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站人流如织,贺峻霖拖着行李箱穿梭其中,耳边是嘈杂的广播声和脚步声。自从前天与严浩翔达成初步和解后,他一直在法学院加班加点,在李教授指导下起草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应对指南。
手机震动起来,是李教授发来的消息:【材料已提交给学术委员会,你的分析很有见地。下周和音乐学院的联合研讨会别忘了准备。】
贺峻霖回复完消息,抬头看向车站大屏幕。距离返程列车发车还有四十分钟,他决定先去买杯咖啡。就在这时,余光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严浩翔靠在星巴克门口的柱子上,正低头看手机,刘海垂下来遮住部分眉眼,在人群中依然醒目。
贺峻霖的心跳漏了一拍。严浩翔说过今天有"星光计划"的线上课程,怎么会出现在北京?
他悄悄走近,听见严浩翔正在通电话:"...对,已经和音乐学院谈妥了,联合培养模式...不,贺峻霖还不知道..."
贺峻霖故意咳嗽一声。严浩翔猛地抬头,灰蓝色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匆忙挂断电话:"你怎么在这?"
"我正要问你呢。"贺峻霖指指出站口,"你不是说今天有课吗?"
严浩翔挠了挠头,耳尖微微发红:"课改期了。我来...见个人。"
"哦?"贺峻霖挑眉,"什么人这么重要,值得严老师专程跑来北京?"
"一个固执又爱管闲事的法律系学生。"严浩翔笑了起来,右脸颊的酒窝若隐若现,"听说他为了我的事熬了好几个通宵,我来当面道谢。"
贺峻霖的胸口涌起一股暖流。他假装查看手表:"可惜那位同学现在要去赶火车了..."
"改签。"严浩翔一把拉住他的手腕,"我请你吃饭,就当赔罪。"
手腕上传来的温度让贺峻霖呼吸一滞。三天前那个雨夜的争吵、和解,以及之后各自忙碌的日子,仿佛都在这一刻化为实质的触感。
"好啊。"他轻声说,"不过得你买单。"
严浩翔带他去了车站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小馆子,点了贺峻霖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和水煮鱼。等待上菜的间隙,两人不约而同地开口:
"你的指南写得..."
"联合培养是..."
又同时停住,相视而笑。严浩翔做了个"你先"的手势。
"李教授很欣赏你提出的'艺术+法律'公益模式。"贺峻霖说,"他建议成立跨学科研究小组,已经提交学术委员会了。"
严浩翔眼睛一亮:"真的?那..."
"现在该你说了。"贺峻霖打断他,"什么联合培养?"
严浩翔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贺峻霖:"音乐学院和奥地利那边的合作项目。前半年在国内完成基础课程,中间一年在维也纳实践,最后半年回来写论文。"他顿了顿,"如果...你同意的话。"
贺峻霖仔细阅读着文件,心跳逐渐加速。这比他预想的还要好——严浩翔不必长期在国外,又能获得完整的专业训练。
"你什么时候申请的?"
"前天晚上。"严浩翔的指尖轻轻敲打桌面,那是他紧张时的习惯动作,"我联系了委员会主席,解释了'星光计划'的情况。没想到他记得我的视频,主动提出这个方案。"
前天晚上——就是他们和解的那晚。贺峻霖想起严浩翔送他回宿舍后说有事先走,原来是去忙这个。
"为什么不告诉我?"
"想等确定下来再说。"严浩翔的目光落在水煮鱼上,"万一不成,免得你白高兴。"
贺峻霖放下文件,突然笑了:"我们真是一对傻瓜。"
"啊?"
"都在为对方考虑,又都瞒着对方。"贺峻霖摇摇头,"我这两天也在帮你联系法律支援,同样没告诉你细节。"
严浩翔眨了眨眼,随即会意地笑起来:"所以现在是...互相坦白时间?"
"嗯哼。"贺峻霖夹了一块排骨给他,"从你开始。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愿意出国学习了?"
严浩翔的表情变得认真。他用筷子轻轻拨弄着碗里的米饭,组织语言:"那天...看到山区孩子们发来的视频,我突然明白一件事。音乐对我的意义,从来不是舞台上的掌声,而是这种真实的连接。"他抬起头,"如果音乐治疗能帮助更多人,那么无论需要多少专业训练,都值得尝试。"
贺峻霖注视着他,看到了那个曾经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少年,如今成长为更坚韧、更清醒的青年。严浩翔找到了比个人成就更重要的使命。
"而且..."严浩翔补充道,耳根微微发红,"你说得对,真正的支持不是替对方做决定,而是相信对方能面对挑战。"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贺峻霖心中的某个锁结。他放下筷子,郑重地说:"我会在这里等你学成归来。无论一年还是两年。"
严浩翔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是夜空中突然被点亮的星辰。他刚要说什么,服务员端来了最后一道菜——一碗热气腾腾的番茄蛋汤。
"你点的?"贺峻霖惊讶地问。他记得严浩翔不喜欢吃番茄。
"给你点的。"严浩翔盛了一碗推给他,"你最近熬夜多,补充维生素。"
这个小小的关怀让贺峻霖喉咙发紧。他低头喝汤,掩饰自己泛红的眼眶。
饭后,两人漫步在车站附近的公园里。秋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严浩翔突然问道:"你那边研讨会是什么时候?"
"下周三下午。"贺峻霖回答,"怎么了?"
严浩翔神秘地笑了笑:"刚好,我下周三上午到北京。"
"你来参加研讨会?"
"不只是参加。"严浩翔从手机里调出一封邮件,"我被邀请做主题发言,关于音乐治疗在青少年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贺峻霖瞪大眼睛:"这么巧?"
"不是巧合。"严浩翔狡黠地眨眨眼,"是我向李教授提议的。既然要搞'艺术+法律'联合项目,总得有个懂音乐的人在场吧?"
贺峻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严浩翔不仅考虑了自己的学业规划,还主动参与到他的项目中来。这种双向的付出与支持,比任何承诺都更让人安心。
"对了,"严浩翔想起什么,"陈教授那边..."
"张学长已经拿到完整比赛视频了。"贺峻霖接过话头,"证据确凿,他不敢再轻举妄动。不过..."他犹豫了一下,"你真的不打算回音乐学院了?"
严浩翔摇摇头,目光坚定:"我的路不在那里。陈教授永远不会理解,有些音乐不是为了评判,而是为了治愈。"
他们走到一处小湖边,阳光在水面上跳跃,像是无数细碎的钻石。严浩翔突然停下脚步:"贺峻霖,我有东西给你。"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U盘:"'星光计划'下学期的全部课程安排和教案。"
贺峻霖接过U盘,困惑地问:"给我干什么?"
"我不在国内的时候..."严浩翔深吸一口气,"希望你能帮我监督项目的运行。当然,会有团队具体执行,但需要一个我信任的人把关。"
贺峻霖握紧U盘,胸口涌起一股热流。这不仅是一份工作交接,更是严浩翔将心血托付给他的象征。
"我会每周汇报进展。"他郑重承诺,"有任何问题立刻联系你。"
严浩翔笑了,伸手拂去贺峻霖肩上的一片落叶:"合作伙伴?"
"永远都是。"贺峻霖轻声回应。
回程的列车上,贺峻霖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整理研讨会的材料。屏幕一角贴着严浩翔送他的银色书签,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想起分别时严浩翔说的话:
"下周三见。记得穿正式点,有惊喜。"
什么惊喜?贺峻霖猜不透,但心中充满期待。窗外的景色飞速后退,就像那些曾经的误解与隔阂,终将被抛在身后。
而前方,是两条看似平行却终将交汇的道路——一条通往法庭与律所,一条通向琴房与治疗室;一条属于贺峻霖,一条属于严浩翔。但无论相隔多远,他们的心跳终将同频。
贺峻霖打开手机,给严浩翔发了条消息:【下次见面,我也有惊喜给你。】
严浩翔秒回:【比C大调还惊喜?】
贺峻霖笑着摇头,回复:【等周三就知道了。】
关闭手机,他看向窗外渐暗的天色。云层中透出一缕夕阳,像是黑暗中的希望之光。无论未来有多少挑战,至少他们学会了不再独自面对。
这才是真正的成长,也是爱情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