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阳光斜切进南个中学的高一(4)班,苏瑶的指尖在课表上洇开新的墨团。木质课桌的抽屉里刻着前任主人的名字“陈砚”,笔画间藏着只极小的猫头鹰——和她初中课本上的涂鸦如出一辙。她摸着书包里的银杏书签,叶脉间的“勇敢”二字被体温焐得发软,想起谭辉说“高中的梧桐树会记得每个勇敢的人”。
报到当天的食堂飘着葱油饼香,她端着餐盘在长桌间打转,不锈钢勺子碰着瓷碗发出清响。忽然有个扎着高马尾的女生拽住她校服衣角:“同学,你书包上的猫头鹰挂坠——”对方眼睛亮得像淬了星光,“我初中母校门口也有卖”,苏瑶说“送你要不要”,苏瑶直接给了,苏瑶带了三年,但是重新开始就不能有留念
苏瑶重新买了个猫头鹰挂件
塑料椅腿在地面划出声响,苏瑶这才注意到女生校服袖口绣着极小的山核桃图案。“我叫周遥,”对方递过半块绿豆糕,包装纸印着南个中学的校徽,“看你课本上的笔记,英语语法标得比我表姐还细。
午后的英语课,李老师的发音带着BBC的磁音,和初中的乡音截然不同。苏瑶盯着黑板上的长难句,忽然听见自己的名字被点名:“你来分析下这个定语从句。”她起身时,书包里的猫头鹰挂坠碰着课桌,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和谭辉初中时提醒她记笔记的敲桌声惊人相似。
“引导词‘that’指代先行词‘dream’,”她看见周遥在课本上画下猫头鹰简笔,翅膀尖对着她的方向,“就像候鸟迁徙,每个从句都是途中的驿站。”李老师推了推眼镜:“比喻很生动,和你作文里写的‘山核桃的英文是hickory nut’异曲同工。
放学时周遥拽着她去社团招新,路过美术教室时,橱窗里的猫头鹰陶艺让她驻足。陶土表面刻着细密的羽毛,尾羽处藏着“SY”的缩写,落款是“高二(5)班 林俊”。她的指尖突然发颤,想起初三毕业那天,林江泉塞给她的笔记本里夹着的纸条:“如果迷路了,就跟着猫头鹰的翅膀走。周遥说那个“SY”跟我的名字缩写一样
“他是去年的新生杯陶艺冠军,”周遥戳了戳她发愣的脸,“不过总独来独往,像只迁徙的孤鸟。”苏瑶望着陶艺品的眼睛。
苏瑶“你才来学校没多久,你就打听这么清楚啊?”
周遥表示给你的眼神自己懂
晚自习的铃声响起时,苏瑶在日记本上画了只迁徙的猫头鹰,翅膀下写着“南个中学 1012号课桌”。抽屉深处的银杏书签滑出,谭辉的字迹在台灯下清晰可见:“每个新开始都是抛物线的另一个顶点。”她摸着书签边缘的毛边,想起他说这话时,指尖划过她课桌上的猫头鹰贴纸。
夜风穿过宿舍的纱窗,带来远处操场的喧闹。苏瑶望着天花板上晃动的树影,有感而发了QQ“南个的梧桐树比攀枝的粗两倍,记得在树根处找我的猫头鹰涂鸦。”附带的照片里,斑驳的树干上刻着并排的两只猫头鹰,翅膀尖相触,像在分享同一个迁徙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