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若风:太平既已将军定,我要苍生看太平
百里东君:天之骄子耀九宸,安定天启断梦魂
雷梦杀:灼墨公子志天下,银衣军侯镇北涯
司空长风:独守雪月酒意浓,枪影醉卧任西东
叶鼎之:问鼎天启,剑指九霄
在无垠的浩渺天空之下,世界沉浸在一片宁静而深邃的蔚蓝之中,云朵悠然自得地游走,它们或轻薄如纱,随风轻舞;或厚重似棉,悠然自得地铺展在天际,为这广袤的天地添上几分温柔与梦幻,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万物在这光辉的照耀下,更显生机勃勃,阳光柔和地洒落在古老的城镇,为错落有致的屋宇楼阁披上一层温暖的金纱,微风轻拂,街边的垂柳依依摇曳,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宛如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就在这宁静祥和的景致之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天边,原本清澈透明的空气开始缓缓凝聚,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悄然酝酿,北离、南诀、域外的万里晴空陡然暗了下来,一道光芒划破黑暗缓缓展开,散发着柔和光晕的巨大光幕出现在所有人上空
起初,人们只是隐约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他们抬头望向天空,只见那片原本纯净无瑕的蓝幕上,悄然浮现出一抹淡淡的暗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抹暗影逐渐扩大,颜色也愈发深沉,直至最终化作一块巨大的漆黑天幕,毫无征兆地悬挂在天际,将半边天空都笼罩在了它的阴影之下
这突如其来的漆黑天幕,如同一位不速之客,悄无声息地侵入了这片宁静的世界,引起了天地间所有生灵的注意,天南地北,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事务,抬头仰望这片异象
那天幕之下,光线变得昏暗而压抑,让人心生敬畏,天幕之外,阳光依旧明媚,蓝天白云依旧,两者之间的对比鲜明而强烈,更显得这黑幕的突兀与神秘
人们纷纷议论,猜测着这黑幕的来历与意义,有人认为是天象异变,预示着某种未知的自然灾害;有人则联想到古老的传说,认为这是神灵降临的预兆,无论何种猜测,都无法掩盖这黑幕给人们带来的震撼与不安
许多百姓向天跪拜,等待上天的旨意,可久久未有回响,唯有一片浓雾缓缓升起并覆盖整个北离,整个北离皇室和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势力之人皆消失不见
在异象刚出现之际,太安帝萧重景就紧急传召五大监以及国师齐天尘
太安帝慢悠悠的拿起一杯茶,细品片刻,目光转向齐天尘,道:“国师对于此前异象可有占卜一二,可会危及社稷安康,动摇国本”太安帝声音平缓,动作不徐不急,似乎对于异象并未产生过多想法,但其幽深的目光却昭示着他对于意料之外的事情的忌惮以及杀心
齐天尘一摇浮尘,躬身对着太安帝萧重景行礼,“陛下,天机屏蔽,不可测量,但万事皆有定数,异数到来恐怕是天地间的造化”说完,手指向上,微微弯曲,太安帝顺着齐天尘手指向的方向望去,沉思片刻,君臣对视,一切尽在眼中
“发生了什么?”
“谁在搞鬼?!”
“这里是什么地方?”
迷雾中,一道道陌生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约莫过去了半刻钟,浓雾慢慢散开,被莫名出现的异象搞得心慌不已的人们纷纷开始打量四周,惊恐地发现自己竟置身于一片看不到边际的广袤空间中,这个空间弥漫着奇异气息,仿佛时间都静止了一般。周围墙壁似有流光闪烁,如梦如幻
学堂大考终于落下帷幕,百里东君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天赋和不懈努力,成功拜入了李长生门下,这无疑让他欣喜若狂。于是,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包括李长生在内的几个人兴高采烈地相约前往碉楼小筑,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众人皆已微醺,气氛愈发热烈欢快。然而就在此时,毫无征兆地,一股强烈的眩晕感猛然袭来,仿佛天旋地转一般。刹那间,原本热闹非凡的酒席场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空旷而陌生的地方
雷梦杀本就已被美酒灌得酩酊大醉,此刻意识更是模糊不清。但当他瞥见李心月时,身体却像是本能反应般朝着她蹒跚而去。李心月见状,急忙快步上前,一把将摇摇欲坠的雷梦杀稳稳扶住
就在这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周围的时空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石子一般,泛起层层涟漪。这奇妙的景象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而那刚刚还沉醉不醒的北离八公子,也在这股神秘力量的作用下瞬间恢复了清明
几人先是面面相觑,满脸惊愕,随后开始好奇地四处打量起来。毕竟突然间置身于这样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之中,任谁都会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这里竟然有其他人之后,那种尴尬的情绪更是难以抑制。好在这些人彼此之间大多关系匪浅,除了他们几个之外,到场的还有司空长风、李心月、李寒衣等人
可还没等他们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缓过神来,又一阵骚乱骤然响起。只听得人声嘈杂,无数身影如潮水般汹涌而入。定睛一看,来人不仅有太安帝、萧若瑾等皇室贵胄,更有叶鼎之、易文君、洛青阳这般江湖豪杰,甚至连镇西侯一家以及江湖各大名门正派的人士甚至是暗河也纷纷现身于此,一时间,这片原本空旷的地方变得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雷梦杀瞪大了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环境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他东张西望,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新奇和疑惑。而一旁的萧若风则眉头紧皱,满脸忧虑地注视着李长生,轻声唤道:“师父……”
李长生微微摆了摆手,示意萧若风稍安勿躁。他沉声道:“我也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何事,但既然已经来到此地,那便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俗话说得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咱们暂且先静观其变吧”说罢,他便当先迈步朝着写有自己名字的那张座椅走去,并稳稳当当地落座
见到李长生如此淡定从容,北离八公子互相对视一眼后,也纷纷跟随着他一同坐下。其余人见状,亦赶忙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依次就座
放眼望去,各个门派皆有着各自固定对应的座位安排。李长生与百里八公子的席位位于最前方,显得颇为显眼;而在他们左侧相邻之处,则坐着来自剑心冢的李素王;再往左一点,便是雷家堡的代表们所坐之地;至于右侧,端坐的正是萧氏皇族的成员们
至于中心位的那把龙凤鸾椅尤为引人注目,不仅材质非凡,更有着精细的雕刻,两条九爪金龙和两只凤凰盘旋在椅子四周,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腾空而起
最关键的是,这把鸾椅无人能够靠近,哪怕是身为皇帝陛下的太安帝萧重景亦不可以。太安帝的目光落在那两条金龙上面,面色瞬间变得阴沉,令大家心怦怦直跳,大气都不敢出,龙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帝王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尊贵
一块巨大的水幕突然出现在空间正前方,随即,混在一起的各大门派人士被一股诡异而强大的力量强行分隔到不同的区域,且区域与区域之间还隔着一道刀枪不入的透明屏障,这时,天幕突然闪动几下,一阵歌声由天幕中若隐若现的传来,听不清哼唱的什么,只是给人一种意气风发却又带着淡淡悲伤的感觉
悔吗?有悔,那便予你们一次不悔
【天机现,得逆天,知未来,改其命】
低沉的男声自天边传来,带着令人不敢忽视的威压
【欢迎来到流云幻境,温馨提示,本空间禁止攻击他人,违者不得好死】
众人:“………”
在这一刻,他们的命运已然与流云幻境紧密相连,一场惊心动魄的观影之旅即将拉开帷幕
空间幽暗的角落里一直观察他们的黑影目光如炬的观察着他们这群朝气蓬勃的少年,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意味深长的光芒,如果百里东君一行人见到眼前的男人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男人与百里东君生得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身着一袭黑色鎏金长袍,这件长袍在空间折射进进来的阳光下闪烁着神秘又高贵的光芒,仿佛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原本总是高高梳成马尾的青丝,如今如瀑布般披散在肩头,增添了几分不羁与自由的气息,金色的龙形头饰,精致而华丽,它不仅象征着他作为龙主的尊贵地位,更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出一种令人敬畏的威严,左耳挂着的海螺耳坠,随着他每一个轻微的动作轻轻摇曳,它那独特的光泽与形状,就像是大海的呼唤,神秘又引人遐想

阿姐,如今这般可是你所愿?
皇位的传承有很多种,都更多的人是去靠厮杀,权谋抢夺而来的,但天下人大多只能看到血染皇座,却不知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它不仅代表着权势尊贵,更代表着一份责任,一份让天下太平,让万民饱暖的责任,帝王常以天命加以自身,天命亦是一份使命,一份守护天下的使命!!身为皇室之人,享受天下人的供奉,既有了旁人没有的尊荣,就理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身居高位,有能不作就已是一种错,而不作纵容,致使朝廷动荡,就更是罪!!皇室子弟,理应肩负起守护苍生的责任,而非贪靡享乐,纵横江湖?若是朝野不安,江湖亦是危险,江山社稷一但动荡,天下何来安乐之土
【天下武运,北离独占八分】
北离江湖中人欢心雀跃,太安帝却神色复杂,虽说天下武运北离独占七分,但北离武运学堂独占九分,而学堂李先生正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有李长生坐镇,周边诸国都不敢轻举动。可李长生实在太过强大,皇权对他来说不过儿戏,这让太安帝寝食难安
【下一代武运又将出现在何处?】
我站在故事的开头,望向他(她)们必死的结局
所以,他们的遗憾到底是什么呢?是叶鼎之拔剑自刎,“我的命,就这样,还给天下吧!!”;是雷梦杀战死沙场,“期待我们重逢的那一天,我,是不会死在南诀的战场上的”;是萧若风自刎于法场,“是啊,他本可以不死的,可他不愿重燃战火,亦不愿背叛故国,所以他故意赴死,为的,是破局”;是司空长风失去挚爱唯有女儿,“不过生来空空,去也空空,也是不错。我给自己取姓司空,也愿化作长风,一去不归”;是百里东君误杀心爱之人玥瑶,最后孤独终老,“她说等我名扬天下的时候便会来寻我,我不能让她等太久”;是李寒衣和赵玉真的一生三面,最终却落个一死一疯,“桃花帘外开依旧,帘中人比桃花秀”;是北离八公子死的死,散的散
我曾坚定的以为,你我重逢的这一刻,便是我们故事的真正开始,可没想到这一刻,却是我们故事的结束
天生武脉的少年将军最后自刎在了昔日好友的怀里,他这一生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或许他本该在满门抄斩的那一天死去,这些日子始终是偷来的,注定了不会幸福;百里东君失去了自己的师父,二师兄,小师兄,自己最好的兄弟和心爱之人玥瑶,他永远的失去了他们,真不敢想那时候他有多崩溃;少年时爱开怀大笑,赤诚良善的雷梦杀,后来成了琅琊军的银衣军候,为家国战死沙场;文武双全温润有礼,多少人的白月光萧若风,后来成为北离大都护,为保兄长皇位,天下安宁,法场自刎;叶鼎之少年持剑之时,惟愿名扬天下,却被逼入魔,心爱之人另嫁,好友拔剑相向,心怀天下的少年,最终以自刎破局;而留给未亡人的是永远记得,最重情重义的百里东君,余生一直都在追求“孟婆汤”
宿命既定,那些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们的命运,恰似一首怆然的悲歌,悠悠奏响,却又猛地戛然而止,徒留满心的怅惘与无尽的疑惑。他们的离去,不单单意味着生命的消逝,更成为少女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创口,如同夜幕中最为耀眼的星辰,刹那间坠落,空余无边的落寞与声声叹息
【《江湖回忆录·黄粱一梦》】
什么是回忆呢?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亦或者,是一个孤独的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灵魂安处。总之不管怎么解释,它都不可能是当下,更不可能是将来
“可我记得刚进来的时候,说的应该是观未来吧?”雷梦杀神情有些微微恍惚,“难不成那人说的是假的?”
“我的笨徒儿哟!!”李长生抱着酒壶喝了一大口酒,老神在在地说道,“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除非一切已经发生过一次。所以啊,与其说我们在观未来,倒不如说我们是……”
“逆转时间”姬若风接着李长生的话说了下去,“从结局跳回开端,再从开端观看曾经命定的结局,有意思”
西面有座大城叫琅琊,昔日琅琊城发动叛乱,一名年轻的殿下领军平乱,归国之后,陛下为赞赏起功绩,封其为琅琊王。而这位年轻的皇子就成为了平辈皇子中第一个获封王爵的,可是三年了,他都没有正式入住自己的府邸,自称难盛其名,陛下赞其谦逊,也从未催促过
没错,他就是琅琊王萧若风
萧若风,太安帝最宠爱的九皇子,是他最看重的继承人,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得到整个江湖拥护的皇子,是萧氏皇族的佼佼者,天潢贵胄,贵不可言,是天下第一李长生最宠爱的弟子,是算无遗策的稷下学堂小先生,是北离城府极深的风华公子,是手握八十万兵权的琅琊王萧若风,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琅琊王殿下,更是明德帝萧若瑾最宠爱的弟弟,明德帝众多皇子最崇拜的皇叔,是北离众人心中触不可及的月光,能文能武,风华绝代,更是有着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意气,不少人都认为他是继任帝位的不二人选
他心性澄明,君子之道,光风霁月,心怀大爱,悲悯众生,永远考虑大局,永远努力保护所有人,总是把自己放在所有人之后,运筹帷幄,却又从不肯将自己同化于权利的漩涡之中。他或许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却是整个江湖都不得不承认的白月光,鲜衣怒马少年郎,郎艳独绝,世无其二,“兵锋所指,威惊绝域”的少年将军,是个有着现代思想的少年,他不拘束于规矩,也不认为女子就一定不如男子,他给予了女子最大的尊重和自由
九皇子萧若风,在诸皇子里最早封王,太安帝对他的重视,可谓半数朝臣都心知肚明,他文成武就,是太安帝最喜欢的儿子,就连镇西侯都感慨,太安帝对这个皇子的苦心。为了给萧若风铺路造势,他不惜以另一个儿子为代价,他明知镇西侯不会谋逆,却还是让萧若风为护送使,宣诏百里洛陈入天启,就是为了让百里家承了萧若风的情,也让青王彻底断绝皇位的可能
太安帝当年最看重的皇子是萧若风,可在被太安帝看到之前,萧若风又是怎么过来的从一个不被重视连太医都看不起的皇子到第一个封王的皇子,他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为了让太安帝看到他和萧若瑾,萧若风一次次上战场,可战场刀剑无眼,萧若风十五岁带兵,他又该受了多少伤,没有人天生算无遗策,他这一路走来经历的苦难只有他自己知道
风华难测清歌雅,灼墨多言凌云狂;柳月绝代墨尘丑,卿相有才留无名;琼华卓越才名出,北离双华冠千古
白能定国,赤可开疆,琅琊归心,既定永安
毫无疑问,太安帝相信了齐天尘的话。作为钦天监监正,对方占星卜算的本事可谓不小,既然齐天尘声称这忽现的天幕乃是未来的天机,身为北离帝王的他自是严阵以待
开头讲述的就是琅琊王,太安帝露出满意的神色,这个儿子的能力,他都是看在眼里的。不说在现有的皇子当中,哪怕是放眼北离的年轻一辈,也没有几个人能比风儿出色
北离八公子们拿萧若风他打趣,用雷梦杀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风风就是厉害,别人是不想第一个封王吗?那是他们没这个本事”,他只能摇头失笑
萧若瑾对此是羡慕的,不过若风是他弟弟,他们兄弟二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为若风高兴;青王嫉妒得面色扭曲,第一个获封王爵,第一个拥有自己府邸的皇子,明明他母家的身份可比萧若风母家要高贵多了,但就连他都没有这样的殊荣
“孤这几个儿子里面,狠绝者有之,野心者有之,谋略者也有之,唯有善之一字,只有若风才有”太安帝拾起书卷翻看
“为君之能,这善字不知是福是祸啊?”浊清斟酌道
“你觉得孤,善吗?”太安帝看了他一眼
“奴才多嘴”浊清连忙低头
“小善及人,大善天下。小善是好人,大善则贤君,贤君治世,盛世开启,好人当国则是天下大乱。孤自认为无大善,便不留那些小善。而若风,他是不一样的”太安帝叹道
天下人大多都点头称是,要说仁善,琅琊王确实当之无愧
百里东君点头说道,“以前我总认为皇子都是飞扬跋扈的,认识我小师兄后才发现我想错了,有时候我都觉得我小师兄不像一位皇子”
李长生将手背在身后,笑道,“可他偏偏是皇帝最看好的儿子,也是最适合坐上皇位的皇子”
“这趟你让我来天启,我知道你是为了他来铺路。看来你真的很看重这个儿子,我说的当然是琅琊王,萧若风”
告状的王爷会成为镇西侯府的眼中钉,而相反,护送百里洛陈来天启的萧若风必定会成为镇西侯府的青睐对象,若是萧若风得了镇西侯府的支持,便可以胜过天下间任意一位王侯
屋内,太安帝和百里洛陈相互对坐,百里洛陈徐徐说出以上的话
太安帝微微一笑,询问道:“你觉得如何?”
“心思缜密,武功高强,为人很好,要是真的放在战乱的时期啊,他绝对是那种振臂一呼,就会有千军万马以死相随的那种人,就连李先生也很看重他”百里洛陈给出很高的评价
太安帝慨叹,“孤十几个儿子,就算把他们都加起来,也比不过一个他。可惜呀,他有一个缺点,太善良了!!善良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好的美德,但对于一个皇子太多余了”
十几个儿子都加起来,也比不过一个琅琊王!!可想而知琅琊王在太安帝心中有多优秀
青王就快要被嫉妒的怒火焚烧掉理智,“父皇他未免也太偏心了!!琅琊王琅琊王,他就只有这一个儿子吗?!”
太安帝面色沉了沉,帝王的心意本来就不能随便被外人揣测,如今却相当于昭告天下,他只怕有人要对风儿不利
萧若风心情复杂,他知道父皇对他的看重,可是如此高的期盼,他怕他担不起
雷梦杀啧啧称奇,“风风,原来你父皇为你做到这个份上,还给你铺路,不过善良有什么不好,就算当了皇帝也是仁君呢”
“你若为帝,我便身穿凤袍嫁你为后;你若只做琅琊王,那我便也只做你的王妃”
学堂,陈儒与萧若风久违坐在木桌旁饮茶
“先生,我昨夜忽然梦到了师父和师兄们,就想回学堂看看”
“梦到了什么?"
“没梦到什么特别事情,只是梦见那时候东君还没拜入师门,顾师兄也没有回到柴桑城,他和二师兄每日抢对方酒喝,柳月师兄和晓黑师兄则永远隔着斗笠互相讽刺,而洛轩师兄则是安安静静地吹着笛子,从来都不参与这些纷扰”
“那你呢?”
“我?我想和师父下一局棋,可师父不同意,他说我,迷路了”
“别想太多,你只是想他们罢了,不如找个时机找他们重聚一下,便回到这学堂吧,李先生行踪难寻,就由我这个学堂祭酒来替你们主持如何?”
萧若风沉默许久,最后还是拒绝了
“大家都有了各自的选择,各自的生活,让他们看到现在的我,想必会是失望的吧”
“小师兄眉宇间很疲惫的样子,既想我们为什么不愿采纳祭酒建议?”百里东君扭头看向萧若风,目光懵懂又心疼
萧若风闭眼,低首笑一声,“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朝堂与江湖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师兄们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怎可因为一己之私去打搅你们呢”
这话悲伤又颓废,让一众师兄弟皆恍然忘记说话
李长生眼盯着他看了片刻,转瞬用轻快声音开起玩笑:“老七啊,你这梦里也把师傅想的忒小气了些,我怎么可能会吝啬与自己的徒儿下一盘棋呢?”
雷梦杀缓过神来,也伸手重重朝萧若风肩上一拍,“风风别想太多了,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别人有别人走的路,我们有自己要选的路,咱俩早说好的,以后不论上刀山下火海,我都一直陪着你,绝不叫你形单影只……”
“二师兄说话叫我怪感动,是了,还好有你,我终归算不上寂寞”萧若风突地展颜一笑,对他说道
“若风,你是北离的大英雄,天下的大英雄,没有任何人会对你失望,即便是李先生也没有这个资格,我希望你,不要自己对自己失望”
“谢过先生了,现在天启城里,能与我这样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会有过后悔吗?你本有另外一条路可以选的,江湖海阔,你若不将自己困于这皇城内,应当会过得更加恣意快活,就像你那些师兄弟一样”
“当如今的我想起曾经的那些想过时,是会有些失落,在那些梦中,我也能持剑策马,行过花海,来到我心爱的女子面前……可是,若是所有人都在江湖,那么江湖也就不会是如今的江湖了”
被萧若风爱着是一件既幸运又不幸的事情
萧若风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人,无论爱与不爱,他都会尊重你、呵护你,他会尽到自己身为夫君的责任,几乎是个无可挑剔的伴侣
不幸的是,他心中装了太多重要的人与事,多到儿女情长全都要让步,即便你是他的爱人,也要接受他随时会丢下你的结局
爱与恨本就不冲突,不过是两者交织着,让那人更加刻骨难忘而已
萧若风这个人,他是世上最忠君爱国的天潢贵胄,心里装着太多,天下大义,江山社稷,江湖制衡,兄弟情谊。这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东西是荆棘,四面八方织成网拦住他,困住他,叫他瞻前顾后,踌躇不前,最后血肉淋漓。可偏偏,他又极其固执,一旦下定决心,那便没有什么能拦得住,劝得下
萧若风在意江山社稷,万邦黎民,目所望去他能看得见北离一百六十三城,对他来说,朝局安稳家国大义远胜过一切
天机不可测,祸福从来相依。若君臣相得,兄弟相信,国纲稳固,自然是福;若祸起萧墙,兄弟相疑,琅琊不在,那……自古功高盖主,帝王猜忌,最是致命
那年,你跪于雪中,求太医救我的命;如今,我跪在刑场,看你下杀我的令
太安十七年,帝染重疾,八子竞起,各怀异志,争储位之尊,史称“八王之乱”。其第九子萧若风者,封琅琊王。才智绝伦,武艺无双,本为东宫之选。然其心向江湖,不慕权贵,遂逊位让兄,辅佐景玉王登基,萧若瑾者,乃太安帝第三子,封号景玉。世咸谓其才质平庸,孰知因少时之事,深藏不露。赖胞弟萧若风之力,于“八王之乱”中得承大统,实为储君之宜。景玉王既立,改元“明德”,是为明德帝,明德七年初,原北离八柱国将军叶羽之子叶云,现天外天宗主叶鼎之,受奸人利用走火入魔,掀起魔教东征,未遂,幸之
烽烟四起、兵戈扰攘,那些血染黄沙的人,又是谁的妻子、谁的丈夫、谁家父母的亲生骨血?他们手持兵戈,踏上战场,死在了家乡千里之外,落叶无根,为挚爱亲朋,为家国天下,那些死在了战乱之中的无辜之人,听着他们最后不甘又绝望的呼声,是山河破碎的血染过往,无数个原本安详和乐的家庭,骤然破碎
天武帝萧毅横空出世,于乱世之中挥剑而起,建国北离,御六合定天下。后国祚延绵二百余年至太安帝一朝,国力强盛,四方来拜
时光悠悠,轮回百转,两百余年过去,天武帝萧毅早已转世为太安帝第九子——琅琊王萧若风。北离八公子之一的风华公子,算无遗策的稷下学堂小先生,在野很义气,在朝显谋士,奇谋百出,一身正气,稳重成熟,武功高强,声望极高
二十年前,先皇忽然患上重病,天启城发生暴动。八位王子各自为阵,争夺那九鼎之位,史称“八王之乱”。其中九皇子琅琊王萧若风才智武功均是一流,在朝中原本也颇有威望,本是太子的最佳人选,却偏偏不爱那权力高位,喜欢游历山水,结交江湖义士,常年不在天启。在“八王之乱”的风暴中回到天启,却不夺那至尊之位,而支持自己的同胞哥哥三皇子萧若瑾。同时他带来了游历江湖所结交下的一众好友,均是当年江湖中的少年英才,其中就包括雷门雷梦杀,剑冢传人李心月
先王驾崩的那一晚,各方势力都带着自己的兵马赶往平清殿,因为谁能成为那一纸诏书上的名字,谁就能成为新一代的九五至尊。其中三皇子萧若瑾的兵马并不占据优势,只有区区三百虎贲将,原本那一日他是毫无希望的。但是那一日却在平清殿外却留下了很多传说
比如剑冢传人李心月一身白衣若仙,一剑破百甲,打开入殿之路
亦有雷门雷梦杀在百米之外,一拳击出,隔数十人击碎四王子头颅
还有一个不满十五岁的少年,一手持长枪,拦住了敌方近十个高手
亦有一个手持长棍的长发男子,一人一棍坐守天城西方,拦住了十八位试图破城而入的一等高手。据说一棍既出,无边际,无穷尽,无限,无终
而琅琊王萧若风自己亦是一个高手,虽然其他几位皇子亦请来了江湖上顶尖的高手助阵,但他却以一人之猛硬生生挡下了几位皇子的合力,最后护着萧若瑾杀到平清殿前的时候,已浑身浴血,几乎不能站立,可其他人却不敢上前半步。只有萧若风和萧若瑾两兄弟站在平清殿外,等待着传位诏书
当时的大内大监连同掌香监、掌印监、掌册监以及掌剑监,一同捧着传位诏书走出来。当时,活着的几位皇子包括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三皇子萧若瑾一派也依然不敢妄动,因为即便这边有剑冢传人,雷门高手,但是天启五大监的锋芒,依然不可轻触
所有人都眼睁睁地看着五大监,尤其是其他几位皇子,明显在武力方面已经输给了三皇子,那么最后的希望,便是期待那一纸诏书下写着自己的名字。那么凭借着诏书的名正言顺,加上五大监的助力,或许还能再拼一拼那皇位
但是五大监却只是捧着诏书,迟迟没有说话
最后还是琅琊王打破了僵局,一步向前,拿过了大监手中的传位诏书,看了一眼后当着众人之面,将那张诏书撕的粉碎,然后朗声道:“本王已阅,圣上有命,传位于三皇子萧若瑾!!”
众目睽睽之下,琅琊王萧若风的这个做法简直可以说是大逆不道,但是奇怪的是,奉传皇命的天启五大监却对此保持了沉默,并没有上前阻拦。直至萧若风喊到第三遍“传位于三皇子萧若瑾”之后,五大监反而率先下跪,其他几位还活着的皇子看到此情此景,也丢下了手中的兵器,跪了下来,直至皇宫内所有的侍从兵士全都跪了下来,三呼“万岁”
第二日三皇子萧若瑾登基,琅琊王萧若风则官拜大柱国,称“北离大都护”,统帅三军,那天晚上护萧若瑾入城的众多高手中,则只有雷梦杀接受了官职,位列八柱国之一,而其他众人则回归暗处,不拜官职,不入军伍,称天启四守护,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为代号保护皇城
后来有人猜测,那张诏书的确写着另一个名字,并不是三皇子萧若瑾,而那个名字正是九皇子萧若风,但是他选择撕毁了这张诏书,既然新皇自愿让位,那么五大监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是关于萧若风这样做的理由却是众说纷纭的,有人说是因为萧若风喜欢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不想要被困在天启城中,可事实却是“八王之乱”之后,萧若风官至北离大都护,四年没有离开天启城半步,四年后离开也是奔赴沙场。一直到他死的那一天,他都没有重入江湖。所以有人说,萧若风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是因为幼时萧若风曾生过一场重病,几乎就要死了,那时他们的母后不得宠,宫里的人对他们甚是冷漠,连太医都不上心。萧若瑾以皇子之躯给原本匆匆赶来,打算草草收场的太医下跪,才逼得太医不得不全力医治,最终才保住了他的一条性命。但是事实的真相如何,琅琊王至死也没有说过一句话
那一年的事件在史书上被称为“琅琊王谋逆案”,这件事件中,至少有数十名朝中要员下马,十余名将军解甲归田,原本镇守天启的四守护分崩离析
明德十六年,震惊朝野的琅琊王谋逆案发生,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但琅琊王自从入狱起不肯说一句话,不认罪亦不辩驳
审察此案的七个官员,有三人认为琅琊王不曾谋反,却都被发现离奇死于家中
普通的犯人获罪之后,也要等到秋后问斩,皇室宗亲更是有漫长的审判期,但是钦天监观天象,传天命,称:琅琊王之刑,不容片缓
只要明眼人就能想到,这不是谁想陷害琅琊王,只是当今天子明德帝想要他死
此案发生时,李长生已为南宫春水,与爱人洛水云游天下,此后再未入天启
北离八公子之灼墨公子、银衣军侯雷梦杀已于两年前征战南诀之时战死沙场,银甲染血,尸骨无存
北离八公子之凌云公子顾剑门自兄长逝世接管西南道顾家,无法抽身
北离八公子之绝代公子柳月带其徒弟洛霞仙子尹落霞在外游历,尚未赶回
北离八公子之墨尘公子墨晓黑、清歌公子洛轩亦被墨门与洛水庄事物牵绊
四守护之朱雀使司空长风、玄武使唐怜月、白虎使姬若风已离天启,均被琅琊王传信不可入天启
琅琊王行刑当天,养剑七日的剑心冢传人、天启四守护之青龙使李心月手持心剑劫法场,雪月城二城主、雪月剑仙李寒衣剑指当朝天子萧若瑾
无奈,琅琊王自刎法场,李心月身受重伤,在李寒衣将其带离十天后病逝于剑心冢
她与雷梦杀相识于江湖,她是剑冢传人,原本只醉心于剑术,可雷梦杀却有天下之志,所以她随着雷梦杀来到了天启城。其实什么天启守护,八柱国,她一点也不在乎,她在乎的只有雷梦杀,可这个男人却死在了战场之上。最后她选择站在了琅琊王的这一边,不惜与明德帝决裂,也只是因为琅琊王是雷梦杀此生唯一的朋友,仅此而已
明德帝萧若瑾第六子永安王萧楚河未琅琊王仗义执言,大殿之上连说十三条琅琊王谋反不合理之处,触怒圣颜被贬为庶人,流放青州
琅琊王之女萧绥玉在出天启之后被追杀,被神秘人毁其隐脉,不知所踪
你这又是下的什么残局,纵然我无所不能,也破不了至亲骨肉离心离德的坚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世间种种苦,你救不了世间所有人,他们不会让你去,除非你自己得到那个无人可阻挡你的位置,可你自己又不肯?你终究被“忠”、“义”二字困死在你的棋局里
身为帝王,从不在乎谁是否有谋逆之心,只看谁有谋逆之能
都道无情最是帝王家,这至高无上的王,却是最先痛彻领悟到这世间无情的人
权力从来都是让无数人为之着迷和疯狂的东西,父亲猜忌儿子,兄弟刀兵相向,百姓生灵涂炭。能踩着尸体趟着鲜血坐上王位的人都是一颗千疮百孔却又被迫坚强的心
萧若风的军功放眼历朝历代,除了开国皇帝天武帝萧毅无人能出其右,若这胜仗再打下去……他活得太累了,再这样下去会憋出心病来的。有什么事不能直接说呢,连皇位都是他让给萧若瑾的。而且,他的存在威胁到太多人的利益了,镇西侯手握兵权,那也是远在西境,而他身处皇城,就如同当年的叶大将军
天启四守护是由琅琊王萧若风一手组建的,他们的守护对象也正是萧若风,包括后期杀入平清殿助景玉王平定八王之乱夺取皇位等,都是出于对琅琊王萧若风的认可与支持,而非对皇室和帝王的忠诚,这也是琅琊王功高震主的表现之一
会有过后悔吗?萧若风本有另外一条路可以选的,江湖海阔,他若不将自己困于这皇城皇族之内,应当会过得更加恣意快活,像他的其他那些师兄一样
虽有遗憾,但不后悔
琅琊王生在皇家,是萧若风的悲哀,却是天下人的幸事
琅琊王有此劫无非就是因为威势太盛,盛于天子,底下人心思浮动,一心想推琅琊王上位,即使琅琊王没有反心,若是一个不慎压不住底下人,明德帝就会有危险。还有当年传位的龙封卷轴,一直都有所争议,若有心之人以此做文章,只怕大乱将起。所以,无论琅琊王反不反,都会有人以此掀起波澜来动摇明德帝的皇位
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
天启城的组成是一个皇宫,三个王爷府,五大监,钦天监,淮玉侯府,六部尚书府,太师府,藏在暗处的影宗,驻扎城外的皇卫军,种种的势力错综复杂,以至于很多时候,我都无法以自己的喜好评断事情
虽然同名若风,可萧若风是乘龙之风,有人要借他的风登临九天,破云化龙,而姬若风是无影之风,无地可寻,无从可握,却又无处不在,他们并不相同
流年遗梦,憾终生
“前程莫测,变化无常。世间万物,皆由心起。诸行皆苦,求不得最苦,爱别离最痛,生死离别,莫过如此”
琅琊王萧若风,太安帝九皇子,与二皇子景玉王萧若瑾是同父同母亲兄弟。很小的时候,萧若风和萧若瑾的母妃就病逝,生前不得宠,死后也无人记挂,两兄弟在宫内过的比较艰辛。
萧若风六岁那年,得了重风寒,很久都没有治愈。萧若瑾手持长剑,威胁太医,萧若风得以保住性命
萧若风师从稷下学宫博士祭酒李长生,是学宫的小先生,结交了众多知心兄弟,北离八公子之一。多次成为百晓堂评定的良玉榜榜首,受累于朝堂政事,一直未进人冠绝榜
时琅琊城发动叛乱,九皇子萧若风领军平乱,得胜而归,太安帝封其为琅琊王,也是皇子中第一个获封王爵的皇子
太安末年,太安帝病重,八位皇子为了皇位,互相争斗,爆发了北离史书记载的“八王之乱”。长皇子派、青王派和琅琊王派,三足鼎立
萧若瑾登基后,称明德帝。其弟琅琊王萧若风受封为北离大都护,执掌军权,多次率领琅琊军,力抗南决,保持不败的神话
明德十六年,封无可封、深得民心的琅琊王萧若风,被朝中大臣、宫内五大监和军中部属裹挟,希望才智武功均是一流的萧若风成为北离新的皇帝
但萧若风根本就不想做皇帝,他喜欢游历山水,向往江湖逍遥,无奈却无法阻止支持他的朝中大臣、军中部属的私下串联
太安帝死后,守皇陵五大监一直想从皇陵走出来。因为按照北离规矩,一旦皇帝离世,活着的五大监就必须死守皇陵,终生不得出。浊清为了走出皇陵,谋划让琅琊王萧若风登基,欲以从龙之功,再次入朝掌权
自古忠义难两全,为朝堂安定,也为兄长安心,萧若风没有起兵反叛,也没有让五大监祸乱朝纲,自愿被判定为谋逆犯,自人牢之日起就保持缄默,没有认罪,也没有为自己辩驳
洗尽铅华不染尘,冰为骨骼玉为神。悬知天上琼楼月,点缀江南万斛春
洗尽铅华见本心,红尘深处不染尘
曾经的大将军叶鼎之的父亲叶羽手握重兵,虽有造反之力却不并没有那么做,他不想开战,亦不愿再见北离内战,见战火纷飞,见民生凋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叶大将军最后情愿自污,以死谢罪,也不愿再开战。可是,一个国家平民的命是命,一个家族的命就不是命了吗?没有人想到,那个向往自由的琅琊王萧若风竟然走了叶羽的老路,舍去一身荣耀,于法场上自刎以定天下
她了解他,亦能看清局势,洞察人心,能同他一起并肩作战
其实他本可以不死的,但他为了稳定天下,故意赴死,只为破局
我们站在长路的尽头,看见他们策马而来,尽显少年意气。你我皆知这最终的结局,但你我只是局外人,无从伸救
局外人无法援救,局中人浑然不知,既如此,那便入局中,破了这注定be的结局
「红尘故人旧相识,重逢却不知」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跨马定乾坤」
「银鞍白马醉春风,少年共赴江湖梦」
「九霄之下无人及,九霄之上无人敌」
「策马江湖梦,倚剑踏歌行」
「冬风飞雪马蹄疾,一朝踏碎帝王心」
「有人为爱覆皇权,亦有人为爱赴黄泉」
「君殉江山,卿殉人间」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我自凋零我自狂,终究唯我少年郎」
「你是海上月,天上仙,应当不赴这尘世之约」
「朕的皇后要与朕同寿,共享千秋万岁」
满盘皆是死局,古尘以死破局,萧若风以死破局,叶鼎之以死破局,所以终究只能是死局
其他人看到也唏嘘不已,那个算无遗策、为国为民的琅琊王,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帝王的猜忌之下,那个总跟在琅琊王身后,一口三言的灼墨公子红衣少年郎,最后一身银甲,尸骨无存……
北离八公子其他人看着,不忍去想,想来他们在学堂是何等潇洒恣意,碉楼小筑,把酒言欢,最后竟各赴东西,生离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