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碎玉轩,甄嬛正对镜梳妆,流朱小心翼翼地给她簪上一支碧玉玲珑簪。
"小主,今日御膳房新做了马蹄糕,听说爽口不腻,您可要尝尝?"浣碧捧着铜盆进来,盆中清水映着她娇俏的脸庞。
甄嬛从镜中看了浣碧一眼:"也好,你去取些来。"
浣碧福了福身:"奴婢这就去。"
回碎玉轩的路上,浣碧摸着袖中的木薯粉,心里有些慌张,曹贵人让她领了木薯粉,不用想都知道是为了算计甄嬛,但她不得不做,她的把柄还在曹贵人手上。
七夕夜宴设在御花园的浮碧亭,四处张灯结彩,宫女们手执莲花灯穿梭其间。甄嬛端坐在席间,看着对面安陵容被皇上亲自赐了一盏琉璃莲花灯,那灯在月光下流转着七彩光华。
甄嬛笑容勉强,心中有些闷,便出去走走。
离席时,她余光瞥见华妃正与曹贵人耳语,两人目光不时瞟向温宜公主的方向。小公主被乳母抱着,正咿咿呀呀地玩着一个绣球,不知为何有不好的预感。
御花园的夜色清凉如水,甄嬛刚走到一片竹林边,忽听一阵清越的笛声。循声望去,果郡王允礼正倚在一块太湖石上吹笛。
"十七爷好雅兴。"甄嬛福了福身。
允礼收起竹笛,月光下他的眉眼格外清俊:"莞贵人怎么独自在此?"
"宴席喧闹,出来透透气。"甄嬛望着天边的银河,"民间说七夕之夜,在葡萄架下能听见牛郎织女说话呢。"
允礼轻笑:"宫中规矩多,倒是少了这些趣味。"
两人又闲谈几句,甄嬛便告辞回席。
刚走到浮碧亭附近,就听见一阵慌乱的脚步声和孩子的啼哭声。
"公主!公主怎么了?"曹贵人尖锐的声音划破夜空。
甄嬛快步走进亭中,只见温宜公主小脸煞白,正趴在乳母肩上剧烈呕吐。皇上已经离席,正焦急地拍着公主的背。
"传太医!快传太医!"皇后急声吩咐。
江太医很快赶到,仔细检查后沉声道:"公主是误食了木薯粉,这东西幼儿难以消化,会引发呕吐腹痛。"
华妃猛地站起:"木薯粉?御膳房怎会如此大意?"
曹贵人抹着眼泪:"臣妾记得...温宜今晚只喝了马蹄羹..."她突然噤声,目光闪烁地看向甄嬛。
皇上顺着她的视线望去,眉头渐渐皱起:"莞贵人,你方才去了何处?"
甄嬛心头一紧,正要回答,华妃已经抢先道:"皇上,臣妾听闻近日御膳房的记档上,只有碎玉轩取过木薯粉。"
"确有此事。"曹贵人补充道,"而且莞贵人刚才离席许久..."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甄嬛感到无数道目光如箭矢般射来,她深吸一口气,正要辩解,一个声音从殿外传来:
"臣妾可以作证,莞贵人方才与臣妾在一处。"
众人回头,只见端妃扶着宫女的手缓步而入。
"端妃?"皇后露出讶异之色。
端妃向皇上行礼后道:"臣妾身子不适,本不想赴宴。路过竹林时,遇到了莞贵人,臣妾与莞贵人聊了几句。"
华妃冷笑:"这么巧?"
"华妃是在质疑我说谎?"端妃淡淡反问。
皇上沉吟片刻,忽然看向那两个指证甄嬛的宫女:"你们确定看清是莞贵人去了御膳房?"
两个宫女扑通跪下,其中一个颤声道:"奴婢...奴婢可能看错了...天色太暗..."
就在这时,温宜公主的乳母突然哭喊道:"奴婢想起来了!是小唐公公说马蹄羹要加些糖,奴婢亲眼看他往里面撒了粉末!"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转向御膳房太监小唐。那小太监面如土色,连连磕头:"奴才冤枉啊!是...是..."他偷眼看向华妃,被对方凌厉的眼神吓得噤声。
皇后叹息一声:"皇上,看来是这奴才疏忽大意。温宜的乳母和侍女也难辞其咎,竟让公主误食杂物。"
华妃急忙道:"臣妾御下不严,请皇上责罚。"
皇上冷冷扫视众人,最终目光落在甄嬛身上:"罢了,今日是七夕佳节,朕不想多生事端。相关人等各领二十大板,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