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书店"——一块被雨水模糊的木质招牌在闪电中忽明忽暗。祁晚霞几乎没有思考,推开那扇挂着铃铛的玻璃门,扑面而来的是纸张与木质书架混合的沉静气息。
"需要毛巾吗?"
一个低沉的男声从右侧传来。祁晚霞这才注意到自己此刻的狼狈——精心打理的栗色卷发贴在脸颊和脖子上,衬衫领口已经被雨水浸透,更不用说不断从裙摆滴落的水珠在地板上形成一小片水洼。
"谢...谢谢。"她接过对方递来的米色毛巾,上面有淡淡的薰衣草香。抬头时,对上一双沉静如古井的眼睛。男人约莫三十出头,穿着简单的藏青色毛衣,手指修长,骨节分明,正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茶。
"喝点热的,天气转凉容易感冒。"他将茶杯放在收银台旁的木制托盘上,动作轻缓得几乎听不见杯底与木质表面接触的声音。
祁晚霞用毛巾擦拭着头发,环顾四周。这是一家典型的旧书店,约一百平米的空间被深褐色的书架分割成几个区域,每本书都按照某种她无法立即辨认的逻辑排列着。靠近门口的位置摆着几张看起来就很舒适的扶手椅和一张矮桌,上面散落着几本翻开的杂志。
"金融区这个时间很少有行人,"男人回到收银台后,声音不疾不徐,"你是加班到这么晚?"
祁晚霞点点头,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是姜茶,恰到好处的辛辣温暖了她冰凉的指尖。"季度报告截止日。"她简短回答,随后意识到自己的语气还带着办公室里的冷硬,又补充道:"这茶很好喝。"
"自己配的,老顾客都说能驱散金融区的铜臭味。"男人嘴角微微上扬,却没有真正形成笑容,"我是莫沉,这家书店的主人。"
"祁晚霞,GX投资的金融分析师。"她下意识地报出自己的职位,随即感到一丝不合时宜——谁会在乎一个陌生人的头衔呢?
但莫沉只是轻轻点头,仿佛"金融分析师"和"书店常客"在他眼中并无区别。"那边有些经济类书籍,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祁晚霞走向他指的方向,惊讶地发现这里的金融类书籍并非市面上常见的那种成功学速成指南或者华尔街传奇,而是真正专业的经济学著作,甚至有几本她在研究生时期参考过的绝版教材。
她的手指停在一本《货币的兴衰:金融史上的转折点》上,这是她导师多次推荐却一直没找到的冷门著作。当她抽出书本时,几张便签纸从中滑落。祁晚霞弯腰捡起,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字迹工整有力。
"抱歉,那是我的一些胡乱想法。"莫沉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一米处,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祁晚霞翻看着那些批注,眉头渐渐舒展。"你在质疑金德尔伯格对1929年大萧条的分析?"
"只是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角度提出另一种可能性。"莫沉的声音突然带上了一丝活力。
"但他在第三章明确考虑了流通速度的异常波动。"祁晚霞几乎是脱口而出。
莫沉的眼睛亮了起来:"你读过原著?"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雨声成了背景音。他们从大萧条聊到现代货币政策,从凯恩斯与哈耶克的争论谈到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祁晚霞惊讶地发现,这个看似与世隔绝的书店老板对金融市场的理解竟如此深入,观点犀利却不偏激。
"你一定是经济学专业的。"祁晚霞将垂落的发丝别到耳后,发现茶杯不知何时又被续满了。
莫沉微微摇头:"只是家学渊源。我父亲是大学里的经济学教授,从小耳濡目染。"
雨声渐歇,祁晚霞看了眼腕表,已经接近午夜。"我该走了。"她有些不舍地说,却还是拿起了那本《货币的兴衰》,"我想买这本。"
莫沉接过书,没有立即扫码,而是从柜台下取出一张防潮纸,仔细地包裹好书籍,再用细绳固定。"老书怕潮。"他简短地解释。
当祁晚霞接过包裹时,他们的指尖短暂相触。莫沉的手温暖而干燥,与她冰冷的手指形成鲜明对比。一瞬间的目光相接,祁晚霞感到心脏漏跳了一拍。
"欢迎再来。"莫沉为她拉开门,雨后清新的空气涌入书店。
祁晚霞点头道别,走入夜色中。她没走几步,鬼使神差地回头,透过玻璃门看见莫沉依然站在原地,暖黄的灯光为他勾勒出一个朦胧的轮廓。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会再来的,不只是为了这本绝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