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茶香袅袅,女眷们的笑语声此起彼伏,或执杯轻啜,或围在元春身旁与宝玉低语。元春抬手招来笔墨,决定将这些匾额细加批改。她心中早有数,这些匾额多出自宝玉之手,便大都不改动,仅稍作补充。
“有凤来仪”的那处房子,她提笔赐名为“潇湘馆”。竹影婆娑间,舜帝的传说似乎在风中低吟。当年舜逝于潇水之畔,两位妃子娥皇、女英泪洒洞庭君山,点点滴落成斑驳湘妃竹,连名字都透着几分清冷与哀婉。
紧接着,“红香绿玉”四字被改为“怡红快绿”,又命其为“怡红院”,字里行间更显鲜活灵动。“蘅芷清芬”的匾额也得到确认,赐名“蘅芜院”。
一张纸递到宝钗手中,她接过细细读道,“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话音未落,目光扫过众人,大家都默默点头附和。
元春看向宝玉,眉眼带笑,“宝玉,园中匾额你题得极好,如今我命你赋五言律诗一首,每处景点各作一首。妹妹们也各自题诗吧,随意发挥即可,不必过于拘束。”
一旁的伊雪闻言,心中小小地盘算起来:元春姐姐怕是要把大家的诗稿留作纪念吧!
“是——”众人齐声应下。
伊雪本是安静地看着其他人构思诗句,忽然侍女凑近耳边,悄悄告知诗会结束后元春想与她单独谈话。伊雪点头示意明白,继而继续观察众人的动态。
迎春、探春、惜春几位妹妹已经蘸墨挥毫,埋头书写的模样认真又可爱,摇头晃脑间仿佛已沉浸在诗境之中。
迎春握笔写下:
旷性怡情匾额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探春接续:
万象争辉匾额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惜春柔声道出:
文章造化匾额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李纨展开纸张缓缓落笔:
文采风流匾额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最后轮到宝钗,她略沉吟片刻,笔锋流转:
凝晖钟瑞匾额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黛玉则从容写下:
世外仙源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诗稿呈上后,元春逐一看过,嘴角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意,“果然是薛林二妹脱颖而出,非寻常姐妹可比!”她语气虽轻,却令众人无不心折口服。
一旁的伊雪心中暗叹,这结果实在实至名归,不论是才华还是境界,宝姐姐和林姐姐的确堪称拔萃。
然而另一边,宝玉却抓耳挠腮毫无头绪,正呆坐发愁。宝钗见状,起身缓步走向他,想要帮衬一二。殊不知这一切都被不远处的黛玉看进眼里,眼神微微一黯却又迅速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