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的厨房不大,但刀具齐全。张凌赫扫了一眼,从刀架上抽出一把细长的片鱼刀,指尖轻轻一弹刀背,金属发出清越的颤音。
“刀不错。”他评价。
温父哼了一声:“我闺女十六岁生日送的,钢口比你的手术刀不差。”
张凌赫没接话,从食材篮里拣出一条活鲫鱼,刀光一闪,鱼鳃已被精准剔除。温父挑眉,从冰箱里取出一块豆腐,菜刀横拍,“啪”地一声,豆腐完好无损,底下的木板却裂了条缝。
“内劲儿不错。”张凌赫点头,“但豆腐内部已经出现微 fractures。”
温父一愣,掰开豆腐一看——果然,内部已经布满细密的裂纹。
温昭扒在厨房门口,看得目瞪口呆。
-----
--文思豆腐羹。--
张凌赫的刀工极细,豆腐丝能穿针。温父尝了一口,皱眉:“刀工可以,但高汤火候不够。”
“用的是您冰箱里的老母鸡汤。”张凌赫平静道,“如果加一片陈皮,味道会更醇厚。”
温父的筷子顿了一下。
--醋溜黄鱼。 --
张凌赫的鱼炸得酥脆,浇汁酸甜适口。温父吃了一口,突然问:“醋是哪年的?”
“八年陈酿,山西老陈醋。”张凌赫从药箱里取出一个小瓷瓶,“不过我在里面加了一味药材。”
温父接过瓷瓶闻了闻,眼神微变:“山楂?不对……还有乌梅?”
“嗯,开胃消食。”
--清炒时蔬。--
张凌赫炒的青菜碧绿清脆,温父夹了一筷子,突然笑了:“火候掌握得不错,但这道菜——你输了。”
张凌赫:“?”
温父指了指盘底:“油放多了,我闺女不爱吃太油的。”
温昭:“……”
-----
饭后,温父泡了一壶陈年普洱。茶汤红亮,香气沉郁。
“小张。”温父抿了一口茶,突然问,“你以后打算怎么照顾我闺女?”
张凌赫放下茶杯:“三餐定时,熬夜不超过两点,咖啡每日限量,出差必带药箱。”
温昭:“……你这是养病人还是养女朋友?”
“还有。”张凌赫补充,“她画稿时容易忘记吃饭,我会定期投喂。”
温父哼了一声,从怀里摸出个红布包,推给张凌赫:“拿着。”
张凌赫打开一看——是一把古旧的铜钥匙。
“这是……”
“我书房古籍柜的钥匙。”温父站起身,背着手往院子里走,“里头有半卷《黄帝外经》残本,你拿去研究吧。”
张凌赫猛地站起来,差点碰翻茶盏。
温昭戳了戳他:“喂,我爸这是认可你了。”
张凌赫盯着那把钥匙,喉结动了动,突然深深鞠了一躬:“多谢伯父。”
温父摆摆手,头也不回地往梅树那边走:“对了,下次来记得带点你酿的药醋——”
话音未落,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温老师!急诊!有个孩子食物中
毒——”
张凌赫和温昭同时站了起来。
-----
凌晨的悬壶堂灯火通明。
张凌赫将听诊器贴在孩子腹部,眉间皱出深痕:"不是食物中毒,是曼陀罗籽。"
"游乐场送的糖果里掺的!"孩子母亲抖开彩色糖纸,"说是什么养生纪念品..."
温昭捡起糖纸一嗅,瞳孔骤缩——这甜腻气味她上个月刚在陈教授实验室闻过。
"爸!"她突然拽过温父,"您书房那本《毒草考》,能不能..."
温父已经掏出钥匙:"自己去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