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半拉的窗帘照进来,苏娩坐在陌生公寓的地板上,周围散落着从书店抢救出来的纸箱。这是樊振东朋友闲置的房子,简约而干净,但处处透着不属于她的气息。
三天了,自从媒体曝光她的住址后,栖墨斋已经无法正常营业。每天都有记者和好奇的路人在门外徘徊,甚至有人趴在橱窗上拍照。最终,苏娩不得不听从樊振东的建议,暂时关闭书店,搬到这里避风头。
手机震动起来,是小琳发来的消息:"娩姐,又有两家媒体来问采访,我按你说的拒绝了。还有,李经理带人来看店面了..."
苏娩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胸口一阵发紧。虽然房东给了一个月期限,但显然开发商已经迫不及待要接管那处房产了。她深吸一口气,回复道:"辛苦你了,把重要物品都收好,特别是爷爷的那些书。"
放下手机,苏娩环顾四周。纸箱上标注着"哲学""文学""爷爷的笔记"等字样。她拉过标着"衣物"的箱子,准备整理些日常用品。掀开盖子,最上面是那件樊振东见过的深蓝色长裙,已经洗得发白。
裙子下面压着一个老旧的皮质相册,苏娩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放进去的。她小心翼翼地取出来,封面上积了一层薄灰。翻开第一页,是爷爷奶奶的结婚照,黑白照片上两人拘谨地并肩而立,却掩不住眼中的笑意。
苏娩的指尖轻轻抚过爷爷年轻时的脸庞——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睛,和她记忆中的慈祥老人有些不同,但那种儒雅的气质一脉相承。翻到下一页,一张泛黄的照片突然滑落出来。
照片上是年轻的爷爷站在乒乓球台旁,身边围着几个穿运动服的年轻人。背面写着:"与省队队员训练后合影,1984年春"。令苏娩惊讶的是,照片角落里的教练赫然是年轻版的林指导——樊振东现在的教练,两人勾肩搭背,看起来关系匪浅。
"这怎么可能..."苏娩喃喃自语。爷爷从未提起过这段经历。在她的记忆里,爷爷是个纯粹的文人,书房里全是文学典籍,连电视上的体育节目都很少看。
她急忙翻遍整个相册,在最后一页的夹层里发现了几张剪报和一张折叠的纸条。剪报已经发黄,但标题依然清晰:《文学教授苏明远独创乒乓球训练法获省队认可》。报道旁边是一张爷爷和林指导一起分析战术的照片。
纸条上的字迹是爷爷的,但比苏娩熟悉的更加潦草,似乎是匆忙写下的:
"林兄今日带来那个叫樊振东的孩子,才十岁,却已显出惊人天赋。我那些纸上谈兵的理论,他竟能立刻领会并付诸实践。林兄说此子必成大器,我深以为然。临别时,那孩子向我鞠躬致谢,眼神清澈坚定,令人难忘..."
纸条末尾的日期是2003年夏天——那时樊振东应该十一岁左右,而苏娩正在外地读大学,完全错过了这次会面。
一种奇妙的宿命感涌上心头。苏娩突然想起那个装有乒乓球技术笔记的铁盒,赶紧从"爷爷的笔记"箱子里找出来。这次她更加仔细地翻阅,果然在最后一页发现了新的内容——一整套针对"左手持拍、擅长侧旋"选手的训练方案,而樊振东正是以左手持拍和强力侧旋闻名。
"天啊..."苏娩的心跳加速,手指微微发抖。二十年前,爷爷竟然为年幼的樊振东设计过训练方案!而现在,这套方案可能正是他需要的。
她迅速拨通樊振东的电话,但响了很久无人接听。这才想起他今天有重要的队内测试赛,手机可能不在身边。
窗外,初夏的阳光灿烂得刺眼。苏娩下定决心,将照片、剪报和笔记小心地装进背包,又带上昨天没用完的药膏。她需要亲自去一趟训练基地。
公寓门铃突然响起,苏娩吓了一跳。知道她住在这里的人寥寥无几。
"谁?"她警惕地问。
"快递,有您的包裹。"
苏娩透过猫眼看到门外确实站着一个快递员,手里拿着一个小盒子。她小心地打开门,签收了包裹。寄件人一栏只写着"F",但熟悉的字迹让她立刻明白是谁寄来的。
盒子里是一把钥匙和一张字条:"书店后门钥匙,我请人加固了锁。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F"
苏娩将钥匙紧紧攥在手心,金属的冰凉渐渐被她的体温温暖。在这个混乱的时刻,这样一个小小的关怀,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让她感动。
一小时后,苏娩站在国家体育训练局的后门,背包里装着那些珍贵的发现。樊振东事先安排好的工作人员已经等在那里,悄悄领她进去。
"樊选手正在打练习赛,"工作人员边走边解释,"张队医说您可以先去康复室等一会儿。"
康复室空无一人,苏娩坐在椅子上,不安地摆弄着背包带。墙上电视正静音播放着体育新闻,突然画面切换到樊振东的照片,标题是《樊振东能否赶上世乒赛?》。苏娩赶紧调大音量。
"...樊振东的脚踝伤势恢复情况良好,但教练组仍对他的状态存疑。今天的队内测试赛将决定他是否能保住世乒赛名额..."
新闻切走了,苏娩的心却悬了起来。原来今天的比赛如此重要。她想起爷爷笔记中那些专门针对"左手持拍"选手的技术要点,或许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
门被猛地推开,张队医匆匆走进来。"苏小姐,你来得正好。"她的表情严肃,"樊振东第一局输了,状态不太对劲。"
"我能做什么?"苏娩立刻站起来。
"中场休息只有五分钟,他现在需要心理支持。"张队医犹豫了一下,"林指导很严厉,说如果今天不能证明自己,就考虑换人。"
苏娩跟着张队医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一个休息室门外。透过玻璃窗,她看到樊振东独自坐在里面,低着头,毛巾搭在脖子上,浑身被汗水浸透。即使隔着门,也能感受到他的沮丧。
张队医轻轻敲门后推门而入。"樊振东,有人来看你了。"
樊振东抬起头,看到苏娩的瞬间,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来。"你不该看到我这么狼狈的样子。"他苦笑道。
"我带来了些东西。"苏娩直接坐到他对面,从背包里拿出那些照片和笔记,"你看这个。"
樊振东疑惑地接过照片,当看到年轻时的林指导和另一个儒雅男子站在一起时,他瞪大了眼睛。"这是...林指导和...等等,这位先生长得好像..."
"我爷爷。"苏娩点点头,"他年轻时竟然是省乒乓球队的技术顾问,和林指导是好友。"
樊振东震惊地翻看照片和剪报,"我从没听林指导提起过..."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苏娩翻到笔记最后几页,"看这个,专门为'左手持拍、擅长侧旋'的选手设计的训练方案。这是不是和你很像?"
樊振东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眼睛死死盯着那些笔记。"这个反手拧拉的变化...这个发球战术..."他猛地抬头,"这是你爷爷写的?"
"是的,而且..."苏娩拿出那张纸条,"你看这个。"
樊振东读完纸条,表情变得异常复杂。"2003年夏天...林指导确实带我去见过一位'苏教授',说是能帮我改进技术。那时我还小,只记得那位教授很温和,给了我一块巧克力..."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原来那就是你爷爷。"
"命运真奇妙,不是吗?"苏娩轻声说。
门外传来脚步声,张队医探头进来,"还有一分钟。"
樊振东突然抓住苏娩的手,"陪我上场好吗?就坐在球员区。"
"这...符合规定吗?"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张队医出人意料地同意了,"跟我来。"
苏娩跟着樊振东走进训练馆,立刻被眼前的阵势震撼了——十几张球台整齐排列,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央的主台上。林指导端坐在裁判椅旁,面色严肃。看到苏娩,他明显愣了一下,但没说什么。
"第二局开始!"裁判宣布。
樊振东的对手是个年轻选手,眼神锐利,充满斗志。第一球,他就发起了猛烈进攻,樊振东勉强回球,质量不高,被对方一板打死。
0:1。
苏娩紧张地攥紧了手中的笔记。樊振东回头看了她一眼,她赶紧举起笔记,指了指其中一页。
樊振东点点头,接下来的发球突然变了——一个极速的短下旋,落在对方台面后几乎不往前走,对手仓促回球下网。
1:1。
接下来的比赛,樊振东仿佛换了一个人。他灵活运用笔记中的战术,各种变化让对手无所适从。那个年轻选手明显开始慌乱,失误增多。
"好球!"林指导突然喊了一声,这是苏娩第一次听到他出声鼓励。
樊振东越战越勇,最终以11:5拿下第二局。中场休息时,他快步走到苏娩身边,眼睛闪闪发亮。
"那些战术太神奇了!就像专门为我现在的问题设计的。"他压低声音,"第三局我准备试试笔记里那个'虚实结合'的战术。"
苏娩点点头,"爷爷会为你骄傲的。"
第三局开始后,樊振东完全掌控了比赛节奏。他的每一次出手都充满变化,让对手摸不着头脑。当最后一球落地时,比分定格在11:3,樊振东以2:1的总比分逆转获胜。
比赛结束,队员们纷纷上前祝贺。林指导走过来,意味深长地看了苏娩一眼,然后拍拍樊振东的肩膀,"状态回来了?"
"嗯,找到了些新感觉。"樊振东擦了擦汗。
"明天继续。"林指导简短地说,转身离开前又看了苏娩一眼,目光中似有深意。
人群散去后,樊振东拉着苏娩来到休息室。"简直难以置信,"他兴奋地说,"那些战术就像为我量身定制的!"
"本来就是为你设计的。"苏娩微笑着解释,"从纸条上看,爷爷当年见过你后,特意根据你的特点写了这些建议。"
樊振东呆住了,"你是说...二十年前,你爷爷就已经..."
"嗯,他看到了你的潜力。"苏娩轻声说,"而现在,这些笔记恰好能帮到你,就像...命运的安排。"
樊振东突然紧紧抱住苏娩,"谢谢你,谢谢苏教授..."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苏娩任由他抱着,闻着他身上汗水混合着松木的气息。这一刻,所有的混乱和痛苦似乎都暂时远去了,只剩下这个温暖的拥抱,和两颗越靠越近的心。
"对了,书店怎么样了?"樊振东松开手,问道。
苏娩的表情黯淡下来,"房东带人看店了,可能很快就要..."
"不会的。"樊振东坚定地打断她,"我已经让律师在处理了。根据合同法,房东不能单方面终止租约,至少要给你三个月时间。"
"可是..."
"相信我,"樊振东握住她的手,"等世乒赛结束,我们一起想办法。现在最重要的是,你要保护好那些笔记和爷爷的遗物。"
苏娩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林指导...他知道爷爷吗?"
"肯定知道。"樊振东若有所思,"但他从没提起过,很奇怪..."
"也许有什么原因。"苏娩轻声说,"等时机合适,你可以问问他。"
回公寓的路上,苏娩的心情比来时轻松了许多。虽然书店的未来仍不确定,但至少她帮到了樊振东,而爷爷的笔记似乎冥冥中指引着他们相遇、相知。
手机震动起来,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苏小姐,我是林建国。有时间聊聊你爷爷的事吗?"
苏娩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望着窗外的夕阳,突然感到一种奇妙的圆满——二十年前,爷爷和林指导站在乒乓球台旁,讨论着一个叫樊振东的天才少年;二十年后,命运让这个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