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柜里的荧光蓝闪蝶突然振翅时,顾沉舟正在用镊子调整标本触须。手机在不锈钢台面上震动,屏幕显示"第三人民医院停尸房",来电人是老搭档陈立:"第七个蝴蝶标本,这次在死者胃里。"
解剖室的白炽灯将陈立的影子拉得老长,他正盯着不锈钢推车上的尸体——死者左手无名指缺了半截,伤口处嵌着蝶翼碎片。顾沉舟掀开白布,死者舌根处果然粘着半片荧光蓝鳞粉,这是前六起案件的统一标记。
"死亡时间?"他戴上橡胶手套,注意到死者指甲缝里有少量雪松木屑。
"凌晨两点十七分,和前六次完全一致。"陈立递过证物袋,里面是从死者胃里取出的蝴蝶标本,金属别针穿过胸腔,标签上写着"2013.10.21 2:17"。
顾沉舟的手指突然收紧,这个日期正是妹妹顾晚晴失踪的日子。七年前的音乐学院纵火案,23名学生遇难,唯一生还者苏郁现在还躺在重症监护室。他翻开笔记本,前六起案件的死亡日期分别是:2016.4.5、2017.7.19、2018.11.3...每次间隔逐渐缩短,但倒推回2013.10.21,刚好是七年零七天。
"这次的死者身份?"他盯着标本别针上的螺旋纹路,这种工艺只有省美院的标本制作室才有。
"林深,32岁,自由标本师,曾在音乐学院担任外聘教师。"陈立调出监控截图,"死前两小时出现在雪松巷13号,那里是..."
"苏郁的住所。"顾沉舟完成侧写:左利手、长期接触福尔马林、近期有过激烈争吵——死者右手背的抓痕,正是女性指甲的弧度。
深夜的雪松巷飘着细雨,顾沉舟推开13号铁门时,门轴发出与记忆中相同的吱呀声。七年前他来调查纵火案时,这里还是堆满蝴蝶标本的工作室,如今墙上只剩七个空相框,按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列。
地板缝隙里卡着半张乐谱,五线谱上的休止符被画成蝴蝶形状。顾沉舟捡起时,发现背面有用柠檬汁写的密文,打火机烘烤后显出血字:"第七只蝴蝶归位时,火就会熄灭。"
卧室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他冲进去时,看见穿白大褂的女人正对着窗台的碎玻璃发笑——是苏郁,当年的纵火案唯一幸存者,重度烧伤导致面部扭曲,此刻她手里握着的,正是妹妹晚晴的日记本。
"顾警官,"她的声音像砂纸擦过琴键,"你看,晚晴最后一页写着'蝴蝶不会飞',可它们明明会在火里飞。"日记本摊开在2013.10.20页,照片上的少女抱着蝴蝶标本,正是林深制作的荧光蓝闪蝶。
顾沉舟注意到苏郁腕间的疤痕,那是火场逃生时被钢琴弦划伤的,却和前六名死者的致命伤形状完全一致。当他伸手触碰日记本,里面掉出张泛黄的节目单:2013.10.21音乐学院周年庆典,晚晴的节目是钢琴独奏《蝴蝶变奏曲》,而演出时间正是2:17。
回到工作室,他在林深的标本柜里发现暗格,里面整齐排列着七个金属盒,前六个分别刻着前六名死者的名字,第七个盒子上贴着"顾晚晴"的标签,打开后是空的。柜底压着张乐谱,正是晚晴日记本里的《蝴蝶变奏曲》,每一页角落都画着正在燃烧的蝴蝶。
凌晨三点,陈立发来消息:"验尸报告显示,林深缺的无名指是被钢琴弦割断的,和当年纵火案现场的凶器一致。"顾沉舟盯着电脑里的案件时间轴,突然发现所有死亡时间如果倒推七年,竟都对应着庆典当天的各个流程:开场致辞、独奏表演、火灾发生...
他翻开妹妹的相册,找到2013.10.21清晨的照片,晚晴站在音乐学院门口,手里拿着七只蝴蝶标本,每只翅膀上都写着不同同学的名字。当镜头拉近,背景里有个穿白大褂的身影正在调整相机——是林深,而他胸前的工牌,写着"庆典现场总控"。
电话突然响起,是医院打来的:"苏郁小姐刚才发生痉挛,手里抓着这个。"顾沉舟看着彩信里的纸条,上面用血迹画着七个燃烧的蝴蝶,第七只蝴蝶的翅膀上,是妹妹晚晴的名字。
顾沉舟在标本柜暗格发现一段录音:"当第七只蝴蝶完成蜕变,二十三个灵魂就能从火里飞出来。晚晴,哥哥很快就来接你。"而此时,他的手机收到条匿名短信:"顾警官,下一个标本,该收集你的蝴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