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皇宫的初秋,晨雾还没散尽,共生坊前的祭台已搭得初具模样。祭台用中原的汉白玉砌成三层,底层铺着北狄的青羊毛毡,毡子上用赤晶砂画了完整的星轨图——是阿瑶照着陨星石上的秘文描的,边角添了四族图腾(狼首、龙纹、蛇尾、鹿形),每处图腾旁都留了个小凹槽,用来摆放各族的祭品。
尚衣局的张总管正带着绣娘们,将星轨藤纤维织的银白布挂在祭台四周,布上金线绣的藤蔓顺着台柱蜿蜒而上,顶端缀着四颗魂晶碎片,风一吹,碎片泛出的光在布上流动,像极了活的星轨。“皇后娘娘说,”张总管手里捏着根金线,教小绣娘给藤蔓绣露珠,“祭台的布要让各族工匠都能看到自己族的纹样,你看这鹿形图腾旁的露珠,用冰原的荧石粉末染过,夜里会亮,小长公主定喜欢。”
林昭仪这时带着宫娥赶来,手里捧着个雕花木盒,里面是林家祖传的兽骨祭器——器身上刻着林文远当年画的星轨图,与祭台的星轨能对上。“皇后娘娘,”林昭仪将祭器放在祭台底层的凹槽旁,“这是祖父当年寻晶时用的祭器,用来装各族精血正好,既显庄重,也能让祖父的心意参与到激活仪式中。”
苏嫔妃也提着个锦盒走来,里面装着西域商队新制的星露香鼎——鼎身印着共生纹,鼎足是鹿形,正好与祭台的鹿图腾呼应。“妹妹这香鼎虽精致,”林昭仪笑着说,“可祭器还是用老物件更显诚心,祖父的兽骨器跟着他走了大半辈子,沾着寻晶的灵气,比新做的香鼎更适合装精血。”苏嫔妃也不让步:“林姐姐这话不对,星露香鼎是商队各族工匠一起做的,鼎身的共生纹还是北狄的娜仁姐姐绣的,更合‘共生’的意思,装精血也能让香气融入,激活蕊心时更顺。”
两人正温和争执,皇后带着玲儿来了,手里拿着尚农局刚送来的蕊心盆栽——蕊心已从浅红变成深红,顶端的银光几乎要溢出来。“都合适,”皇后笑着将盆栽放在祭台中央的陨星石旁,“兽骨祭器装精血,星露香鼎燃香,一个承祖意,一个合民心,不正好吗?”她转向林昭仪,“你祖父的祭器有寻晶的灵气,正好镇住精血;苏妹妹的香鼎能散星露香,与蕊心的银光相和,激活时效果更好。”
林昭仪与苏嫔妃对视一眼,都笑着应下。林昭仪将兽骨祭器放进凹槽,苏嫔妃则让宫娥将香鼎摆在祭台中层,鼎里放上星露香,一点燃,清甜的香气便漫开来,蕊心的银光竟跟着亮了几分。“果然合适!”张总管笑着说,“这香一燃,布上的魂晶碎片都更亮了,夜里祭台定好看。”
太后这时从暖阁走来,手里捏着本誊抄好的林文远手记,身后跟着周太傅。“哀家看了文远的手记,”太后将手记递给皇后,语气带着赞许,“里面不仅有寻晶的经历,还有他对共生的理解,哀家已让人誊抄了十本,仪式后分发给各族工匠,再刻一本在共生坊的石碑上,让后人也知道文远的心意。”周太傅点头补充:“手记里还提到‘星轨阁的钥匙除了陨星石,还需各族工匠的信物’,阿瑶,你去月陨城时,记得让巴图、刘管事他们各带件自己族的小物件,比如巴图的兽骨雕,刘管事的番红花籽,免得打不开阁门。”
阿瑶立刻从行囊里翻出笔记,在“月陨城行装”那页添上“各族信物”:“我母亲说星轨阁的门有四道锁,对应四族,正好用这些信物开锁!巴图哥哥的兽骨雕是北狄的,刘管事的番红花籽是中原的,苏文彦大人的香料是西域的,阿古拉的荧石是冰原的,正好凑齐。”巴图这时扛着新做的兽骨犁头走来,闻言立刻从怀里掏出个小狼首雕:“这是我给小长公主做的,正好当信物,去了月陨城还能让星藤部的人看看咱们北狄的手艺!”
刘管事也笑着从口袋里摸出个布包:“这里面是番红花的新种子,用星露香的灰烬拌过,能在月陨城种活,当信物正好。”苏文彦赶来得晚,手里还拿着商队的账本,闻言立刻从腰间解下块香料佩:“这是星藤部送的星露香佩,戴了三年,有西域的灵气,当信物最合适。”
众人正忙着凑信物,小长公主戴着引脉玉跑过来,玉面的红光落在陨星石上,石面突然浮现出新的星轨文——阿瑶忙翻出字典,解读道:“写着‘月陨城星轨阁有“脉镜”,能映各族共生之脉’!看来完整版《共生典》旁边还有脉镜,能看清谁有共生之脉,以后找能激活魂晶的人就方便了。”周太傅眼睛一亮:“脉镜!《星轨秘录》里提过,这镜子能映出人的脉息,若是有恶意的人靠近,镜面会变黑——带着它,你们去月陨城也更安全。”
午后,去月陨城的队伍开始最后清点行囊。阿瑶的行囊里除了陨星石、月魂叶、各族信物,还多了本新抄的星轨文字典,是周太傅连夜誊抄的,页边标满了解读注释;林墨背着个木盒,里面装着林文远的手记原件和兽骨祭器的复制品,他说要带祖父的手记去星轨阁,让祖父“亲眼”看看完整版《共生典》;周太傅则提着个布包,里面是《星轨秘录》和几卷空白的兽皮纸,准备用来抄录典籍。
“平衡之蕊的汁液够吗?”裴琰之指着马车上的十瓮汁液,伊拉点头:“够了,星藤部的长老说,每月用一瓮就能稳定星轨阁的波动,这些够用到明年春天。”巴图拍着林墨的肩:“到了冰原记得找我,我教你用兽骨做雕,咱们北狄的手艺可不能丢!”林墨笑着应下,手里还攥着阿瑶给的“星轨藤照料手册”,里面写着怎么用藤叶水净化瘴气。
林昭仪赶来送行,给林墨递了个锦囊:“里面是母亲给你的平安符,还有些中原的草药,冰原冷,别冻着。到了月陨城,记得给家里写信,说说星轨阁的情况,也让母亲放心。”林墨接过锦囊,郑重点头:“表妹放心,我定会把典籍安全带回来,还会把月陨城的好法子记下来,给共生坊添笔记。”
苏嫔妃也来了,给苏文彦递了罐新做的星叶酥:“路上饿了就吃,别总忙着对账。遇到西域的商队,记得跟他们说宫里的番红花长得好,让他们多送些种子来。”苏文彦笑着接过:“妹妹放心,我早就跟西域的掌柜说好了,等我们取了典籍,他们要送最好的星轨藤苗,让宫里的藤架长得更茂。”
太后与皇后站在祭台旁,看着队伍准备就绪。小长公主趴在皇后怀里,引脉玉的红光落在陨星石上,石面的星轨文又亮了,映出月陨城星轨阁的模糊影像——阁前的老月魂树长得繁茂,树下站着个穿西域服饰的女子,阿瑶一眼就认出:“是我母亲!她在等我们!”
“看来你们的旅途会很顺利。”太后轻声说,手里还捏着块星露香,“哀家已让人给月陨城的城主写了信,说你们是为共生而来,让他们多照应。记住,到了星轨阁,要先核对秘文,再取典籍,别慌。”皇后点头补充:“激活仪式我会盯着,蕊心成熟时,我会让玲儿给你们送信,你们在月陨城也别担心宫里。”
队伍在未时准时出发。阿瑶坐在马车上,手里捧着陨星石,石面的星轨文还亮着,映着母亲的身影;林墨骑着马,手里攥着祖父的手记,不时翻看;周太傅坐在另一辆马车上,正核对《星轨秘录》里关于星轨阁的记载。马蹄声与商队的驼铃声交织,引脉玉的红光与陨星石的金光在队伍前方闪烁,像盏温暖的引路灯。
夕阳西下时,队伍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商道尽头,祭台的星轨藤布还在风里晃动,蕊心的银光与星露香的青烟交织,映得祭台格外神圣。尚衣局的绣娘们还在给布上的藤蔓补绣露珠,尚食局的王嬷嬷推着食车来送点心——新做的“脉镜糕”,形状像极了传说中的脉镜,糕里加了星轨藤叶粉,吃着有淡淡的清香。
“这糕是给激活仪式准备的,”王嬷嬷笑着给众人分糕,“老圃说,吃了这糕,能让人的脉息更顺,激活蕊心时也能少些波折。”小长公主接过糕,咬了一口,引脉玉的红光落在糕上,糕里的星轨藤叶粉竟泛出微光:“母后,这糕会发光!比星叶酥还好吃!”
太后看着发光的糕,又看向祭台中央的陨星石,轻声对皇后说:“哀家以前总怕共生坊会乱了宫里的规矩,如今看着这祭台,看着去月陨城的队伍,倒觉得这规矩改得好。你看这各族的物件凑在一起,不仅不乱,还格外和谐,人和人之间,不也是这样吗?”皇后点头,目光落在蕊心盆栽上:“等阿瑶他们取回完整版《共生典》,我们就能知道更多共生之法,到时候不仅宫里,宫外的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
夜色渐深,祭台的荧石灯渐渐亮起,星轨藤布上的魂晶碎片泛着光,蕊心的银光透过盆栽,映在陨星石上,石面的星轨文又浮现出几行字——阿瑶的笔记里没抄过的新文字,周太傅留下的弟子辨认了许久,只认出“共生之心藏于月魂树底”几个字。“看来‘共生之心’在月陨城的老月魂树底下,”皇后轻声说,“等阿瑶他们找到,咱们就能知道这物件到底有什么用了。”
宫墙上的共生纹灯笼也亮了起来,暖黄的光与祭台的微光交织,落在每个人的脸上。尚衣局的绣娘们还在赶制仪式礼服,尚食局的小厨房还在做脉镜糕,刘管事在给蕊心浇水,张总管在检查祭台的布——宫里的每个人,都在为三日後的激活仪式忙碌着,没有剑拔弩张的争斗,只有彼此让步的温和,只有为共同目标的携手。
而远去的队伍里,阿瑶正对着陨星石上的星轨文记录,林墨在翻看祖父的手记,周太傅在解读《星轨秘录》——他们带着各族的信物,带着陨星石与月魂叶,带着宫里所有人的期待,朝着月陨城、朝着星轨阁、朝着完整版《共生典》与“共生之心”走去。这趟旅途,不仅是为了寻找典籍,更是为了让中原与月陨城的共生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祭台旁的星露香还在燃着,清甜的香气漫过宫苑,与蕊心的银光、陨星石的金光交织,在夜空里织出一道淡淡的星轨——这星轨,连着中原皇宫,连着月陨城,连着各族工匠的心,也连着未来无数个温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