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后的国际医药峰会,你跟我一起去。"他将邀请函推到她面前,"作为瑞康的首席中医药顾问。"
周砚书没有立即接过,而是温声道:"陆董,我资历尚浅,恐怕难以胜任..."
他又是无奈又是好笑,只得温声说道:"你在云南山区做的中医药调研,比我们实验室十年的数据都宝贵。"陆沉的目光落在她腕间的玉镯上,"更何况,能让省中医的何主任亲自来保释的人,值得这个位置。"
她微微一怔,随即莞尔:"原来陆董都调查清楚了。"
"只是好奇。"陆沉突然勾起唇角,这个笑容让他整个人都柔和下来,"毕竟能让我们周顾问甘心等待的人,一定很特别。"
周砚书不禁想起那个笑起来有深深酒窝的中医,接过邀请函:"谢谢陆董的信任。"
走出办公室时,她听见陆沉在身后说:"下次有事,记得先找公司。"
夜风拂过脸颊,周砚书站在大厦前的喷泉边,望着满天星辰。手机屏幕亮起,是何苏叶的屏保。她轻轻按灭屏幕,心想这个夏天,似乎格外温柔。
月余,青山镇的清晨五点还笼罩在薄雾中,何苏叶已经将义诊用的药材分门别类摆好。他修长的手指在药箱间穿梭,动作娴熟得像在弹奏一首无声的钢琴曲。
"师兄,当归放哪里?"方可歆抱着药筐走过来,晨露打湿了她的白大褂下摆。她说话时总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软,像是含着半口桂花酿。
何苏叶接过药筐,指尖不经意避开与她相触:"第三格,和黄芪分开。"他转身时,白大褂在晨风中扬起一道干净的弧线,"待会教你把脉时,记得先问清患者服药史。"
方可歆点点头,耳边的碎发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她细心地将医用酒精棉分装到小碟里,又为何苏叶泡了杯雨前龙井——茶叶是特意从他外公那里讨来的,她知道师兄最爱这个味道。
"何医生!"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婆婆颤巍巍走来,"我孙女的咳疾..."
何苏叶立即起身相迎,手掌虚扶在老人肘后:"张婆婆慢些走。"他声音清润如山泉,眼角微微弯起时,像是春风吹皱了江南的一池碧水。
他引着老人坐到诊桌前,从保温壶里倒了杯陈皮水递过去:"小丫头现在多大年纪?咳嗽多久了?"
"八岁啦,咳了有五六日。"张婆婆捧着杯子叹气,"夜里咳得最厉害,像个小风箱似的呼哧呼哧..."
何苏叶取过问诊单记录,笔尖在"夜咳甚"三个字上微微一顿:"痰是什么颜色?可会说喉咙痛?"
"哎呦,那痰黏糊糊的像蛋清,孩子总说嗓子痒得像有蚂蚁爬..."老人模仿着孙女抓脖子的动作。
何苏叶点点头,从药箱取出压舌板和小手电:"方便让孩子过来吗?我需要看看她的咽喉。"见老人面露难色,他立即补充:"或者您用手机拍张咽喉照片给我看也行。"
待看过孩子咽喉照片后,他眉间舒展:"风寒袭肺,痰湿阻滞。"狼毫笔在处方笺上行走如飞:"用止嗽散加减——荆芥、桔梗、白前各6克,陈皮..."
说话间,方可歆已经轻步走近。她安静地站在药柜旁,目光扫过处方便了然于心。何苏叶刚念到"紫菀",她已拉开对应的药柜,指尖拈起秤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