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划过冰凉的屏幕,光标在一个名为“织梦潮”的专业插画师交流平台上停顿。
首页推送的一个置顶帖子,标题醒目——【新锐设计师品牌“空境”线上推广图征集】。
林墨的心跳漏了一拍。
“空境”,这个名字她隐约有印象,似乎在某个时尚资讯角落瞥见过,以极简、空灵的设计风格迅速蹿红,是设计圈里势头正猛的新贵。
她点开帖子,细细阅读。
征集要求赫然在列:为品牌最新一季的服装绘制线上推广插画,要求画面时尚、空灵,强调氛围感,具有引人遐想的故事性。
色彩运用需高级、和谐。
构图要大胆、新颖。
奖金数额诱人,更重要的是,获奖者将有机会与“空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这对任何一个渴望进入商业插画领域的画师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抗拒的橄榄枝。
林墨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
这不就是她梦寐以求的机会吗?
一个直接对接品牌,能将自己的画作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实战舞台。
她几乎能想象到自己的作品印在精美的推广物料上,被无数人看到的情景。
然而,兴奋感只持续了短暂的几秒,就被迅速涌起的自我审视所取代。
她反复看着品牌过往的视觉风格参考图,那些模特疏离的眼神,轻盈飘逸的衣料,以及弥漫在画面中若有似无的叙事感。
再对比自己的作品。
她知道,自己进步很快,尤其是在JC的指导下,技法日趋成熟。
但那种品牌追求的,“高级感”,那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空灵氛围”,她还没有完全掌握。
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她习惯了浓郁和饱满,如何调和出那种轻盈、透气,同时又不失时尚感的色调,对她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还有构图,如何打破常规,营造出既稳定又充满想象空间的故事场景?
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林墨深吸一口气,关掉帖子,打开了自己的绘画软件。
她想试试。
不试,永远不知道自己距离目标有多远。
她选择了品牌参考图里一套薄纱质感的连衣裙,试图捕捉那种飘逸和梦幻。
笔尖在数位板上游走,线条勾勒,色彩填充。
一个小时过去。
两个小时过去。
屏幕上的草稿换了一张又一张。
结果却不尽人意。
要么色彩过于甜腻,失去了空灵感。
要么构图平庸,缺乏视觉冲击力。
她试图加入一些叙事元素,比如飞鸟、散落的花瓣,但显得刻意且堆砌,反而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感。
那种“差一点”,却又不知道“差在哪里”的感觉,像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她的思路。
挫败感和焦虑感,如同藤蔓般悄然爬上心头。
显示器幽幽的光映在她脸上,眉心不自觉地蹙起。
要不……问问JC?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就被她自己按了下去。
不行。
这次不一样。
以前请教问题,大多是关于基础技法或个人练习。
这次,直接关联到一个具体的商业征集活动。
如果直接拿着征集要求去问,会不会显得自己太功利了?
会不会让JC觉得自己接近他,只是为了获取资源和捷径?
她很珍惜现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匿名指导关系,不想因为自己的急功近利而破坏它。
JC那种云淡风轻的态度背后,似乎有着某种坚持和底线。
她不敢轻易试探。
可是,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如果能得到JC的指点,哪怕只是一两句,或许就能让她突破瓶颈。
林墨盯着屏幕上那张最不满意的草稿,画面色彩混乱,人物姿态僵硬,背景空洞。
她咬了咬下唇,手指在键盘上悬停许久。
最终,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一个折中的,或许有些“狡猾”的决定。
她将那张失败的草稿截图,没有做任何修改,直接上传到了那个只有她和JC能看到的“涂鸦空间”。
然后,她小心翼翼地编辑文字:
“最近想尝试画出更有‘呼吸感’和‘故事性’的画面,但感觉色彩和构图都卡住了,有点迷茫。[哭脸表情]”
停顿了一下,她又加上一句:
“JC大大,能帮忙看看问题出在哪吗?”
发送。
她没有提“空境”,没有提商业征集,甚至没有提时尚插画。
她只是将自己遇到的困境,用一种相对普遍和模糊的方式呈现出来。
但她心里清楚,以JC的眼界和信息渠道,很可能知道最近行业内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活动。
他或许能猜到她最近在琢磨什么。
又或许,他根本不会多想。
这更像是一次小心翼翼的,隔着毛玻璃的试探。
点击发送后,林墨的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狂跳。
她盯着那个空荡荡的对话框,手心微微渗出汗珠。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十分钟。
半小时。
一个小时。
JC没有像往常那样,很快给出回复。
等待,让空气都变得粘稠起来。
林墨拿起手机,解锁,刷新,锁屏。
再解锁,刷新,锁屏。
重复的动作,暴露了她内心的焦灼。
他是不是看穿了我的意图?
他是不是觉得我太功利,不打算回复了?
各种猜测在她脑海里翻腾。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准备关掉电脑去睡觉的时候,屏幕右下角,那个熟悉的头像,终于跳动了一下。
林墨猛地坐直身体,屏住呼吸点开。
JC的回复很简短,一如既往地直指要害:
“色彩饱和度过高,破坏了空灵感。”
“构图主体偏离视觉重心,缺乏引导。”
“叙事不清,元素堆砌。”
犀利。
精准。
每一条都准确地戳中了她自己隐约感觉到,却又无法清晰表达的问题所在。
林墨下意识地松了一口气。
还好,他回复了。
而且,语气和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紧接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感,又悄然浮上心头。
JC指出了所有的问题,却并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修改建议。
更没有像她内心深处偷偷期望的那样,提及任何与“空境”或类似风格相关的“内部消息”或者创作思路。
他,是真的没看出来?
还是,他看出来了,但选择保持距离,不愿意介入得更深?
这份回复,既像是纯粹的技术指导,又像是一种无声的回应——他只点评画技本身,不参与画技之外的目的。
林墨看着那几行冷静的文字,一时竟有些分辨不清。
窗外的夜色,不知何时变得更加浓重。
而那根原本就缠绕在兴奋与不安之间的悬念丝线,因为这简短而意味深长的回复,似乎被拉得更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