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原创短篇小说 > 高中生物一起学
本书标签: 原创短篇  生物知识  认真学习 

选必3 第二章第二节动物细胞培养1

高中生物一起学

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概述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核移植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技术的基础。

一、动物细胞培养

(一)概念

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使其生长和增殖的过程,原理是细胞增殖。

(二)培养条件

1. 营养需求

- 合成培养基成分: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水。

- 需添加天然成分(如牛血清):提供未知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如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及活性物质。

- 加入抗生素,防止微生物污染。

2. 无菌无毒环境

- 培养液过滤除菌,培养用具无菌处理(非湿热灭菌),操作在无菌环境进行。

- 定期更换培养液,避免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危害细胞(可通过酚红指示剂判断:鲜红色为新鲜培养基,变色需更换)。

3. 温度、pH与渗透压

- 温度:哺乳动物细胞适宜36.5±0.5℃。

- pH:7.2~7.4。

- 渗透压:通过培养基成分调节。

4. 气体环境

- 95%空气(提供氧气)+5%二氧化碳(维持pH),培养于CO₂恒温培养箱中。

(三)培养过程

1. 原代培养

- 取动物组织块,用机械法或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消化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

- 细胞贴壁生长(吸附瓶壁),至接触抑制(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停止分裂)。

2. 传代培养

- 贴壁细胞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分瓶,继续培养。

- 非贴壁细胞(如悬浮细胞)直接离心收集,制成悬液分瓶。

- 注意:

- 胰蛋白酶分解细胞间的糖蛋白(细胞连接物质为蛋白质),不选胃蛋白酶(最适pH为2.0,与培养环境pH 7.2~7.4不符,失活)。

- 处理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损伤细胞。

(四)应用

1. 生产生物材料(如组织、器官移植所需基质)。

2. 大规模制备生物制品(疫苗、抗体等)。

3. 检测有毒物质(细胞水平毒性分析)。

4. 药物研发(细胞模型筛选药物)。

(五)关键问题解析

- 为何选用胚胎或幼龄动物组织?

此类细胞增殖能力强、分裂旺盛、分化程度低,易于培养。

- 培养瓶为何平放?

增大细胞贴壁面积,便于与空气充分接触(利于气体交换)。

二、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区别

特征 动物细胞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原理 细胞增殖 细胞全能性

培养基类型 液体培养基(需血清等天然成分) 固体培养基(含蔗糖、植物激素)

培养结果 大量增殖的细胞群 完整植株或组织

培养目的 获得细胞产物或细胞群 快速繁殖、脱毒苗、人工种子等

特有成分 抗生素、动物血清 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相同点 均需无菌操作,控制温度、pH等条件

三、干细胞培养与应用

(一)干细胞定义

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二)类型

1. 胚胎干细胞(ES细胞)

- 来源:早期胚胎(如囊胚内细胞团)。

- 特性:具有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类型细胞,甚至发育为完整个体。

2. 成体干细胞

- 来源:特定组织(如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

- 特性:组织特异性分化能力,无全能性,仅能形成特定细胞或组织。

3.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

- 通过重编程技术将体细胞诱导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多能状态,存在癌变风险。

(三)应用

- 移植治疗(如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恢复造血和免疫功能)。

- 疾病模型构建与药物筛选。

-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修复损伤组织或器官)。

一、高频考点总结

1. 动物细胞培养核心知识

- 技术基础: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融合、核移植等技术的基础,原理是细胞增殖(非细胞全能性,区别于植物组织培养)。

- 培养条件:

- 营养:合成培养基(含葡萄糖、氨基酸等)+ 天然成分(牛血清,提供未知营养和生长因子);抗生素防污染。

- 无菌无毒:培养液过滤除菌、培养用具无菌处理,定期换液(防止代谢废物积累)。

- 环境参数:温度(哺乳动物36.5±0.5℃)、pH(7.2-7.4),气体环境(95%空气+5% CO₂,CO₂维持pH)。

- 培养过程:

- 原代培养:组织块消化(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分解细胞间糖蛋白)→ 单个细胞悬液→贴壁生长(接触抑制)。

- 传代培养:贴壁细胞胰酶处理后分瓶,部分细胞不贴壁可直接离心收集。

- 应用:生产生物制品(疫苗、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制备组织工程材料。

2. 对比与辨析(易混点)

- 动植物细胞培养对比:

项目 动物细胞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原理 细胞增殖 细胞全能性

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含血清、葡萄糖) 固体培养基(含植物激素、蔗糖)

培养结果 细胞群 完整植株或组织

- 酶的选择:用胰蛋白酶(适宜pH 7.2-7.4)而非胃蛋白酶(适宜pH 2.0,中性失活),处理时间不能过长(避免细胞损伤)。

- 干细胞类型:胚胎干细胞(全能性,内细胞团) vs 成体干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 vs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存在癌变风险)。

3. 细节性考点

- 接触抑制与贴壁生长:细胞贴壁后分裂至表面接触时停止增殖,需胰酶处理才能传代。

- 幼龄组织选材原因:细胞增殖能力强、分化程度低、易培养。

- 培养瓶平放目的:增大细胞贴壁面积,利于气体交换(O₂和CO₂)。

二、易错点警示

1. 概念混淆:

- 误将动物细胞培养原理答为“细胞全能性”(实际是细胞增殖)。

- 混淆“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原代是初次培养(未分瓶),传代是分瓶后的培养。

2. 条件细节错误:

- 忘记血清的作用(提供未知营养和生长因子,如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吸收)。

- 气体环境中CO₂的作用是“维持pH”,而非“提供碳源”。

3. 酶的作用误区:

- 认为“胃蛋白酶可用于分散动物细胞”(忽略pH条件);或不清楚胰酶处理的本质是分解细胞间的糖蛋白(蛋白质成分)。

4. 干细胞全能性判断:成体干细胞不具有全能性,只能分化为特定组织细胞(如造血干细胞→血细胞)。

三、答题方法与学科思维

1. 答题策略

- 简答题:分点作答,逻辑清晰(如培养条件分“营养、无菌、环境、气体”)。

▶ 例:“为什么动物细胞培养需加入血清?”

答:血清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未知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如生长因子、胰岛素等),促进细胞增殖。

- 对比题:用表格或关键词对比(如动植物培养区别、酶的适用条件)。

- 实验设计题:关注操作目的(如“定期换液”目的是“清除代谢废物,防止细胞中毒”)。

2. 学科思维培养

- 原理关联:技术流程紧扣生物学原理(如胰酶处理→破坏细胞间蛋白质→分散细胞)。

- 条件分析:任何培养技术的条件均围绕“细胞生存需求”展开(营养、环境、防污染)。

- 应用导向:从考点联系实际(如干细胞治疗白血病→利用造血干细胞分化能力;检测有毒物质→观察细胞毒性反应)。

3. 备考建议

- 构建知识框架:以“技术流程→条件→应用→对比”为主线,绘制思维导图。

- 错题归类:整理易混点(如全能性、接触抑制、酶的选择),强化细节记忆(pH、温度具体数值)。

- 真题训练:针对“培养过程步骤”“条件缺失影响”等高频设问,总结答题模板(如“因为XX,所以XX,否则会导致XX”)。

四、总结

动物细胞工程考点聚焦“培养技术”,需重点突破“条件、过程、对比”三大模块,兼顾细节(如酶的特性、干细胞分类)。答题时注重“原理→操作→目的”的逻辑链,避免概念混淆和条件遗漏,结合实例深化理解(如用“幼龄动物组织分裂旺盛”记忆选材原因),最终形成“基础概念→技术应用→学科思维”的完整认知体系。

作者大大制作不易,希望大家多多点赞,多评论,多送花(^~^)

上一章 选b3第二章第一节2 高中生物一起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选必3第二章第二节动物细胞工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