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府东园的梅花开得正盛,香气随风飘散,尤氏邀请了贾母等人前去赏花。而宝钗与黛玉等人,则安心留在荣府之中。
宝钗心中一动,想到宝玉去了宁府,黛玉独自一人待在房中想必也无趣得很。于是她缓缓起身,轻车熟路地朝黛玉的住处走去。推开房门时,脚步轻盈得几乎听不见声响。
紫鹃正坐在里屋外的小桌旁,低头认真描着花样。听到轻微的脚步声,她抬起头来,见是宝钗,脸上立刻浮现出一抹笑容。“宝姑娘,我们姑娘正在里面看书呢。”
宝钗掩嘴一笑,声音柔软却带着几分调侃意味,“又在榻上看书?也不怕把眼睛看坏了。”
话音未落,里屋传来一阵清脆的跺脚声——那是黛玉听见后的反应。她心里暗暗埋怨:这能怪她吗?每次宝钗来访都不挑好时候,偏偏总是在自己窝在榻上读书的时候出现!
宝钗自顾自掀开帘子走进去,便看见那个小小的身影背对着她,手里原本捧着的书早已被随手丢在一旁。她不恼反笑,上前将书拾起,随意翻了几页,嘴角弯出一个弧度,“《孟子》?看来林妹妹将来是要做一名名垂青史的才女啊。”
黛玉依旧背对着她,小性子发作,不肯转身。宝钗见状,径直坐到榻边,伸手试图拉住她的手,却被对方紧紧攥成拳头抵住。她笑着凑近了些,“不知我做了什么,竟惹得妹妹这般生气?”
黛玉本想继续装作不理人,但扭头一看,见宝钗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那股气顿时泄了一半,只嘟囔了一句,“宝姐姐每次来的时间都不对。”
宝钗闻言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原来如此,她确实有意避开宝玉,让两人单独相处。因此,每当走到黛玉门前,若看见袭人在附近,她便会悄然离开。这样一来,她来找黛玉的时间要么是午时,要么接近晚膳,难怪总是撞见她在榻上读书。
黛玉没等回应,便转过身来嗔道,“好了好了,妹妹竟不知一句话就能让姐姐沉默。”
宝钗不由莞尔,捏了捏她的鼻子,“你这个小促狭鬼,总不能整天闷在屋里吧?跟我出去走走如何?”
黛玉撅着嘴,虽有些不愿,还是被她拉下了榻,略微一整云鬓。紫鹃赶忙给她披上一件薄斗篷,宝钗牵着她的手,笑吟吟地带她往其他姐妹所在之处走去。
暮色初合时,恰在穿堂处遇见宝玉一行。宝钗本欲借故避开,却见袭人正为宝玉整理腰间新佩的并蒂莲香囊,两人眼波流转间自成一方天地。她倏地蹙起眉尖,挽着黛玉的手不觉紧了几分。
黛玉敏锐地察觉到宝钗情绪的变化,仔细打量着她,总觉得对方的眼神里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嫌弃。但她终究没有开口询问,只是乖乖跟着宝钗离去。
另一边,宝玉回到屋内便准备歇息。晴雯挑眉看着跟在他身后的袭人,冷笑一声,“瞧瞧,咱们的袭人姐姐离成为姨娘也不远了吧?”
袭人脸色一白,连忙上前抓住她,“别胡说!”
晴雯甩开她的手,嘲讽地看了她一眼,旋即扭头离去。袭人捏着衣角深吸一口气,最终回到宝玉屋外的小榻上躺下。
送走了黛玉后,宝钗先行回了房。紫鹃看着站在门口目送宝钗离开的黛玉,忍不住抿嘴一笑,“姑娘可是舍不得宝姑娘?”
黛玉羞红了脸,啐了一声,“你这小蹄子瞎说什么呢!”话虽如此,她眼底却闪过一丝担忧,“刚刚宝姐姐情绪不对,莫不是宝玉做了什么事让她生气了?”
——
另一边,宝钗斜倚枕上,忽听得窗外梅枝轻叩窗棂。锦被下纤指微蜷,日间所见历历在目:那并蒂莲香囊金线粲然,映着袭人低垂的眉眼,倒比她腰间那蝶恋花的纹样更刺目几分。烛花爆响,惊觉掌心已掐出半月痕印。
莺儿看着自家姑娘洗漱完毕后便拉上被子睡下,满心疑惑。但见她并无多言,便规规矩矩吹熄灯火,到外间歇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