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悄然笼罩,荣国府的檐角勾勒出一片朦胧暗影,灯火如星子般一盏接一盏亮起。王熙凤裹着银红撒花缎面斗篷,步履轻快却带着几分急切地穿过回廊,平儿紧跟其后,脚步声在寂静的庭院里显得格外清晰。她们径直向听雪居走去,斗篷的下摆随风微扬。
屋内,伊雪正倚窗而坐,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医书,神情专注。小鹿蹲在炉边煮茶,茶香随着蒸腾的热气在空气中弥散开来,丝丝缕缕,沁人心脾。忽然,门外响起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小鹿侧耳听了听,探头一看,低声说道,“姑娘,琏二奶奶来了。”
伊雪合上书卷,唇角轻轻扬起,声音温润,“请进来吧。”
门被推开,王熙凤迈步而入,脸上挂着一抹恰到好处的笑容,“伊姑娘,真真是好雅兴啊,这么晚了还在看书?”她的语气中透着几分亲昵与调侃,目光在屋内扫过,落在伊雪身上。
伊雪起身迎接,声音如涓涓流水般柔和,“凤姐姐怎么亲自来了?有事让平儿姐姐传个话便是嘛。”
凤姐叹了口气,伸手揉了揉额角,显出几分倦意。她缓缓坐下,语气温和却夹杂着忧愁,“可卿的病,我心里着实放不下。今日特地来此,是想请姑娘再去诊一诊,哪怕只是开些温和的药补着也好。”她顿了顿,眼眶略微泛红,声音低了许多,“她与我虽不是亲姊妹,却比亲姊妹还亲,我实在不忍看她这样一日日憔悴下去。”
伊雪抬眸看她,目光清透似雪,不带一丝杂质,“凤姐姐既这么说,我明日便再去看看。不过——”她指尖轻点桌面,声音舒缓而有力,“蓉大奶奶的病还是要看她自己,罢了,药补不如食补,我先开几道养心健脾的膳食方子,让她试试吧。”
凤姐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嘴角微微上扬,“伊姑娘医术高明,不想还精通饮食之道呢!”旋即,话锋一转,试探道,“想必你也看出些端倪了吧?我想知道,可卿这病,到底因何而起?”
伊雪微微一笑,语气不疾不徐,“病由心生,忧思伤脾,肝郁气滞,皆是病因。至于更深层的……”她顿住,目光意味深长地看向凤姐,“姐姐若有心查,不妨问问蓉大奶奶和珍大奶奶身边的丫鬟,想必她们朝夕相处,知道得比我更深。”
凤姐眸光一凛,手指在膝上轻轻一扣,心中已有计较,但面上依旧不动声色,“妹妹说得极是,我回头让平儿去问问。今天时候不早了,就不打扰你了。”
伊雪浅笑点头,“凤姐姐慢走!”
翌日,伊雪踏入宁国府,手中提着一只小巧的药箱。秦可卿卧于床榻之上,面容愈发苍白,腕骨瘦削得仿佛能掐出水来。伊雪为她诊脉片刻,眉头微蹙,随后温声道,“蓉大奶奶需放宽心,养好脾胃才是当务之急。我先开几道食补的方子,循序渐进地调理身体。”
她提笔写下:
[晨起:甘麦大枣粥(安神养心)
午膳:茯苓山药羹(健脾益气)
晚膳:黄花菜木耳汤(疏肝解郁)]
写完后,她将方子递给平儿,叮嘱道,“这几道膳食虽简单,却需用心去做,请平儿姐姐替我盯着些。”
平儿接过方子,指尖微颤,低头轻声应道,“姑娘放心,我一定亲自看着厨房做好。”
临走前,伊雪再次看向秦可卿,目光柔和中透着几分怜惜,“蓉大奶奶若有心事,不妨说出来。憋在心里,终究伤身。若是伤到了真正关心你的人,岂不是得不偿失?”
可卿睫毛微颤,终究没有开口,只是默默摇了摇头。
伊雪见此想到王熙凤昨天的话,笑而不语。
夜色渐深,潇湘馆里竹影婆娑,黛玉披了一件月白绫子袄,携着紫鹃悄然来到听雪居。小鹿正在廊下煮水,见到黛玉,欢喜地招呼道,“林姑娘来得正好,我们姑娘刚泡了雪芽茶呢!”
伊雪闻声迎出,眉眼间带了几分笑意,“林姐姐这么晚还来找妹妹,可是睡不着?”
黛玉轻咳两声,纤细的手指撩了撩鬓发,声音清越,“白日里在祖母那儿听凤姐姐说你给可卿姐姐开了几道食补的方子,便想来讨教一二。我这身子,或许……也该调理调理了。”
伊雪拉她入座,执起她的手腕诊脉,指尖触到对方冰凉的肌肤,微微一怔。片刻后,她缓缓松开手,轻声道,“林姐姐是先天不足,又兼忧思过度,肺气虚弱,易感风寒。”她略略思索,“明日我做几道润肺止咳的膳食给你,温和些,总比吃药强些。”
黛玉眸光盈盈,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激,“那便多谢了。”
二人对坐品茶,茶香氤氲,窗外月色如水流泻而下。黛玉轻轻啜了一口茶,忽而叹息道,“伊妹妹,你说……这世上的病,真的都能治好吗?”
伊雪抬眸,望进黛玉清澈如水的眼中,声音悠悠,“身病易治,心病难医。但无论如何,作为医者,总归要试一试,不是吗?”
黛玉闻言,嘴角漾起一抹浅笑,未再多言,只是垂眸注视着茶盏中的倒影,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