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晞月捏着自己的手指,忽然露出几分小女儿情态:"皇上是待我好的,可母亲不疼我..."她嘟囔着,声音里带着真实的委屈,"那么久都不来宫里陪我,就知道围着父亲转。女儿每次写信让您来,您都说要照顾父亲。"
这话说得任性,却透着一丝真实的委屈。她想起兄长高恒上次来信,也说难得见母亲一面,父亲治水到哪里,母亲就跟到哪里。
马氏闻言放下杯子,声音低了下去:"母亲怎么会不疼你...只是你父亲他...这些年治水修堤,常常废寝忘食。若无人照料,他定是病了也不自知..."
高晞月心头一紧"女儿开玩笑的。"她急忙握住母亲的手,声音软了下来,"娘是最疼爱我的人。父亲为国操劳,母亲照顾父亲,也是在为百姓造福。"
说着,她将脸贴在母亲掌心,像小时候那样轻轻蹭了蹭。
马氏被这熟悉的动作逗笑了,眼中的阴霾一扫而空。她捏了捏女儿的鼻尖,打趣道:"都是当娘的人了,还这般撒娇。要是让那些嫔妃们看见,可怎么是好?"
高晞月俏皮地眨眨眼:"她们看不见。在她们面前,女儿可是威严的皇后娘娘呢。"
殿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高晞月与马氏同时转头望向门口,只见锦帘被掀起,三个身影鱼贯而入。
"皇额娘!皇阿玛准我们今天不用去书房啦!"为首的璟瑶穿着一身鹅黄色绣蝴蝶的衣裙,发髻上缀着珍珠流苏,随着她蹦跳的动作叮当作响。她身后跟着永瑚和永琛的手。
高晞月眼中瞬间盈满柔情,向孩子们招手:"快来,见过你们的外祖母。"她的声音不自觉地又柔了几分,连眼角都弯成了月牙。
璟瑶站定脚步,好奇地打量着坐在皇额娘身旁的妇人。那张与皇额娘有着五六分相似的面容让她立刻认出了来人。
小姑娘规规矩矩地行了礼:"璟瑶拜见外祖母。"
永瑚和永琛上前,一板一眼地拱手行礼,"永瑚/永琛,拜见外祖母。"
马氏连忙起身,双手微颤地扶起三个孩子。她先摸了摸璟瑶的小脸,指尖拂过那与女儿幼时如出一辙的梨涡,眼中泛起泪光:"咱们得四公主如今都长成大姑娘了,结合了你和皇上的优点,已经是个美人儿了。"
她又转向两个男孩,细细端详道:"四阿哥这眉眼,活脱脱就是皇上的模样。八阿哥倒是像极了娘娘小时候,特别是这双眼睛。"
高晞月在一旁看着,心中既骄傲又酸楚。
说了一会儿话,高晞月对一旁的嬷嬷使了个眼色。嬷嬷立刻会意,带着三个孩子离开。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马氏望着孙儿们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能回神。高晞月轻唤一声:"娘亲?"
马氏这才如梦初醒,拭了拭眼角:"一转眼,我的月儿也是三个孩子的娘了。"
她握住女儿的手,"你把孩子们教养得很好,璟瑶知书达理,永瑚稳重懂事,永琛活泼可爱。"
高晞月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女儿只盼他们平安长大..."
她没说完的话,马氏心领神会。在这深宫之中,皇子公主们的命运从来不由己。
窗外日影西斜,将雕花窗棂的影子拉得老长,提醒着离别的时刻将至。殿内渐渐暗了下来,却无人唤宫女点灯,仿佛这样就能让时间走得慢些。
"娘娘,时辰不早了。"乌雅姑姑在帘外轻声提醒,声音里带着不忍。她已经在门外徘徊许久,实在不忍打断这难得的母女相聚。
马氏闻言,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背,触到那冰凉的手指时心头一颤。"该走了。"
高晞月知道母亲必须离开,宫规森严,外命妇不得久留宫中。
可理智知道是一回事,心里接受又是另一回事。这么多年的思念,岂是短短几个时辰就能化解的?
"再...再坐一刻钟好不好?"她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像个耍赖的小女孩,手指紧紧攥住母亲的衣袖,"就一刻钟..."
马氏眼中泛起泪光,却强撑着露出笑容,那笑容比哭还让人心碎:"娘娘,您如今是大清的皇后了。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任性了。"
这句话既是对女儿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她必须狠下心离开,否则只会让女儿更难割舍。
高晞月喉头滚动,生生将涌到眼眶的泪水逼了回去。她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背:"女儿明白。"
宫女们捧着早已备好的赏赐鱼贯而入,高晞月一一过目,确保每一样都是母亲用得上、又不会逾制的物件。
"这盒血燕您带回去,每日让厨娘炖了..."她的声音忽然哽住,急忙转开脸去,生怕母亲看见自己泛红的眼眶。那血燕是暹罗进贡的珍品,她特意留了最好的给母亲。
"臣妇告退。"马氏端正地行了大礼,她低着头,不敢看女儿的眼睛,怕一看就会崩溃。
当马氏的身影消失在宫门外,高晞月依然保持着那个端庄的姿势,直到确定无人能看见,她才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向窗前。
她的目光追随着轿子,直到再也看不见为止。
"娘娘..."星璇捧着热茶上前,却被主子摆手屏退。
高晞月独自站在窗前,任晚风拂过面颊。一滴泪终于落下,悄无声息地落在窗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