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浮生掠影1
本书标签: 古代  温柔皇帝VS江湖少女 

番外2

浮生掠影1

暮春的鄱阳河上画舫如织,姜枝倚在船头,指尖轻点水面,惊散几尾游鱼。温亦卿从舱内走出,将薄衫披在她肩头:"当心着凉。"

"陛下如今越发啰嗦了。"姜枝嘴上嫌弃,却任由他系紧衣带。她发间只簪一支木雕竹簪,正是当年梧桐居树洞里那支。

河岸忽然传来喧哗声。薛宁源拽着楚越挤过人群,小侯爷手里举着两串糖葫芦,红衣在灯火中格外扎眼。

"阿枝!这家的山楂裹了蜜......"话音未落,楚越已经掏出手帕,擦去他唇角的糖渍。

温亦卿挑眉:"朕记得让你们先去查探行宫?"

"查过了。"薛宁源理直气壮,"灶房有十八口铁锅,楚越说够炖十全大补汤。"

画舫缓缓驶入河心,两岸灯笼次第亮起。姜枝忽然攥紧栏杆——前方那座朱漆斑驳的码头,正是当年母亲停船救驾的地方。

温亦卿从背后环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工部找到了当年的老船工。"他指向不远处一艘青篷小船,"那艘'明月舟',是你母亲的旧物。"

船头老翁闻声抬头,浑浊的眼中闪过精光。姜枝浑身一震,这分明是浮生阁的老账房!她下意识摸向腰间,却被温亦卿按住手:"朕重新雇了他,专门打理这艘船。"

夜色渐深时,姜枝独自登上明月舟。舱内陈设如旧,矮几上摆着盏未点燃的琉璃灯。她转动灯座,暗格应声而开——里面竟躺着封泛黄的信笺。

打开信笺她指尖发颤,这是母亲的笔迹。

信纸展开的刹那,岸上突然腾起漫天烟火。姜枝在炫目光亮中读完最后一行,泪珠砸在信笺,晕开一片墨痕。

"找到了?"温亦卿的声音从舱外传来。他弯腰进来,手中捧着碗冒着热气的酒酿圆子,"老船工说,你母亲最爱这个。"

姜枝将信笺按在胸口,忽然笑了:"原来那盏琉璃灯,是她留给你的聘礼。"

烟火映亮两人相贴的剪影。远处画舫上,薛宁源正把楚越的手按在自己心口:"楚太医,我心跳好快,是不是旧伤复发?"

楚越冷着脸甩开他:"是糖葫芦吃多了。"

更鼓敲过三响,温亦卿牵着姜枝走上甲板。河面漂满祈愿的莲花灯,他忽然从袖中取出盏精巧的琉璃灯:"补给你的及笄礼。"

灯罩上刻着交颈鸳鸯,正是当年先帝赐婚时的纹样。姜枝点燃灯芯时,发现灯座暗格里藏着一枚铜钱——浮生阁那枚信物,被他磨平了反纹,重新刻上"长宁永偕"。

"陛下......"

"嘘。"温亦卿将莲花灯推入河中,"许个愿。"

姜枝闭眼的瞬间,听见岸边老船工沙哑的歌声。那是二十年前的鄱阳小调,母亲哄她入睡时常哼的旋律。

夜风拂过,满河灯火摇曳如星。楚越的醒酒汤第三次被薛宁源打翻时,终于忍无可忍地将人按在船舷边:"再闹就把你扔下去醒酒!"

小侯爷笑得没心没肺,突然凑近他耳边:"楚冰块,我好像真的醉了。"说完便栽进太医怀里,唇却精准地擦过对方耳垂。

翌日清晨,姜枝在行宫寝殿醒来,发现枕边放着个檀木匣子。匣中整齐码着十二支木簪,从她初入宫的竹叶镖,到如今常戴的凤纹玉簪,每一支都刻着小小的"长宁"。

温亦卿端着早膳进来时,见她正对着木簪出神。"工部新贡的紫檀,"他夹了块桂花糕喂她,"朕刻坏了三块料子才......"

话未说完,姜枝突然扑上来咬他喉结。纠缠间木匣翻倒,露出最底层那支未完工的簪子——粗胚已能看出是个圆滚滚的婴孩模样。

"这是......"

"礼部再敢递折子,"温亦卿耳根通红,"朕就让他们去修皇陵。"

窗外,薛宁源大呼小叫地追着一只信鸽跑过,楚越捧着药箱在后面叹气。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纠缠的十指间投下细碎光斑。

上一章 番外 浮生掠影1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