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雨安从混沌的睡梦中惊醒,冷汗浸透了睡衣。
窗外暴雨如注,雷声轰鸣,像极了七年前那个夜晚。
她蜷缩在床上,手指无意识地抚上小腹——那里曾经有一个生命,短暂地存在过,又无声地消逝。
记忆的碎片开始拼凑——
——剧烈的腹痛,像有一把刀在体内搅动。
——满眼的血,染红了睡衣、床单、地板。
——母亲崩溃的哭喊,父亲颤抖着拨打急救电话。
——救护车刺耳的鸣笛,医院走廊惨白的灯光。
她记得自己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戴着口罩的眼睛里充满怜悯。
“你还年轻,孩子以后还会有的。”
可简雨安知道,不会有了。
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是永远。
---
周一早晨,简雨安顶着黑眼圈走进办公室。
“简总监,早啊!”同事小李凑过来,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听说今天要来一个新同事,领导特意安排在你组里。”
简雨安勉强扯出一个微笑:“是吗?”
十点整,人事部带着一个高挑的年轻男人走进办公区。
“各位,这是新来的陈小舟,上海交大硕士,之前在陆家嘴金融中心工作,这次调来负责我们的文创板块。”
男人穿着浅灰色西装,笑起来时眼角有细小的纹路,像阳光下的涟漪。
“大家好,我是陈小舟。”他的普通话带着轻微的上海口音,温柔却不失干练,“以后请多指教。”
他的目光扫过办公区,最后停在简雨安身上,微微颔首:“这位就是简总监吧?久仰。”
简雨安点点头,公事公办地伸出手:“欢迎加入。”
陈小舟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干燥。
“听说您负责的‘非遗数字化’项目很有创意,希望能跟您多学习。”
他的眼神清澈坦荡,没有于适那种深不见底的复杂,也没有同事们的窥探和怜悯。
简雨安突然觉得呼吸顺畅了一些。
---
陈小舟确实是个出色的搭档。
他思维敏捷,做事细致,短短一周就摸清了项目脉络。更难得的是,他懂得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不会过分热情,也不会刻意疏远。
周四下午,简雨安正在修改方案,一杯热美式轻轻放在她桌上。
“加了一泵香草糖浆,听说这样不会太苦。”陈小舟笑了笑,“您已经盯着屏幕三小时了。”
简雨安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我不喜欢太苦的咖啡?”
“第一天就注意到了。”他指了指她桌上的空杯,“每次喝黑咖啡,您都会皱眉头。”
这种细致的观察力让简雨安有些意外。
“谢谢。”她抿了一口,甜度刚好。
陈小舟没有趁机多聊,只是简单汇报了工作进度就离开了。但他的背影挺拔如青竹,莫名让人感到安心。
---
周五加班到深夜,暴雨再次降临。
简雨安站在公司门口,望着如注的雨幕发愁。
“我送您回去吧。”陈小舟撑开一把黑色长柄伞,“正好顺路。”
“你怎么知道我家在哪?”
“人事档案上看到的。”他坦然回答,“静安花园,我也住那个方向。”
雨水在伞面上敲打出密集的鼓点。陈小舟刻意将伞倾向她那边,自己的右肩很快被淋湿一片。
“你不用这样……”
“绅士风度。”他眨眨眼,语气轻松,“上海男人的基本修养。”
简雨安忍不住笑了。这是她这周第一次真心实意地笑。
路灯下,两人的影子被雨水晕染,短暂地交叠又分开。
---
周末,简雨安在超市采购时,撞见了于适。
他站在蔬果区,手里拿着一盒樱桃——她曾经最爱吃的水果。
四目相对的瞬间,两人都僵住了。
于适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简雨安迅速转身,推着购物车走向另一个通道。
“安安!”
他的呼唤被超市嘈杂的人声淹没。
简雨安快步走到收银台,手指微微发抖。她没注意到,自己拿的酸奶正是当年怀孕时常喝的那个牌子。
---
周一晨会上,陈小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项目创意。
“我们可以用AR技术还原非遗工艺的制作过程,让用户通过手机就能体验刺绣、篆刻……”
他的眼睛在讲述创意时闪闪发亮,充满感染力。连一向苛刻的领导都频频点头。
会议结束后,陈小舟特意等简雨安一起走。
“简总监,我有个不情之请。”他有些不好意思,“这周末上海有个数字艺术展,我想去看看找灵感……您有兴趣一起吗?”
简雨安怔了怔。
这是七年来,第一次有人向她发出纯粹出于好感的邀约。
阳光透过走廊窗户洒进来,在地板上画出明亮的光斑。
“好啊。”她听见自己说。
---
当晚,简雨安收到两条消息。
第一条来自陈小舟,是一张展览海报和详细的行程安排,最后还贴心地问:“您喜欢本帮菜吗?我知道一家很地道的餐厅。”
第二条来自于适,只有短短几个字:
「樱桃上市了,还是你喜欢的那个品种。」*
简雨安删掉了第二条消息,给陈小舟回复:
“喜欢,期待周末。”
窗外,初夏的风温柔拂过,带着栀子花的香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