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一十四章:她的名字在风里
清晨六点半,小曦站在镜子前,给自己系上一条藏青色丝巾。
她没有化妆,脸色微微泛白,但眼神亮得像水面反射的光。
今天,是她第一次以“项目主策”的身份,主持全公司八部门的整合会议。
这个会议不属于她的职权范畴,严格说来,她只是“被临时授权”的主持人。
但她知道,这是公司在给她一个考验,想看她是否能在更多复杂关系中自处、发声、引导——甚至定调。
“你是不是太拼了点?”早上在咖啡机旁,负责文案的程雪小声说。
“项目才刚进入二期,部门整合还没正式交接,你就主动揽了全会?”
小曦接过咖啡杯,笑了笑,“我总不能永远在别人画的圈里转吧?”
她没有多说,只是回到工位,打开了自己列了一整夜的会议结构流程图。
白纸上密密麻麻的红蓝笔迹,像一张复杂的交通网络。每一个问题她都设想过应对方案,每一个容易失控的环节,她都做好了替代预案。
上午十点,会议准时开始。
品牌部、数据部、客服部、内容部、渠道部……一共三十多人围坐在椭圆形大桌旁,场面庞大。
小曦站在主位,穿着剪裁利落的灰色西装,声音冷静清晰:“今天的会议主要有三个重点:角色定位、时间排期和资源流转。希望各位同事暂时放下部门立场,从项目角度出发。”
她没有任何废话,直接抛出了第一项议题:“品牌部和渠道部在‘生活美学’主题中存在信息对冲,我需要两位负责人给出清晰边界。”
她话音一落,空气便凝住了几秒。
渠道部赵主管冷笑了一声:“我们又不是品牌的搬运工,她们自己推不动,别想着让我们替她们打包发车。”
品牌部的女主管也不客气:“那你也别拿我们的文案二次加工,连标点符号都懒得换。”
会议的第一局,仿佛一开场就要火并。
小曦面色不变,翻开桌上的资料:“赵主管,我们测算数据部的报告显示,你们二次输出文案点击率下降了27%,而原始文案保留结构输出反而提升了转化率。”
她转向品牌部:“王主管,你们确实贡献了完整内容,但从品牌传播力来看,渠道部的互动结构设计也起了决定性作用。”
她顿了顿,声音不急不缓:“在座各位,我们现在不是在评比谁功劳大,而是在解一道题:‘怎样合作才能让项目成功。’”
“我们是一艘船,而不是两辆车。”
那一瞬间,空气像是松动了一点。
会议持续了两个半小时。
她在其中不止一次介入部门冲突,用数据说话,也用情绪疏导。
有人试图搅局,有人坐等看笑话,但她始终稳住了每一个破口。
最后一个议题结束时,有人悄悄鼓了下掌——不是刻意献媚的那种,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认可。
会议结束,她没有立即离开。
她站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看着白板上那些关键词,“女性意识觉醒”“非标签化审美”“体验式生活路径”——这些她昨夜用整整五小时构思出来的方向,如今终于有人开始愿意倾听。
下午她回到办公室时,桌上多了一封匿名信。
打开,是一张便利贴,字迹整洁清秀:
> “从来没有见过有人,把冷场救得那么好看。谢谢你没让我们浪费时间,也谢谢你让我重新相信‘新人’也能做领导。”
她看着那张便利贴,眼眶有点酸,却忍住了。
她没打算让谁看见自己脆弱的一面。
下班前,她去茶水间倒水,正碰上内容部实习生阿春,蹲在墙角偷偷哭。
小曦没问她发生了什么,只递了一张纸巾过去。
“我第一天进公司时,也想哭,”她轻声说,“只是那时候没人给我纸巾。”
阿春抬起头,鼻音浓重:“小曦姐,你……你不会觉得我很没用吗?”
她摇头,“我只会觉得你还年轻。”
“职场上能哭出来的人,都比闷着装懂的人勇敢一百倍。”
她拍拍她的肩,“你今天能哭,将来就一定能笑着站在别人哭不出的地方。”
回到家时已是夜晚十点半。
她用手机记下了一句新的日记:
> “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失控,而是在失控时能拉回自己;
真正的成长,不是依靠谁,而是能一个人扛下,不再问为什么是我。”
窗外的风轻轻吹动百叶窗,呼吸也变得柔软。
她靠在椅背上,看着桌上的便利贴和会议笔记,脑海里只有一个声音:
“她的名字,正在一寸寸写进这个职场的风里。”
——她还没有赢,但她已经走在赢的路上。
她不依靠任何一个人,却正在变成别人可以依靠的那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