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音乐公益中心的一周年庆典上,简小诗正在指导一群孩子排练《纸飞机》合唱版。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木地板上,将孩子们的笑脸镀上一层金边。
"小雨,第二段要更轻快一些,像纸飞机真的飞起来一样。"简小诗蹲下身,与轮椅上的小女孩平视,轻轻握着她的手腕带动节拍。
苏醒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两杯咖啡,静静地看着这一幕。一年了,简小诗教导孩子时的温柔耐心依然能让他心头一热。她今天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头发随意地扎成马尾,脖子上挂着他送的那条细细的银链子——上面挂着一个小巧的纸飞机吊坠。
"苏老师!"孩子们发现了门口的苏醒,立刻欢呼着围上来。
简小诗抬头,眼睛弯成两道月牙。苏醒走过去,递给她一杯咖啡:"三分糖,不加奶,对吧?"
"你居然记得。"简小诗接过咖啡,指尖与他的短暂相触。
"我记得关于你的所有事。"苏醒低声说,然后转向孩子们,"准备好了吗?待会儿可是有很多记者要来哦。"
"我们不怕!"小雨举起小手,"简老师说,唱歌是为了快乐,不是为了给别人看!"
苏醒笑着摸摸她的头:"简老师说得对。"
过去一年,"纸飞机音乐计划"已经扩展到三个省份,帮助300多名山区儿童获得音乐教育。苏醒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筹集资金,简小诗则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师培训。他们一个负责台前的光鲜,一个专注幕后的耕耘,配合得天衣无缝。
"苏老师,"助理小林走过来,"媒体都到齐了,可以开始发布会了。"
庆典活动分为两部分——上午是媒体发布会,下午才是真正的庆祝。这是他们达成的妥协:必要的曝光维持项目热度,但核心活动保持私密性。
发布会现场,苏醒西装革履,简小诗则穿着公益中心的T恤和简单的米色长裙。记者们的问题大多针对苏醒,但他总是巧妙地将话题转向简小诗和项目本身。
"简老师负责所有课程设计,"他指着大屏幕上孩子们上课的照片,"她的教学理念才是这个项目的灵魂。"
当被问及两人的关系时,苏醒微笑看向简小诗:"我们是音乐和生活上的伴侣,这是公开的秘密了,对吧?"
简小诗耳尖微红,但在镜头前已经能从容应对:"我们因为音乐相遇,现在又通过音乐帮助更多孩子,这是最美好的事。"
发布会后,真正的庆祝才开始。没有媒体,没有闪光灯,只有中心的孩子、老师和几位核心捐赠人。简小诗弹着钢琴,苏醒即兴演唱了一首新歌《平凡的一天》,讲述他们最普通却最珍贵的生活片段——一起做早餐,在阳台看星星,为某个和弦争执又和解...
"这首歌会收录在我的新专辑里,"苏醒宣布,"所有收益将捐给'纸飞机计划'。"
晚上,回到他们在青林镇租住的小院,简小诗瘫在沙发上长舒一口气:"终于结束了,我脸都笑僵了。"
苏醒帮她揉着肩膀:"你表现得很好,越来越有范儿了。"
"得了吧,"简小诗踢掉拖鞋,把脚缩到沙发上,"我还是讨厌镜头。今天那个女记者的问题真刁钻——'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好像不结婚感情就不算数似的。"
苏醒的手停顿了一下:"你不喜欢婚姻?"
"不是不喜欢,"简小诗转过身面对他,"只是觉得没必要用一张纸证明什么。我们现在这样不好吗?"
苏醒看着她认真的表情,笑了:"当然好。我只是好奇你的想法。"他亲了亲她的额头,"反正我知道你跑不掉,我的歌迷会帮我盯着你。"
简小诗捏他的鼻子:"大明星这么没安全感?"
"面对你,永远有。"苏醒捉住她的手,亲吻她的指尖,"今天看到你教小雨的样子...简小诗,你有没有想过..."
"什么?"
"建立一所真正的音乐学校?不限于公益项目,而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苏醒的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闪闪发亮,"我可以负责资金和校舍,你负责课程和师资。"
简小诗坐直了身体:"你是认真的?"
"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想象一下,山区里的孩子们能接受正规音乐教育,有天赋的可以获得奖学金...这比我的任何一张专辑都有意义。"
简小诗久久地看着他,然后扑上去给了他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以为你最大的魅力是唱歌,原来是做梦的能力。"
"那么这个梦,你愿意一起做吗?"苏醒紧紧回抱她。
"从遇见你那天气,我就已经在你的梦里了。"简小诗轻声说。
——
一个月后,苏醒的专辑《回家》发行,主打歌正是他在周年庆上演唱的《平凡的一天》。乐评人惊讶于他风格的转变——少了华丽的技巧,多了生活的质感,却更加打动人心。
"苏醒找到了他的缪斯,"《音乐世界》杂志写道,"而这种灵感交换是双向的——简小诗的个人专辑《街角的诗》同样令人惊艳,将民谣的质朴与流行的精致完美融合。"
简小诗的专辑是在苏醒的鼓励下完成的,收录了从《纸飞机》到最新创作的十二首歌。录音全程在青林镇完成,没有过度制作,保留了最本真的声音。令她意外的是,这张小成本专辑竟然获得了专业乐评人的一致好评,销量也超出预期。
"你看,"苏醒把最新一期的乐评给她看,"'简小诗的声音像清晨的阳光,不刺眼但足以驱散黑暗'。我说什么来着?你天生就该被更多人听到。"
简小诗把杂志扔到一边:"少来,你知道我做音乐不是为了这些。"
"当然知道,"苏醒从背后环住她,下巴搁在她肩膀上,"但看到你的才华被认可,我比拿十个金曲奖还高兴。"
他们在上海的公寓里,窗外是繁华的陆家嘴夜景。苏醒保留了这里的住所,用于必要的工作;而简小诗大部分时间待在青林镇,苏醒只要有空就会飞过去。这种"半异地"的模式意外地适合他们——既保持各自的独立空间,又让每次重逢都充满新鲜感。
"对了,"苏醒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给你的。"
简小诗打开,是一张地契——青林镇郊区的一块山地,视野开阔,环境清幽。
"音乐学校的选址,"苏醒说,"我找人评估过,地质稳固,离镇子也不远。设计图在请人做了,你想看看初步构想吗?"
简小诗的眼眶红了:"你什么时候...?"
"从你答应那天就开始准备了。"苏醒擦掉她眼角溢出的泪水,"别哭啊,这才刚开始呢。"
"我没哭,"简小诗把脸埋在他胸口,"只是...从没想过生活会变成这样。遇见你之前,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在街头唱歌不被城管赶。"
苏醒大笑,胸腔的震动传递到她脸颊:"现在你可以唱给城管听了,他们还得买票。"
——
又过了两个月,在他们相遇两周年的纪念日,苏醒带着简小诗回到最初的那个街角。咖啡店还在,甚至连座位都没变。他们点了和当年一样的咖啡,坐在靠窗的位置。
"当时你就在这里,"苏醒指着对面的椅子,"毫不留情地说我的新专辑'缺乏灵魂'。"
简小诗捂脸:"天啊,我当时真不知道是你!"
"那是我听过最真诚的乐评。"苏醒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周年礼物。"
盒子里是一把定制的木吉他,琴身上刻着一行小字:"给永远改变我的街角诗人"。
简小诗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字迹,喉咙发紧:"太贵重了..."
"比不上你给我的。"苏醒握住她的手,"简小诗,这两年是我生命中最真实的时光。谢谢你教会我听地铁报站的节奏,看雨中街灯的诗意,还有...如何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简小诗拨动琴弦,声音清澈悠远:"那我是不是该写首新歌回报这么动人的告白?"
"不用写,"苏醒微笑,"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慢慢创作。"
窗外,阳光正好,几个孩子跑过街角,手里拿着彩色的纸飞机。其中一个落在咖啡店门口,简小诗捡起来,轻轻一掷——纸飞机划过优美的弧线,飞向湛蓝的天空。
就像他们的故事,从一次偶然的相遇开始,飞向谁也无法预知的远方,但确定的是,那一定会是充满音乐与爱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