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饮马天池日,文采西园感故知。
至竟心情终不改,月明花影上旌旗。
---
在曹操饮马天池的那一天,他在西园中感受到了故交的文采。尽管时光流转,他的心情始终未曾改变,月光下,花影映照在飘扬的旌旗上。
---
尺五城南并马来,垂杨一例赤鳞开。
黄金屈戍雕胡锦,不信陈王八斗才。
---
在城南的道路上,马儿并驾齐驱而来,路旁的垂杨柳如同赤鳞一般展开。马具上镶嵌着黄金,装饰着精美的胡锦,让人难以相信这是才华横溢的陈王曹植。
---
萧鼓冬冬画烛楼,是谁亲按小凉洲。
春风豆蔻知多少,并作秋江一段愁。
---
画烛楼中传来阵阵萧鼓之声,是谁在亲自弹奏小凉州的曲调?春风中绽放的豆蔻花究竟有多少,它们仿佛都化作了秋江上的一段愁绪。
---
董曲江先生名元度,平原人,乾隆壬申进士,入翰林,散馆改知县,又改教授,移疾归。少年梦人赠一扇,上有三绝句曰:曾公饮马天池日,文采西园感故知,至竟心情终不改,月明花影上旌旗/尺五城南并马来,垂杨一例赤鳞开,黄金屈戍雕胡锦,不信陈王八斗才/萧鼓冬冬画烛楼,是谁亲按小凉洲,春风豆蔻知多少,并作秋江一段愁。语多难解。后亦卒无征验,莫明其故。
---
平定的王孝廉执信,曾经跟随官员到榆林,在野寺的经阁下过夜。
他听到经阁上有两个人在小声说话,好像在谈论诗歌。
他很奇怪,因为这里很少有文人,怎么会有这种事呢?
于是他仔细听,但还是听不太清楚。
后来说话的声音渐渐从经阁的走廊下传来,才稍微清楚了一些。
其中一个人说:“唐彦谦的诗格调不高,但‘禾麻地废生边气,草木春寒起战声’这两句确实是好诗。”
另一个人说:“我曾经有两句诗:‘阴碛日光连雪白,风天沙气入云黄’,如果不是亲自到关外,是看不到这种景象的。”
又一个人说:“我也有一联:‘山沉边气无情碧,河带寒声亘古秋’,我觉得这很像边城日暮时的景象。”
他们互相吟诵欣赏了很久。
突然寺庙的钟声响起,声音就消失了。
天亮后,王执信起来查看,发现经阁的门窗紧锁,上面积满了灰尘。
后来他在任总镇的遗稿中看到了“山沉边气”这一联。
任总镇名叫任举,在出征金川时战死。
至于“阴碛”那一联,始终不知道是谁写的。
即使那个诗人的灵魂还在,能和任总镇一起游玩,也一定不是普通的鬼魂了。
---
阴碛日光连雪白:在塞外的沙漠(阴碛)上,阳光照耀下,连绵的白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整个景象洁白一片。
风天沙气入云黄:在风起的天气里,沙尘弥漫,沙气被吹入云层,使得天空呈现出一片昏黄。
这句话描绘了塞外边疆的壮丽景象,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雪白与云黄),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壮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