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学校美术社发起“城市记忆”主题展览,林砚与许朝砚骑着单车探寻街巷。老城区梧桐道下,墙根晒太阳的老猫让许朝砚驻足:“去年冬天它还缩成小毛球。”林砚笑着翻开速写本,将老猫的慵懒、许朝砚的侧影一并收进画里。
筹备期间,美术社工作室成了新据点。许朝砚整理资料时,总会为林砚泡一杯蜂蜜水;林砚设计展板,转头便能接到许朝砚递来的参考图。搬运画框时,两人同时扶住倾斜木板,手指相触间默契调整,稳稳托住重物。目光交汇的刹那,无声的笑意已在眼底漫开。
主视觉海报设计遇阻,深夜工作室灯光未熄。许朝砚带着温热的炒面出现:“吃饱了灵感才会来。”他拖过椅子,肩膀轻靠林砚,拿起数位笔勾勒:“试试把老城砖瓦和校园银杏结合?”两人脑袋相凑,呼吸与思路交织。晨光漫入时,海报初稿完成,城市古朴与青春朝气融合,恰似他们共度的时光。
展览开幕,储物柜新增素描本。林砚画下许朝砚晨光中勾勒线条的模样,许朝砚记录林砚吃炒面的满足神情。参观同学惊叹作品精巧,唯有他们知晓,每笔色彩都晕染着陪伴的温度。
深秋突遇冷雨,两人躲进旧书店。林砚翻画册时,一幅速写滑落——是自己雨中奔跑的样子,笔触藏着关切。抬头见许朝砚拿着热可可走来,雨滴在发梢闪烁。接过热饮,温度从指尖漫入心底。这杯热可可、这幅画,早已道尽日常里的万千心意。
日子在画室、校园与城市间流转,他们的风景仍在书写。没有直白的表白,唯有无数并肩瞬间,让彼此成为青春里最无需多言的珍贵存在。
日子在画室、校园与城市间流转,他们的风景仍在书写。没有直白的表白,唯有无数并肩瞬间,让彼此成为青春里最无需多言的珍贵存在。
寒假来临,林砚收到了一场全国性美术大赛的邀请,主题是“传承与创新”。许朝砚得知消息后,二话不说便陪着林砚开始准备作品。他们再次穿梭于城市的老街古巷,去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冬日的老街,弥漫着烤红薯的香甜气息。林砚在一处斑驳的古墙前停下,墙面上岁月侵蚀的痕迹,像极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许朝砚默契地递上画板,看着林砚专注的神情,嘴角不自觉上扬。他们在巷子里收集了许多老物件的素材,从生锈的门锁到古朴的窗棂,每一样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
回到画室,他们开始构思创作。林砚在画布上勾勒初稿,许朝砚则在一旁整理收集来的资料,时不时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那些日子里,画室中总是回荡着画笔摩挲画布的沙沙声,以及两人轻声探讨的声音。累了,他们就一起靠在窗边,喝着热茶,看着窗外飘飞的雪花,享受片刻的宁静。
春节期间,林砚因为一些创作上的瓶颈而有些焦虑。许朝砚为了让他放松心情,拉着他去了城市的庙会。庙会上人潮涌动,五彩斑斓的花灯照亮了夜空。许朝砚给林砚买了他最爱吃的糖画,看着林砚吃着糖画露出久违的笑容,自己也跟着开心起来。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们并肩而行,感受着节日的热闹氛围。路过一处套圈游戏的摊位时,许朝砚拉着林砚停下,付了钱,接过老板递来的竹圈。他认真瞄准,一个又一个竹圈准确地套中了心仪的小物件,然后将这些小物件都塞到林砚手中。林砚看着手中的小玩意,心里暖烘烘的。
回到画室,林砚像是被庙会上的热闹与烟火气启发,灵感如泉涌般袭来。他迅速投入创作,许朝砚则默默陪伴在侧,为他调配颜料,递上画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幅融合了城市古韵与现代创新元素的画作逐渐成型。
作品完成的那天,阳光透过画室的窗户,洒在那幅凝聚着两人心血的画作上。林砚和许朝砚对视一眼,无需言语,彼此眼中的欣慰与喜悦便已相通。他们知道,在这一路的创作旅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幅参赛作品,更是彼此相伴的深厚情谊,这份情谊会如同他们的画作一般,在岁月里留下独属于他们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