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祖思索片刻后说道:“既然院子里还差这三位重要神祇的神像,这或许是个契机。我们可以围绕这三尊神像的创作,来解决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对于那些希望深度参与项目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代表,我们可以邀请他们一同参与元始天尊、玉帝和女娲神像的创作,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我们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他们意见的重视,同时也能在创作过程中协商出一个合理的合作模式。”
江辰眼睛一亮,附和道:“表哥这个主意好啊!这样既能拉近我们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距离,又能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独特视角,打造出更符合大众认知且富有创意的三大神祇神像。而且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详细记录思路和过程,以此为蓝本完善融合大神与这三位主神之间的故事联系,解决故事融入产品体系的难题。”
何紫苏也点头赞同:“没错,在创作神像时,我们可以同时思考如何将其特色与手办、剧本杀等产品相结合。比如根据元始天尊的三清道尊身份,设计与之匹配的道家场景手办,在剧本杀里设置道家修炼、悟道等相关情节。对于玉帝,突出他统领三界的威严,手办可以搭配天庭场景,剧本杀中设计天庭议事、裁决等剧情。女娲则围绕她造人、补天的功绩,手办可以有捏土造人、手持五彩石等造型,剧本杀里设置人类起源、灾难拯救等环节。”
于是,林耀祖立刻联系那些表达深度参与意愿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代表,诚挚地邀请他们参与三大神祇神像的创作。代表们欣然接受,很快组成了一个临时创作团队。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热烈地讨论三位神祇的形象特点和创作思路。
一位资深的传统文化研究学者说道:“元始天尊作为道教最高神之一,他的形象应该着重体现出那种超凡入圣、洞悉天地的气质。面容要祥和且深邃,服饰的道袍纹路需精细刻画,展现出道家的神秘与深邃。”
一位对神话艺术有深入研究的艺术家补充道:“玉帝的形象,除了威严,还应有一种包容万物的慈悲。冕旒的设计要凸显尊贵,眼神的刻画至关重要,既要让人感到敬畏,又能感受到他对众生的关怀。”
关于女娲,一位民俗文化专家发言:“女娲是人类之母,她的形象要展现出慈爱、坚韧。在造人时应是充满温情与专注,补天的时候则要表现出无畏与坚定。”
在讨论过程中,林耀祖等人认真倾听,适时提出自己的想法,与代表们共同探讨。经过数轮热烈的讨论,大家逐渐确定了三大神祇神像的初步设计方向。
然而,在实际创作过程中,问题又接踵而至。由于创作团队成员众多,每个人对神祇形象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略有差异,导致在细节处理上出现了分歧,比如元始天尊手中法器的样式、玉帝冕旒的垂珠数量、女娲服饰的色彩搭配等。而且,随着创作的推进,发现要将这些神像的特色与现有的产品体系紧密结合并非易事,例如在设计与女娲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