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走到荣国府的大厅,宝钗便听得一阵银铃般的笑声荡过垂花门。她驻足整了整项上的赤金璎珞圈,指尖触到微凉的锁片时忽然一怔——这分明是凤姐的声音。昨日省亲时未见着她,原以为是躲懒去了,怎的今儿个倒这般热闹?
走进见着凤姐正坐在贾母身旁,一脸俏皮地逗着老太太开心。忽然,她瞥见远处有个人影缓缓走来,又笑着侧头看向贾母,“这就是薛家妹妹吧?远远瞧着,真跟神妃仙子似的。”
“就你嘴贫。”贾母笑得满脸皱纹都舒展开来,声音带着几分慈爱。
凤姐起身,快步走向门前。宝钗看着她的背影,心中突然泛起一阵酸涩。上辈子,凤姐离世时是那么寂寥荒凉,而如今再见到她这般活力四射的模样,宝钗只觉得鼻子一酸,眼眶有些湿润。
平儿捧着鎏金手炉紧随其后出来,“奶奶仔细绊着!”凤姐回过头,笑骂道,“小蹄子,还说起你家奶奶来了,昨儿让你收的暹罗茶呢?还不快沏来给薛姑娘接风!”说着,她玩笑般捏了平儿一把,随后转过身,目光落在宝钗身上,笑容满面,“薛姑娘可别见笑,老早就听说姑娘是个美人儿,现下看来,怨不得二太太常夸,真真是名不虚传啊!”
宝钗微微一笑,迎上前去,“在外头就常听人说荣国府有一位琏二奶奶了不得,能把这么大的家管理得井井有条,当真是令人敬佩。”
凤姐听了这话,眼中笑意更浓了几分,拉着宝钗的手往里走。贾母在内厅乐呵呵地听着她们说话,看到宝钗进来,连忙招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宝丫头准时,不像我的其他几个孙儿,总要拖些时候,特别是那两个玉儿。”
宝钗听后想了想,只是笑了笑,并未接话。
说笑间,忽听得外面一阵环佩叮当,原是几个姐妹结伴到来,宝钗便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屋外隐约传来宝玉嚷着“林妹妹你慢些”的嬉闹,混着黛玉“呆雁”的娇嗔。宝钗端起定窑茶盏,借氤氲热气掩住倏然泛红的眼角。
贾宝玉一进门,就像只撒娇的小猫一般,“咕噜”一下滚进了贾母怀里,贾母连声喊着“心肝儿”。然而没过多久,宝玉似乎想起了什么,猛地站起身,匆匆跑了出去。
宝钗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座位上的黛玉,只见她正掩唇轻笑,眉眼间透着难得的活泼与轻松。宝钗心头一颤,眼眶竟有些发热——这样鲜活的黛玉,自己已经多久没见了?
前世,宝钗在黛玉入棺前去看过她,那时她安静地闭着眼睛,仿佛风一吹就会散去。而自己却在另一处地方与宝玉成婚,一场婚姻,毁了两个人的命运。
借着喝茶的动作,宝钗悄悄拭去了眼角的泪花,抬头时依旧挂着淡淡的微笑。她看着坐在身侧的迎春,目光掠过她腰间那个总是系不好的同心结,心中暗自叹息:上辈子,迎春落入了中山狼孙绍祖手中,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了。
片刻后,茗烟溜溜达达地跑进来,回话道,“老太太,宝二爷说他今儿个就不来用膳了!”
“哦?可有说什么原因?不用膳怎的行呢?”贾母身子往前探了探,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茗烟挠了挠头,嘿嘿一笑,“二爷说了,老爷要来查他读书,他得赶紧看看。”
贾母这才放下心来,笑道,“那就不等他了,咱们用膳吧。”
凤姐忙应了一声,“哎,老太太我来服侍您。”她动作麻利地为贾母布菜,气氛一时热闹非凡。
饭毕,宝钗与姐妹们说说笑笑一阵,便先行告退,还未进屋,就听见薛蟠正在薛姨妈面前晃悠着请求。
“妈,您就让儿子出去住吧……”薛蟠皱着脸,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
薛姨妈却是一脸疑惑,“是你姨妈家不好吗?怎么突然想出去住了?”
薛蟠哪里敢说实话——无非是害怕在这里被管得太严罢了。于是他装作没听见这句话,继续撒娇耍赖地喊着想出去住。
这时,宝钗迈步走了进来,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账本边缘,“哥哥且过几日再说,我和妈正在做打算呢。”
薛蟠一听,原本还想扭到宝钗那边哭诉几句,却被她冷不防甩下一句,“若是哥哥再如此没有规矩,妹妹也就不帮你了。”
这番话一出口,薛蟠立刻收起了嬉皮笑脸的样子,慌忙站起来,对着宝钗连连作揖,“谢谢妹妹,多谢妹妹!”说完,便高高兴兴地跑出去了。
薛姨妈有些担心,急切地唤道,“宝钗……”
宝钗安抚道,“妈且放心,估摸着哥哥过几天就没那么想出去了。趁着他现在还有这个心思,我们也要好好计划一番才是。”
檐下铁马叮当,宝钗仰头望着窗外那轮又大又白的月亮,清光如水浸着她的金锁。指尖无意识抚过璎珞圈上微凉的锁片——这一次,定要护住那些尚未蒙尘的玲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