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青鸾血诏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权谋  古风小说     

双星交汇启海途

青鸾血诏

中原皇宫的盛夏午后,暖阁内的星轨藤被正午的阳光晒得微微发亮,镜语花的花瓣半卷,像是在积蓄力量等待着什么。林昭仪正用象牙尺仔细丈量海图的尺寸,宣纸上按祖父手记复刻的“祭海仪式图”已初具雏形,“你看这阵位的间距,”她指着图上的朱砂线,“必须严格按‘九尺为尊,四尺为仪’的古法,星核晶粉末的摆放误差不能超过一寸,否则引不来双星的灵气。”

苏嫔妃捧着个银制托盘走进来,盘里放着四盏新制的“星灯”——灯罩用星轨藤纤维织就,里面燃着西域的长明灯油,“商队的工匠说这灯能燃七日不灭,”她将星灯按海图四角摆放,灯光透过藤纹在纸上投下细碎的星影,“老巫说双星交汇时,灯影会与海图的星轨文重合,指引咱们找到遗族圣地的准确方位。”

“星灯的位置太靠近海图边缘,”林昭仪微微蹙眉,用象牙尺调整灯盏,“祖父说‘灯随图转,影随身动’,需与四族王印拓片对齐,才能让光影形成完整的星轨。”苏嫔妃也不坚持,只道:“林姐姐懂仪式古法,自然听你的。只是出海的船帆已备好,用星轨藤汁液浸泡了三遍,匠人们说再晒今日的太阳就能收工,要不要去看看?”

两人正为仪式细节与出海准备的优先级争执,皇后带着周太傅进来,周太傅手里捧着个铜制的“观星仪”,仪盘上的刻度与司天监预测的双星轨迹完全吻合,“距双星交汇还有三个时辰,”皇后将观星仪放在海图中央,“陛下已下旨,若海图显露出明确航线,便由苏文彦率领商队组成先遣队,林昭仪带着四族王印拓片与舟师印图样同行,小长公主以纯脉护航。”

林昭仪展开祖父手记的“航海篇”,其中一页画着艘奇特的“脉船”,船底刻满星轨文,“祖父说这船能‘借星轨之力行船’,”她指着图中船舵的位置,“舵上需嵌一块星核晶碎片,才能感应双星的指引,商队的船怕是还需改造。”苏嫔妃从商队的货箱里取出块星核晶碎片,“早已备好,”她将碎片嵌入观星仪的凹槽,“匠人们正按林姐姐说的脉船图样改造船舵,保证不耽误出海。”

争执渐渐化作默契的分工——林昭仪带着宫女布置祭海仪式的案几,将四族王印拓片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方位铺开;苏嫔妃指挥工匠调整星灯的角度,确保光影能准确落在海图的星轨文上。暖阁外,商队的人正将星轨藤编织的船帆搬到庭院晾晒,藤叶的清香混着海图的墨香,在盛夏的风里漫开。

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走进来,手里捏着串陨星石手链,是用归墟井旁的碎石打磨而成,“这是哀家让工匠做的,”太后将手链递给小长公主,“戴上能稳住纯脉,海上风大浪急,可不能让异息趁机侵扰。”小长公主的引脉玉刚碰到手链,玉面的红光便与陨星石的淡金光交织,映得海图上的孤岛标记微微发亮。

“快看!”周太傅指着发亮的孤岛,“这是‘共鸣’!说明遗族圣地的星核晶与长公主的纯脉同源,祖父手记里说的‘海外有同源脉’果然不假!”林昭仪翻到手记的某一页,上面写着“遗族是上古脉守的后裔,与中原皇室同出一脉”,“看来遗族与咱们本是一家,只是星轨破碎后才隔海相望。”

未时三刻,司天监的太监来报:“双星已入中天,交汇在即!”暖阁内的众人屏息凝神,林昭仪将星核晶粉末按仪式图撒在海图四周,苏嫔妃点燃四盏星灯,小长公主刺破指尖,将纯脉血轻轻点在海图中央的孤岛标记上——血珠刚落下,海图便剧烈颤动,图上的星轨文纷纷亮起,与星灯的光影、观星仪的刻度完全重合!

“显影了!”众人齐声惊呼,海图上的航线如活过来般蔓延,清晰地标注出途经的岛屿、暗礁、洋流,甚至连飞影息聚集的“黑雾带”都做了标记。最大的岛屿中央,星核晶的位置泛着金光,旁边浮现出“星轨神殿”的字样,殿内的石碑上刻着行星轨文:“舟师印藏于神殿钟楼,需五脉共鸣(四族+纯脉)方得。”

“五脉共鸣!”林昭仪激动地握紧祖父的手记,“这印证了手记里的记载——遗族带走的不仅是舟师印,还有部分纯脉的传承,只有咱们的纯脉与他们的脉息相融,才能打开钟楼!”苏嫔妃也补充道:“海图显示黑雾带的飞影息怕‘藤火’,商队的人说用星轨藤的枝叶混合油脂制成的火把,能在雾中燃出通路,正好能应对。”

海图的边缘还显露出段小字,解读后竟是遗族的求救信:“星核晶被异息本源侵蚀,需五印合璧方能净化,若半年内无援,圣地将沉于海底。”周太傅看着信,面色凝重:“《星轨秘录》说异息本源每百年活跃一次,今年正好是百年之期,看来出海刻不容缓。”

皇后让人将海图拓印多份,分发给商队与司天监,“苏文彦的先遣队三日后出发,”她指着海图的第一个补给点,“在‘藤叶岛’休整,那里的星轨藤长得最繁茂,正好采集汁液和枝叶;林昭仪带着王印拓片,重点研究神殿的潮汐阵解法,务必在抵达前想出对策。”

林昭仪这时发现,海图显影的星轨文里,有几句与祖父手记中“星轨破碎记”完全一致,“祖父当年定是见过遗族的记载,”她将手记与海图并置,“上面说星轨破碎是因‘五印失衡’,舟师印东渡后,地脉失衡才生异息,看来要彻底根除异息,必须让五印重归原位。”

苏嫔妃让人取来造船的图纸,在船尾加画了个“储藤舱”,“商队的药匠说星轨藤汁液需用冰原的寒气保存,”她指着图纸上的夹层,“这里放荧石制冷,能让汁液三个月不变质,足够支撑到圣地。”两人的讨论愈发投契,连之前的争执都成了查漏补缺的契机。

暮色降临时,海图的光芒渐渐黯淡,却在最后一刻显露出个惊人的秘密——星轨神殿的石碑旁,刻着中原皇室的龙纹标记,与祖训碑上的纹样分毫不差!“是先帝的笔迹!”太后看着标记,老泪纵横,“哀家小时候听先帝说过,他年轻时曾随船队出海,只是后来遇风暴折返,原来他真的到过圣地!”

周太傅翻出先帝的《航海日志》,其中一页画着神殿钟楼的草图,“日志说钟楼的钥匙是‘纯脉者的发丝’,”他指着草图上的锁孔,“与长公主的引脉玉形状完全吻合,看来先帝早就为咱们留下了线索。”

小长公主剪下一缕发丝,用星轨藤纤维缠成小束,“这样就能打开钟楼了吗?”她将发束放在海图的钟楼标记上,发束竟与图中的钥匙虚影重合,“母后跟我说,头发里有我的气,就像星核晶里有星轨的气一样。”

皇后看着这一幕,轻声道:“这就是天意,五印分离百年,终要在咱们这代重聚;异息肆虐百年,也该在咱们这代终结。”她转向林昭仪与苏嫔妃,“出海的船队,就叫‘共生号’吧,愿它载着四族的期盼,打通隔海的脉息。”

林昭仪将祖父的手记与海图拓片仔细装订,在扉页写下“海途共济”四字,笔锋中既有中原的方正,又有北狄的苍劲;苏嫔妃则在给兄长的信里,详细列出了出海的物资清单,“让匠人们在船帆上绣五印的纹样,”她写道,“星核晶的光透过纹样,能在雾中形成巨大的星轨投影,既为指引,也为震慑飞影息。”

夜深时,暖阁的星轨藤突然开出朵巨大的镜语花,花瓣上的星轨文组成“海内存知己”五个字。林昭仪与苏嫔妃并肩站在花下,看着庭院里晾晒的星轨藤船帆在月光下泛着银辉,突然明白,所谓宫廷的方寸之争,在四海共生的大业面前,不过是浪花与瀚海的之别。

“等从圣地回来,”林昭仪望着南方的海面方向,“咱们在共生坊建座‘航海碑’,把海图的航线刻上去,让后人也知道这段跨洋的情谊。”苏嫔妃笑着点头:“再种满从藤叶岛带回的星轨藤,让藤蔓顺着碑身攀爬,像条连接中原与圣地的脉息。”

新的伏笔已在海图的余辉中悄然埋下:星轨神殿的石碑后,隐约有个通往地下的入口,标记着“异息本源封印处”,却未说明封印之法;海图上未标注的“沉星渊”,星轨文写着“古星核碎于此”,不知与现存的星核晶有何关联;飞影息的影像深处,藏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似乎在操控着雾中的异息,身份成谜。

双星的光芒渐渐隐入夜空,暖阁内的星灯却依旧明亮,照着海图上那条蜿蜒的航线,像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脉息。三日后,“共生号”将载着四族的期盼与五印重聚的希望,扬帆起航,而宫廷的暖阁里,镜语花的芬芳与星核晶的光芒,将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等待着远航者的归来。

上一章 海图初现引新忧 青鸾血诏最新章节 下一章 双星交汇启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