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后来的日子与你有关
本书标签: 二次元  友谊  文艺     

前言钟俞故事1

后来的日子与你有关

在这本书开始之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样才是真正的友谊呢?友谊并不是普通的友谊,也不是酒肉朋友或者是笔友。他是真正的友谊就比如俞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的友谊。

古人云“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正值中秋之夜,却偏生月黑风高!只见得有惊涛拍岸乱石崩云卷起千堆雪。此地,正是汉阳江口,环顾四野荒无人迹的危崖险峡。

那危崖之下险峡之上,一前一后两艘大船正停泊在江边。只因那,一时间风狂浪涌,大雨如注,缘分教舟楫不能前进,故而泊山崖之下。那狂风暴雨也只得一顿饭光景,须臾风恬浪静,雨止云开,托出一轮明月。

前面那艘大船上,管家俞诚见那阵雨过后月色皎皎,其光洁较之常时胜过倍余。赶紧踏进舱来对老爷言道:“今日本当中秋,幸喜眼下月朗风清,老爷何不到船头稍坐片刻,也好解解烦闷。” 这老爷姓俞名瑞字伯牙,乃春秋战国时一位名公,官声好,善应对,且弹得一手好琴。俞伯牙系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想其出身虽为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甚得晋主重用,官至上大夫之位。今年三十七岁年纪,只并不曾娶妻。问他为何?却言道,人生宏愿,欲觅一相知耳。有好事之徒追根究底探问,再加上三姑六婆勤加打听,方才得知俞伯牙俞大人心目中所言究属何意。原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俞大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觅一个人间知音。 俞诚焚香已罢,俞实捧出琴囊置于案间。俞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

曲犹未终,指下“刮刺”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俞伯牙大惊,叫俞诚快去问船家:“这停船所在是甚么去处?”

船家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杂草乱树,却并无人家。”

俞伯牙只觉惊讶,想道:“便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面,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忙叫左右:“与我速速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

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板上危崖。

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

“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一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今雨停风止,欲登归程,适途经此地,闻君雅操,少住听琴。”

俞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与你计较了。左右的,快叫他去罢。”

那人却是不去,只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此言差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就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俞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想来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忙止住左右不要罗唣,走近舱门,回嗔作喜地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

只听那人答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弹到这一句,就断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那第四句小子也还记得,莫不是‘留得贤名万古扬。’”

俞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士,隔崖遥远,难以问答。”

即命左右:“掌跳板,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

左右掌跳板,待此人上船,见他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哪知言谈好歹,见确只是个樵夫,便没有好眼色相看:

“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

那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款款言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

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棍下截。那时其人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在舱门之外。脱下芒鞋,骊去泥水,重新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只见那操琴的大人坐在正中,白面凤目,三缕青须,长得仙风

后来的日子与你有关最新章节 下一章 前言钟俞故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