端着温水走进来。他这几天养成了半夜陪林念初喂奶的习惯,虽然不能分担哺乳工作,但至少能递水揉肩。
程院长"怎么了?"他一眼看出妻子的异常,立刻放下水杯,手掌贴上她的额头,"你在发烧!"
林念初想说自己没事,但一阵突如其来的寒战让她牙齿打颤。程学文迅速从医药箱取出体温计:39.2℃。
程院长"乳腺炎,"程学文的声音绷紧了,"右侧**有没有硬块?"
林念初虚弱地点点头,拉起睡衣展示——右乳外侧明显红肿发热,触摸可及一个鸽蛋大小的硬结。作为医生,她很清楚症状意味着什么:急性乳腺炎,哺乳期常见但痛苦的并发症。
程院长"需要立刻去医院,"程学文已经拿出手机安排车辆,"这种情况可能需抗生素治疗。"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不行!"林念初突然激动起来,"用药就不能喂奶了!锦安才七天大,他需要母乳的免疫力!"
程院长程学文蹲在妻子面前,试图保持冷静:"念初,乳腺炎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成脓肿,甚至败血症。你知道我在ICU见过多少..."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我是儿科专家,我当然知道风险!"林念初的声音因高烧而尖锐,"但这是我的孩子,我有权决定怎么喂养他!"
锦安被突然提高的声音吓到,哇哇大哭起来。林念初立刻后悔了,低头安抚儿子,眼泪却掉得更凶。程学文深吸一口气,转身去收拾住院用品——他太了解妻子的固执,决定先去医院再说。
张敏仁华医院急诊科的值班医生是林念初的老同事张敏。检查后,张敏的表情变得严肃:"林院长,确实是急性乳腺炎,白细胞计数已经18.9了,需要静脉抗生素。"
程院长"什么药物?"程学文专业地问。
张敏"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对哺乳期..."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不能用,"林念初打断她,"这两种药都会进入乳汁。"
白晓菁(儿科主任)白晓菁为难地看向程学文:"程院长,从医学角度..."
程院长"我知道,"程学文疲惫地揉着太阳穴,"但你也知道林院长有多坚持母乳喂养。"
最终妥协的方案是暂时使用对婴儿相对安全的阿莫西林,同时严格监测林念初的体温和**状况。护士为她挂上点滴时,林念初已经因高烧而昏昏沉沉,但依然坚持要亲自喂奶。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我可以泵出来喂,"她虚弱地提议,"这样能控制时间,减少药物暴露..."
白晓菁(儿科主任)"不行,"白晓菁坚决摇头,"乳腺炎期间乳汁可能含有细菌,直接哺乳或瓶喂都有风险。"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这句话成了压垮林念初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位平日理性坚强的医疗副院长突然崩溃大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那我儿子怎么办?他才七天大...我不能...不能让他喝配方奶..."
程学文心疼地将妻子搂入怀中,向张敏使了个眼色。张敏了然地退出病房,留下这对夫妇单独相处。
程院长"念初,听着,"程学文轻声说,"我联系了营养科,他们会准备特制的低敏配方奶,尽可能接近母乳成分。等治疗结束,你完全可以恢复哺乳。"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那要多久?"林念初抽泣着问,"三天?五天?到时候我的奶量会下降,锦安可能就不肯..."
程院长"我们会想办法,"程学文坚定地承诺,"我保证。"
林念初最终妥协了,但程学文看得出她眼中的痛苦不全是生理上的。作为母亲,不能亲自哺育新生儿的愧疚感远比乳腺炎更折磨人。
住院第二天,林念初的体温略有下降,但**硬结没有明显改善。查房的感染科主任建议升级抗生素,使用更强效但必须暂停哺乳一周的药物。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不行!"林念初再次拒绝,"已经两天没喂奶了,我的奶量明显减少,再停一周就..."
谢楠翔(感染科主任)"林院长,"感染科主任耐心解释,"如果感染控制不住,你可能需要手术引流,那将意味着更长的恢复期。"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给我们十分钟讨论,"他突然开口,"然后再做决定。"
感染科主任离开后,病房里陷入沉默。林念初靠在床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胀痛的**,眼神空洞。程学文坐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
程院长"记得我们第一次合作的那个研究吗?"他轻声问,"关于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的?"
林念初微微点头。
程院长"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确实最佳,但不是唯一选择。健康母亲的照顾比喂养方式更重要。"程学文小心地选择着词汇,"如果你因为拒绝治疗而病情加重,谁来照顾锦安?"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你根本不懂!"林念初突然爆发,"这不是数据和研究,这是...是..."她的声音哽住了,"每次他饿哭的时候,只有我能安抚他,那种感觉..."
程学文沉默了。他确实无法完全理解那种独特的母子联结,但他知道此刻妻子需要的不是医学理论,而是情感支持。
程院长"我去找找有没有替代方案,"他最终说,"给我两小时。"
程学文匆匆离开病房,直奔医院图书馆。三小时后,他带着一叠打印资料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回来,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程院长"找到了!"他兴奋地坐到林念初床边,"欧洲儿科协会去年发布的指南,对于顽固性乳腺炎,可以采用超声引导下乳腺管冲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注射,全身用药只需短期停用,24小时后就能恢复哺乳!"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林念初的眼睛亮了起来:"仁华能做这个吗?" "
程院长"超声科王主任去年在德国学习过这项技术,"程学文翻看着资料,"我刚刚联系了他,他愿意立即尝试。"
治疗方案很快确定下来。王主任亲自操刀,在超声引导下为林念初进行了乳腺管冲洗,并将小剂量抗生素直接注入感染部位。整个过程中,程学文一直握着妻子的手,尽管他自己刚做完一台四小时的手术,眼圈泛着青黑。
超声科王主任"好了,"王主任最后检查了一遍,"全身抗生素再用24小时就可以停,之后做个乳汁药物浓度检测,没问题就能恢复哺乳。"
林念初长舒一口气,感激地看向丈夫。程学文回以疲惫但满足的微笑,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
当晚,程学文在病房里架起了笔记本电脑,一边处理院长公务,一边照顾林念初。护士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程院长一手接听医院电话,一手帮林院长按摩背部;或者边审阅文件边提醒妻子按时喝水服药。
儿科护师(夜班护士)"程院长,您该休息了,"夜班护士忍不住劝道,"我们可以照顾林院长。"
程院长"不用,"程学文头也不抬地继续写着邮件,"我答应过她,不会让她独自面对这些。"
凌晨时分,林念初从浅眠中醒来,发现程学文趴在床边睡着了,一只手还紧紧握着她的。他的手机屏幕亮着,显示着一篇打开的论文——《哺乳期乳腺炎的综合管理策略》。
林念初轻轻抚摸丈夫的头发,心中涌起无限柔情。这个男人用他的方式理解着她作为母亲的坚持,并用专业知识和无条件的支持为她开辟第三条路。
第二天下午,乳汁药物检测结果良好,林念初终于可以重新哺乳。当锦安贪婪地含住**时,那股熟悉的刺痛竟然让她欣慰得落泪。程学文站在一旁,像个学生一样认真观察哺乳姿势,不时记下喂奶时间和婴儿反应。
程院长"疼吗?"他紧张地问。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疼,"林念初诚实回答,"但好多了。"她抬头看向丈夫,眼中满是感激,"谢谢你找到那个方案。"
程院长程学文摇摇头:"我只是提供了选项,真正勇敢的是你。"他轻轻触碰儿子鼓动的小脸颊,"你们两个都是战士。"
出院回家的车上,林念初靠着程学文的肩膀昏昏欲睡。锦安安静地躺在婴儿提篮里,偶尔发出满足的哼哼声。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学文,"林念初突然轻声说,"我想在医院设立一个'母乳喂养支持小组',由有经验的护士和哺乳顾问组成,专门帮助新手妈妈应对这些问题。"
程院长程学文微笑点头:"很好的想法。我们可以把会议室B改造成哺乳室,再配备专业设备。"
儿科副院长专家念初"不只是硬件,"林念初继续说,"更重要的是心理支持。没人告诉我哺乳会这么难...那种挫败感和愧疚..."
程院长程学文握紧她的手:"你会成为最好的支持者,因为你知道那是什么感觉。"
夕阳透过车窗洒进来,为这个小家庭镀上温暖的金色。林念初看着熟睡的儿子,又看看身旁疲惫但满足的丈夫,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哺乳危机暂时解除了,育儿的道路上肯定还会有更多挑战,但只要他们一起面对,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就像程学文常说的——医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而育儿,或许是他们将要共同探索的最复杂也最美丽的领域。
就这样吧,预知故事情节下章见分晓啦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