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钗黛之三生误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三世轮回  女频     

第四十二章 探查(4)

钗黛之三生误

次日晌午,茄官跪在冰凉的青砖地面上,身子不住地打颤,膝盖像是被寒意一点点侵蚀。她紧咬着牙关,心知再不开口怕是真要被赶出府去发卖了。

王熙凤悠然靠在椅上,指尖轻轻拨弄一支鎏金蝴蝶簪,那簪子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银楼掌柜说了,这是珍大嫂子用蓉哥儿媳妇的月例银子打的,跟宁府的钱账可不沾边。那我昨日问你的五十两银子,你倒是说说,去哪儿了?”

平儿适时地捧过一个当票,递到王熙凤面前,“奶奶瞧瞧,正好凑巧,秦家舅爷前两天典当的玉佩,数目刚好对得上秦钟那束脩。”

“奶奶明鉴!”茄官额头磕在地上,青紫一片,声音带着颤抖,“那日……我家奶奶在祠堂撞见珍大爷掉了支簪子,正是蓉大奶奶头上常戴的那支!我家奶奶找瑞珠问话,瑞珠走了,奶奶却没有把簪子给瑞珠……夜里奶奶就看着簪子伤心咳血,身子一下就垮了。”

“然后呢?”王熙凤声线冰冷,嘴角扬起一丝讥讽的笑意。

茄官深吸了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后来,蓉大奶奶病了,珍大爷问罪来了,还让奶奶把那簪子当了,说是支五十两给蓉大奶奶治病。可实际上,那五十两银子全进了珍大爷的手,谁也不知道去向。账本上的五十两,其实也是珍大爷支走的,他逼我家奶奶记在蓉大奶奶的病上,还不准我们说出去……我家奶奶也没法子,才……”

王熙凤拿帕子细细擦了擦手指,眼神一冷,“好个‘父慈子孝’!这松花笺可不就是珍大哥书房独用的?上头批注的《孟子》,字迹和秦钟束脩帖上的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她猛地将帕子甩在茄官脸上,“你再说!上个月珍大哥吩咐换血燕的时候,蓉哥儿是不是在祠堂清点祭器?”

茄官低着头,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王熙凤指尖轻划过账册,忽地停在某处,“平儿,去把正月祭田的租簿拿来。”

“求奶奶别取租簿!”茄官急切地抬起头,“那天蓉大爷确实在祠堂。”

王熙凤冷笑一声,“早这么痛快不就好了?”她展开当票,目光扫过日期——那正是去年贾珍生辰前三天,秦可卿典当白玉镯的日子。她脑海里突然闪过那天的情景:尤氏推说头疼没赴宴,偏偏贾蓉午后带着秦钟在梨香院听戏,那小生清嗓一亮,《琴挑》唱到“月明云淡露华浓”时,台下人似笑非笑,唱词竟与贾珍书房常挂字画上的句子如出一辙。

“取蓉哥儿媳妇去年中秋的礼单来!”平儿忙递上一本红册。王熙凤翻开细看,冷笑不止:“可卿去岁中秋送各房缠丝白玉镯——这可不是什么陪嫁物件,分明是宁府库里压箱底的老货!当票上怎么敢写成秦家陪嫁?真是胆肥了。”

“是珍大爷命这么写的。”茄官低声道。

“啧啧,这位珍大哥啊,背着府上干了多少事!”王熙凤眼神冰冷地盯着跪在地上的茄官。

夜色渐深,烛光跳跃着投射在桌案上,纸页映出三行截然不同的笔迹:束脩帖里贾珍代笔规整的馆阁体,当票上秦钟歪歪扭扭的签名,以及药方背面上尤氏颤抖着批注的小字。王熙凤拾起笔,在宣纸上勾连几笔:

贾蓉荐秦钟入学——同日库房支取二百两

秦家收到束脩银——当铺同日收进白玉镯

秦可卿病情加重——药房多支二两人参

“好个连环套!”王熙凤猛地扯断腕上的珊瑚串,珠子滚落一地,啪嗒作响,“珍大哥用束脩银堵住秦家的嘴,蓉哥儿用典当银填账本的亏空,倒让可卿背了个奢侈养病的黑锅,也算计了我一把!”窗外夜风卷着雨丝吹进来,拍打在贾蓉送来的红珊瑚树上。王熙凤眉头微皱,忽又想起这珊瑚原是南安王府贺贾珍升职的礼,怎么最后写进了秦可卿的嫁妆单?

“平儿!给我取宁府近五年的礼簿来,我再看看!”她指尖翻过三年前的一张记录,“果然!这珊瑚当年记在珍大哥外书房账上,去年却悄没声儿地挪给了蓉哥儿充门面。”她的目光落在“贾蓉”二字上,心头浮起一丝复杂的情绪,“蓉哥儿,我还以为你是个好的,没想到……”

“平儿,取正月修祠堂的料单来。”她指尖再次划过账册,忽然一顿,“日前支了二百两买楠木,珍大哥吩咐蓉哥儿给秦钟的束脩银正好也是二百两。”她重重放下青瓷茶盏,清脆的碰撞声回荡开来,“看来还有不少事儿需要细查啊!”

她快速翻动册页,又发现了另一处端倪,“三年前九月入库的东西记在外书房,可去年腊月居然又挪给了蓉哥儿!呵!”烛泪滴在“贾蓉”二字上,凝成一颗血珠似的红点,映得整页账册愈发刺目。

上一章 第四十一章 探查(3) 钗黛之三生误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秦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