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皇宫的初冬,暖阁内的星轨藤已缀满淡紫色的花,花瓣边缘泛着淡淡的金光,与窗外飘落的初雪相映,倒像天地间织了道彩色的帘。林昭仪正用银剪小心翼翼地剪下一朵盛放的花,放进祖父传下的青瓷瓶里,“这花能活七日,”她往瓶里添了些归墟井水,“祖父的手记说星轨藤的花‘承天枢之气’,放在书房能让人心静,解读古籍时不易出错。”
苏嫔妃捧着个锦盒走进来,盒里铺着北狄的青羊毛,上面放着三粒圆润的籽——是西荒传来的“共生籽”,籽身泛着与新蕊花瓣相似的淡紫,表面还布着细密的星轨纹,“商队的人说这籽刚从地脉精上摘下来,”她用指尖轻轻碰了碰籽,“守石族的老巫说每粒籽都有灵性,需用各族的地土培育才能发芽。”
林昭仪凑近看了看,发现籽上的星轨纹与《星轨源考》扉页的图案分毫不差,“祖父写过‘共生籽三分,天、地、人各一’,”她翻到手记的某一页,上面画着三粒籽的种植法,“天籽用归墟井的地脉土,地籽用西荒的黑石土,人籽需混中原、北狄、西域、西荒的土各一份,象征四族共生。”
苏嫔妃从商队的货样里取出四个陶罐,分别装着归墟土、黑石土、中原的稻土、北狄的草原土,“西域的沙土和西荒的黑石土我让人快马送来了,”她将陶罐依次排开,“老巫说人籽最难培育,需用长公主的纯脉之气浸润,不然难以破土。”
两人正准备动手,皇后带着周太傅进来,周太傅手里拿着幅新绘的“共生籽培育图”,图上标注着各粒籽的生长周期,“《星轨源考》的补遗里说,”周太傅指着图中,“天籽与地籽需在冬至日种下,人籽要等各族使者齐聚时再种,这样才能应‘天时、地利、人和’之兆。”
林昭仪突然想起件事:“祖父的手记里夹着张守石族的‘土契’,说当年他用中原的丝绸换了黑石峪的一块地,专门用来培育共生相关的草木,”她从匣子里取出泛黄的土契,上面的狼首印与石生带来的入峪牌一模一样,“这地契或许能让守石族更放心地与咱们合作,毕竟早有渊源。”
苏嫔妃也补充道:“苏文彦说西域的城邦愿意提供最好的沙土,还说要派最懂种植的花农来中原,跟着尚农局的人学习培育共生籽,以后西域也能种出星轨藤。”皇后点头:“这才是共生的真意,不仅要在中原结果,更要让各族的土地都能滋养它。”
正说着,李嬷嬷端来一盆新采的“星落梅”——花瓣雪白,花心却泛着淡紫,像极了星轨藤的花色,“尚食局的王嬷嬷说这梅是昨夜星轨偏移时开的,”李嬷嬷将花盆放在共生籽旁,“用梅花瓣煮水浇籽,能让籽的灵性更足。”
林昭仪取来梅花水,正要往陶罐里倒,暖阁的星轨藤突然剧烈晃动,花瓣纷纷落在共生籽上——三粒籽竟同时泛出红光,与小长公主颈间的引脉玉遥相呼应,“是长公主的纯脉在呼应!”苏嫔妃惊喜道,“西荒的传书说长公主此刻正在古碑旁祈福,没想到这里的籽能感应到。”
周太傅翻开《星轨源考》,指着其中一句“籽感纯脉则生慧”,“这说明共生籽认主,长公主的纯脉就是最好的‘引籽符’。”他提议道:“不如让快马送去长公主的一缕发丝,混在人籽的土里,既不用劳烦长公主特意回来,又能让籽吸收纯脉之气。”
皇后觉得妥当,立刻让人去取长公主的发丝,“顺便让使者带些归墟井的水去,”她叮嘱道,“西荒的地脉精刚结果,需用归墟水滋养,才能让天籽与地籽的灵性相通。”林昭仪补充道:“让使者带上祖父的土契,守石族的人最重承诺,见了契书定会全力相助。”
午后,林昭仪与苏嫔妃在御花园的暖房选种植共生籽的地。暖房是尚农局新修的,用星轨藤纤维织的布当顶,既能透光又能保温,“这里的地气与归墟井相通,”林昭仪用手捏了捏土,“老圃说底下三尺就是地脉线,种天籽正好。”
苏嫔妃则看中了暖房东侧的空地,那里的土混了商队从各地带来的样本,“人籽就种在这里,”她让人在四周插上四族的图腾旗,“北狄的狼旗、中原的龙旗、西域的蛇旗、西荒的鹿旗,旗影落在土里,也算四族共护。”
两人正规划着,突然发现暖房角落的星轨藤上,竟缠着缕极淡的金光,像从西荒飘来的,“是地脉精的灵气!”林昭仪指着金光,“祖父说星轨藤能传递地脉之气,这定是西荒的地脉精在与咱们的藤呼应。”苏嫔妃也道:“看来天籽与地籽就算相隔万里,也能通过藤的灵气相连,这才是真正的‘共生’。”
周太傅这时送来个好消息:“钦天监观测到西荒的星轨已完全稳定,与中原的星轨连成一片,”他举着星图,“这意味着两地的地脉彻底相通,共生籽种下后,就算不刻意照料,也能靠地脉的灵气生长。”
太后闻讯赶来,看着暖房里的布置,笑道:“哀家让人把先帝留下的‘星轨炉’搬来了,”她指着远处被宫娥抬来的青铜炉,“这炉能聚集星轨之气,天冷时放在籽旁,能保籽不被冻坏。”炉身刻的星轨纹与共生籽上的纹路完全吻合,刚放在暖房中央,炉口便泛出淡淡的金光,与藤上的金光融为一体。
林昭仪与苏嫔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从最初的争执到如今的默契,她们都明白,这些看似繁琐的准备,不仅是为了几粒籽,更是为了让“共生”的理念真正扎根。林昭仪的祖训、苏嫔妃的商道、守石族的传统、皇室的责任,最终都要落到这破土而出的新绿上。
“等开春籽发芽,”林昭仪望着窗外的雪,“我让人在暖房外种满番红花,花开时金红一片,定能护着籽茁壮成长。”苏嫔妃笑着点头:“我让商队从西域运些香料花籽来,与番红花混种,花开时又香又好看,长公主定喜欢。”
傍晚时分,西荒的传书再次送到,这次是长公主亲手画的画——画面上,她正将一粒共生籽埋进黑石土,身边站着守石族的老巫与巴图,远处的古碑泛着金光,“长公主说地籽已种下,”传书的小卒转述道,“老巫用月牙玉围着土坑画了圈,说这样能防异息侵扰。”
林昭仪将画贴在暖房的墙上,与她们规划的种植图并排,“你看,”她指着画中的月牙玉,“与咱们的星纹玉放在一起,正好是完整的星轨形。”苏嫔妃也发现,画中长公主的引脉玉红光,与暖房里炉口的金光,在纸上连成了一条直线,“这定是天意,”她轻声道,“连相隔万里的光,都在为共生籽引路。”
皇后看着这幅和谐的画面,对周太傅道:“该开始筹备各族使者齐聚的事了,”她沉吟道,“就定在冬至后三日,那时天籽与地籽已扎根,正好见证人人籽破土。让礼部拟定章程,北狄的使者由巴图陪同,西域的由苏文彦接待,西荒的就请守石族的老巫与石生,务必让各族人都感受到中原的诚意。”
周太傅应下,又补充道:“《星轨源考》说人籽破土时会‘绽光引星’,届时需在暖房外设祭坛,用四族魂晶布阵,长公主的引脉玉放在阵眼,才能让光引到星轨,完成最后的‘天人合’。”
夜色渐深,暖阁的星轨藤花渐渐合拢,暖房里的共生籽在星轨炉的金光下静静躺着,仿佛在积蓄破土的力量。林昭仪在整理祖父的手记时,发现最后一页空白处,有行新添的字迹,像是守石族的老巫所写:“星轨补,地脉通,共生籽落,四海同春。”
苏嫔妃则在给兄长的信里,详细描述了暖房的布置,“记得带些西域的‘蜜香花’种,”她写道,“老圃说这花的蜜能吸引传粉的蜂蝶,对共生籽结果大有裨益。”信末,她还画了个小小的共生纹,旁边标着“林姐姐说这纹要绣在各族使者的礼服上”。
暖房外的雪越下越大,却掩不住星轨炉透出的金光,那光芒穿过暖房的布顶,在雪地上映出个巨大的星轨图,像在等待着冬至日的到来。所有的伏笔都已悄然就位:祖父的土契连接了过去与现在,双玉合璧补全了星轨的缺憾,新蕊结果孕育了共生的希望,而即将种下的籽,将是这一切的最终见证。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雪雾时,林昭仪与苏嫔妃并肩站在暖房里,看着那三粒泛着淡紫的共生籽,突然明白,所谓宫廷争斗,所谓族群隔阂,在“共生”二字面前,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能流传下去的,是像这籽一样,在不同土壤里都能扎根、开花、结果的包容与坚韧。
新的伏笔已在雪地里埋下——那星轨炉映出的巨大星轨图,边缘处隐约有个从未见过的图腾,像鹿非鹿,像狼非狼,周太傅说《星轨源考》的残页里提过,这是“星轨之心”的印记,只在共生籽结果时才会显现。而这“星轨之心”究竟藏在何处,又将引出怎样的故事,或许只有等到来年春暖花开,籽芽破土时,才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