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年年约定
本书标签: 现代 

年年约定

青春约定:逐梦同行的大学时光·续

跨校纪录片项目启动会那天,沈初夏、祈流年和白落早早赶到主办方学校的会议室。刚进门,就见投影幕布上正播放着他们之前拍的《青春约定》短片,几个其他学校的同学围在旁边讨论:“这个镜头拍得好有感觉!文案也很戳人!”

白落悄悄拉了拉沈初夏的衣角,眼里满是雀跃;祈流年则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提前做好的项目管理模块演示稿——界面上清晰标注着“素材库”“进度表”“分工表”三个板块,还特意加了实时协作功能,方便不同学校的成员同步信息。

“接下来请各组介绍方案。”主持人话音刚落,沈初夏深吸一口气,走上台。她打开自己拍的城市文化素材片段,老茶馆的盖碗茶、手艺人的竹编工艺、胡同里的叫卖声一一在屏幕上呈现:“我们想聚焦‘非遗传承’,用镜头记录老手艺人的故事,再结合文字和APP功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即将消失的文化。”

台下立刻有人提问:“不同城市的拍摄团队怎么同步素材?后期剪辑怎么协调?”祈流年立刻起身,接上话:“我开发的模块可以实时上传素材,还能标注拍摄地点和内容标签,剪辑时大家能在线讨论,效率会更高。”白落也补充道:“我会根据每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写文案脚本,提前和拍摄团队沟通,保证内容连贯。”

方案顺利通过后,他们很快组建了跨校团队。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沈初夏带着相机跑遍了南方的古镇,拍摄竹编艺人的日常;祈流年留在学校,一边完善APP模块,一边远程协调各地的拍摄进度;白落则背着笔记本,走访了北方的老茶馆,和说书先生聊天,收集故事素材。

有次沈初夏在古镇拍摄时,遇到连续暴雨,竹编艺人的工作室漏雨,不少半成品被淋湿。她急得立刻给祈流年和白落打视频电话,三人对着屏幕商量对策。最终,祈流年联系了当地的志愿者帮忙修缮工作室,白落则根据这件事,在文案里加了“守护与传承”的主题,沈初夏也调整拍摄计划,把修缮过程和艺人抢救竹编的画面拍了进去,让纪录片多了份真实的温度。

项目收尾阶段,所有人聚集在主办方学校的剪辑室里。沈初夏坐在电脑前,一边筛选素材,一边和大家讨论剪辑思路;祈流年帮着调试设备,确保每个成员的电脑都能顺畅访问素材库;白落则拿着文案本,逐句核对画面与文字的搭配。累了的时候,他们就一起泡杯咖啡,分享拍摄时的趣事——比如沈初夏被古镇的小狗追着跑,祈流年远程指导时不小心把代码写错,白落采访时被说书先生的故事感动到落泪。

纪录片《城市里的非遗记忆》最终在跨校展映会上首映。当片尾出现“策划:白落、拍摄:沈初夏、技术支持:祈流年”的字幕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展映结束后,不少观众围过来,有的问纪录片里的手艺人联系方式,有的想加入他们的团队,继续做文化传承的项目。

“我们好像真的做了件有意义的事。”白落看着围过来的人群,眼眶有些发红。沈初夏点头,转头看向祈流年,发现他正低头看着手机,屏幕上是“拾光纪”APP的后台数据——“非遗记忆”专题页面的访问量正在不断上涨,还有很多用户上传了自己拍摄的非遗相关照片和视频。

“你们看,”祈流年把手机递给两人,“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些文化了。”沈初夏和白落凑过去,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内容,心里满是成就感。

那天晚上,三人坐在学校的操场上,看着天上的星星。“接下来,我们要不要把‘拾光纪’和非遗项目结合起来?”沈初夏突然提议,“开发一个‘非遗地图’功能,标注各地的非遗体验点,让更多人能亲身感受这些文化。”

白落立刻附和:“我可以负责收集体验点的信息,还能写攻略文案!”祈流年笑着点头:“那我就负责开发功能,再加个‘非遗手作’板块,让手艺人能在线分享作品。”

晚风轻轻吹过,带着夏末的凉意。三人相视一笑,又一个新的约定在星光下诞生。他们知道,逐梦的路上或许会有困难,但只要彼此并肩同行,就能把每一个想法变成现实,让青春里的每一份热爱,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上一章 四 年年约定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