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唯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沏,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
东光的李又聃先生曾经到宛平相国的废园里,
看到走廊上有两首诗。
第一首是:“飒飒西风吹破棂,萧萧秋草满空庭。月光穿漏飞檐角,照见莓苔半壁青。”
第二首是:“耿耿疏星几点明,银河时有片云行。凭栏坐听谯楼鼓,数到连敲第五声。”
字迹惨淡,好像不是人写的。
---
飒飒西风吹破棂:西风凛冽,吹得窗棂都快要破碎了,描绘出一种萧瑟的秋日景象。
萧萧秋草满空庭:庭院中长满了枯黄的秋草,随风摇曳,显得空旷而冷清。
月光穿漏飞檐角:月光透过屋檐的缝隙,洒在飞檐的角落,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照见莓苔半壁青:月光照在墙壁上,映出了青色的莓苔,增添了一份静谧和荒凉。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日的萧瑟景象,传达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荒废之地的感慨。
---
耿耿疏星几点明:稀疏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发出微弱的光。
银河时有片云行:银河中不时有云片飘过,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凭栏坐听谯楼鼓:诗人靠在栏杆上,静静聆听谯楼(古代城门上的望楼,常设鼓角)的鼓声。
数到连敲第五声:诗人一直数着鼓声,直到听到第五声连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独自凭栏,仰望星空,聆听谯楼的鼓声。诗句中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思。
---
东光李又聃先生尝至宛平相国废园中,见廊下有诗二首,其一曰:飒飒西风吹破棂,萧萧秋草满空庭,月光穿漏飞檐角,照见莓苔半壁青,其二曰:耿耿疏星几点明,银河时有片云行,凭栏坐听谯楼鼓,数到连敲第五声。墨痕惨淡,殆不类人书。
---
董曲江先生名叫董元度,是平原人。
乾隆壬申年进士,进入翰林院,后来改任知县,又改任教授,因病回家。
他年轻时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把扇子,上面有三首绝句:
“曾公饮马天池日,文采西园感故知。至竟心情终不改,月明花影上旌旗。
尺五城南并马来,垂杨一例赤鳞开。黄金屈戍雕胡锦,不信陈王八斗才。
萧鼓冬冬画烛楼,是谁亲按小凉洲。春风豆蔻知多少,并作秋江一段愁。”
这些诗句很难理解,后来也没有得到验证,不知道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