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原创短篇小说 > 高中生物一起学
本书标签: 原创短篇  生物知识  认真学习 

选b3第一章第二节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2

高中生物一起学

二、微生物培养与无菌技术核心知识梳理

一、无菌技术:防止杂菌污染的关键

核心目标: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分为消毒和灭菌。

1. 消毒(温和处理,部分杀菌)

- 定义: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 常用方法及应用:

方法 原理/特点 应用场景

煮沸消毒法 100℃煮沸10-30分钟 玻璃器皿、餐具

巴氏消毒法 62-65℃加热30分钟或70-75℃加热15秒 牛奶、酒类(保留营养成分)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破坏DNA结构 实验室空气、操作台、衣物

化学消毒 75%酒精(擦拭双手)、氯气(消毒水源) 皮肤、水源、实验设备

生物消毒 噬菌体裂解细菌 净化污水

2. 灭菌(强烈处理,彻底杀菌)

- 定义: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 常用方法及应用:

方法 条件 应用场景

高压蒸汽灭菌 121℃、100kPa、15-30分钟 培养基、玻璃器皿、棉塞

灼烧灭菌 酒精灯火焰直接灼烧 接种环、涂布器、试管口

干热灭菌 160-170℃、2小时 耐高温干燥的玻璃/金属器具

3. 操作原则

- 环境与人员:实验空间清洁,操作者手和衣物消毒(如酒精擦拭)。

- 器具与培养基:所有接触培养物的器皿(培养皿、试管)和培养基必须灭菌。

- 无菌操作:在超净工作台或酒精灯火焰旁操作(火焰周围形成无菌区域),避免灭菌后的器具接触周围物品。

难点解释:

- 消毒 vs 灭菌:消毒不彻底(保留芽孢),灭菌彻底;例如,培养基必须灭菌(含芽孢会导致污染),而皮肤只需消毒(避免强刺激)。

- 为什么选择巴氏消毒法? 因高温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巴氏消毒在杀菌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营养(如维生素)。

二、微生物的纯培养

核心概念:从单一微生物繁殖获得纯培养物,是微生物研究的基础。

1. 纯培养步骤

1. 配制培养基:

- 成分: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按需添加特殊成分(如凝固剂琼脂)。

- 流程:计算→称量→溶解→定容→调pH→灭菌→倒平板。

- 关键细节:

- 斜面培养基需先分装再灭菌,避免灭菌后分装导致污染。

- 倒平板时,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手背触碰锥形瓶不烫手),避免高温破坏皿盖冷凝水。

2. 倒平板操作:

- 步骤:灼烧瓶口→打开培养皿缝隙→倒入培养基→倒置冷却。

- 为什么倒置平板? 防止皿盖冷凝水倒流污染培养基,同时避免培养基水分过快蒸发。

- 污染判断:若培养基溅到皿盖与皿底之间,该平板不可用(空气中微生物易在缝隙滋生)。

3. 接种与分离方法:

方法 原理 用途 关键区别

平板划线法 通过连续划线稀释菌液,获得单菌落 分离纯菌种 无法计数,需多次划线

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菌液梯度稀释后涂布,统计菌落数 分离菌种并计数 需选择30-300菌落的平板

操作要点:

- 划线时每次灼烧接种环并冷却,避免高温杀死菌种;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逐步稀释菌液。

- 涂布时菌液需完全吸收,避免菌落重叠影响计数。

4. 培养与观察:

- 接种后平板倒置,放入恒温箱(如酵母菌28℃培养24-48小时)。

- 设置未接种平板的意义:作为对照,若对照平板出现菌落,说明培养基或操作过程污染,实验结果无效。

难点解释:

- 单菌落的意义:一个单菌落通常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是纯培养物的标志。

- 为什么菌落数比活菌数少? 当多个活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仅形成一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误差)。

三、菌种保存方法

方法 条件 适用范围 操作要点

临时保存 固体斜面培养基,4℃冰箱 短期使用(3-6个月) 定期转接,避免菌种退化

甘油管藏(长期) 菌液与甘油混合,-20℃冷冻 长期保存(数年) 灭菌甘油需与菌液等体积混合

难点解释:

- 临时保存需定期转接的原因:斜面培养基营养有限,长期保存会导致菌种衰老或死亡。

- 甘油管藏的原理:甘油作为保护剂,降低细胞内水分结晶对菌体的损伤,适合长期冷冻。

四、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与计数

1. 选择培养基的设计原理

通过特定成分限制非目标微生物生长,富集目标菌种:

- 例子1:分离尿素分解菌

- 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只有能分泌脲酶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可生长。

- 鉴别:加入酚红指示剂,分解尿素产生NH₃使培养基pH升高,指示剂变红。

- 例子2:分离纤维素分解菌

- 培养基: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仅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细菌(如木霉)可利用。

- 鉴别:加入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越大,分解能力越强)。

2. 计数方法对比

方法 原理 优点 缺点

稀释涂布平板法 活菌形成单菌落,统计菌落数推算活菌数 可区分活菌,误差较小 操作繁琐,不适用于运动细菌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死菌活菌均算) 快速简便 无法区分死活,小细菌难观察

难点解释:

- 选择培养基的“唯一”原则:如“无氮培养基”仅固氮菌可生长,“无碳培养基”仅自养菌(如蓝细菌)可利用CO₂作为碳源。

- 刚果红染色法的两种操作:先培养后染色(避免刚果红抑制微生物)或在培养基中直接加入刚果红,均需形成透明圈判断分解能力。

五、核心操作流程图解

无菌技术流程:

实验准备(清洁环境→消毒双手)→器具灭菌(培养基、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

倒平板(冷却至50℃→无菌操作倒平板→倒置凝固)→

接种(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酒精灯旁操作)→

培养(倒置恒温箱,设未接种对照)→

结果分析(对照无污染→单菌落分离成功)

总结与难点强化

1. 核心逻辑:无菌技术是基础,纯培养是目标,选择培养和计数是应用。

2. 易错点突破:

- 混淆消毒与灭菌的对象(芽孢是否被杀灭);

- 忽略倒平板倒置的双重作用(防污染+保水分);

-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忘记“菌落可能由多个活菌形成”导致低估。

3. 学科思想:

- 选择性原理:通过培养基成分设计,实现微生物的“优汰劣胜”(如青霉素抑制细菌,分离真菌);

- 量化思维: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数学逻辑(菌落数×稀释倍数÷涂布体积=活菌浓度)。

通过明确操作目的(如灭菌为何需高温)、理解原理(如选择培养基的筛选机制)、牢记特例(如巴氏消毒的低温原因),可高效掌握微生物培养的核心考点。

上一章 选b3第一章,第二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与应用 高中生物一起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选b3第一章第二节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3(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