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化解阻力,深挖非法交易
何紫苏深知,要顺利推进整治行动和监管机制,必须先化解部分商家的阻力。她决定主动与这些商家沟通,开展一系列说服与教育工作。
基金会组织了一场面向所有药膳商家的座谈会,何紫苏亲自到场,耐心地向商家们解释严格监管的重要性。她详细讲述了用有毒蘑菇代替可食用菌的严重后果,展示了相关受害者的案例和数据,让商家们深刻认识到这种行为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巨大威胁。同时,承诺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会为合法经营的商家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比如组织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药膳制作水平,协助拓展食材采购渠道以降低成本等。此外,邀请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座谈会上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合法经营的标准和要求,消除商家们对监管的误解。
对于个别联合抵制的商家,何紫苏和团队逐一上门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和诉求。针对商家反映的检查影响经营的问题,协调监管部门优化检查方式,尽量减少对商家正常营业的干扰。例如,采用错峰检查、提前预约检查等方式,同时提高检查效率,做到快速、准确地完成检查工作。
在应对地下非法食材交易方面,何紫苏利用“野生菌越鲜艳越有毒”这一普遍认知,进一步强化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传播这一简单易记的辨别方法,提高公众对有毒野生菌的警惕性。同时,与警方紧密合作,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深挖地下非法食材交易网络。
调查小组从已查处的仿冒商家入手,通过追踪他们的食材来源,顺藤摸瓜寻找非法交易的线索。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涉及野生菌交易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排查,锁定可疑的交易地点和人员。加强对农村山区等野生菌生长地以及一些隐蔽交易场所的监控,安排便衣人员进行蹲点侦查。
为了鼓励群众举报地下非法食材交易,设立了高额的举报奖励制度,并严格保护举报人隐私。在农村地区,发动村民参与监督,对提供有效线索的村民给予奖励。同时,与周边地区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打击跨区域的地下非法食材交易活动。
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地下非法食材交易网络盘根错节,调查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阻碍。一些非法交易人员反侦察能力较强,频繁更换交易地点和方式,给调查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而且,随着整治行动的持续,部分非法商家开始寻找其他更为隐蔽的替代食材进行非法经营,企图逃避监管……(接下来咱们一起想想何紫苏和团队如何应对这些新出现的复杂情况,继续推动故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