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室的空调坏了三天。
潮湿的风裹着重庆梅雨季的黏热,从半开的窗户钻进来,在七台电脑屏幕上蒙上薄薄的水汽。
林宇盯着自己的对战记录界面,手指悬在“退出游戏”按钮上方,迟迟没按下去。
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成02:17。他已经在这里坐了十三个小时。
从下午五点的训练赛结束,到现在,他把次级联赛资格赛输给风暴队的三局录像,逐帧看了十七遍。
第三局第八分钟,戈娅在红区被蹲的画面,像卡壳的磁带反复滚动。他的二技能“逆风华章”明明可以拉开距离,拇指却在关键时刻打滑,技能键按成了闪现——直接撞进对方打野的惩戒范围。
“砰”的一声,水晶爆破的音效从耳机里炸出来,混着解说带着惋惜的声音:
“星耀ADG这波太急了...风暴队的打野显然是算准了他的闪现CD,这波失误直接让星耀彻底失去翻盘机会。”
林宇摘下耳机,耳罩内侧的绒毛吸满了汗,贴在耳廓上,像块浸了水的海绵。
他抬头时,撞见打野张力端着水杯从走廊经过,对方的目光在他屏幕上顿了半秒,没说话,转身进了茶水间。
那半秒的停顿,比训练赛结束时教练摔在桌上的战术板,更让林宇喉咙发紧。
三天前的赛后采访画面突然钻进脑海。记者把话筒递到他嘴边,问:
“连续被针对十七次,是不是心态出了问题”
他张了张嘴,只说出:
“是我没打好"”。
第二天醒来,微博热搜#星耀ADG林宇下饭操作#就挂在了榜尾,后面跟着个刺眼的“沸”字。
他点开微博时,手在发抖。
“这操作不如我家楼下奶茶店的小哥,人家王者段位都比他稳。”
“建议俱乐部赶紧换掉林宇,别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查了下他的资料,校园赛出来的?果然野路子,打不了职业就滚回去读书啊。”
“看他那手抖的样子,是不是紧张到肾虚?”
……
更扎眼的是条带图评论。有人把他第三局的死亡瞬间截成动图,配文“《职业选手的自我毁灭式操作》”,下面有两千多条转发,其中一条来自某个小有名气的游戏博主:
“这种水平能进星耀二队都算走后门了吧?”
林宇的拇指划过屏幕,指甲无意识地刮着手机壳——那是母亲上周寄来的,上面印着他画的银龙杯简笔画,边缘已经被磨得起了毛。
他突然想起试训那天,陈风教练坐在堆满Fly采访报道的办公桌后,说:
“职业赛场的键盘,敲下去的每一下都有人盯着”。
当时他以为那是警告,现在才懂,那是陈述一个残酷的事实。
“还没走?”
林浩的声音突然从背后冒出来,吓了林宇一跳。他慌忙按灭手机屏幕,转头时,看见一队的首发ADG正抱着胳膊站在他身后,训练服的领口沾着油渍——估计又是泡了整夜训练室,没回宿舍。
林浩的目光扫过他没关的对战记录,嗤笑了一声:
“看十七遍就能看出花来?”
林宇没接话。他知道林浩向来毒舌,从他进队第一天起,就没少听对方嘲讽“校园赛的野路子别碰瓷职业”。但今天,那些话像淬了冰的针,扎进他本就发胀的太阳穴。
“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打职业?”
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连呼吸都带着铁锈味。
林浩的脚步顿了顿。他走到林宇旁边的电竞椅坐下,没看他,点开了自己的训练记录。屏幕上跳出密密麻麻的对战数据,最近三十场的胜率高达82%,其中有十五场是MVP。
“知道我刚进一队时,被骂成什么样吗?”
林浩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了敲,调出一个加密文件夹
“有人给我P遗照,说我爸妈生我就是来污染KPL赛场的。”
林宇愣住了。他一直以为林浩是天赋型选手,从青训营一路顺风顺水升到首发ADG,却没想过...
“点开看看。”林浩把鼠标推过来。
文件夹里是上百张截图,全是两年前的微博评论和论坛帖子。最上面一张,有人用红色马克笔在林浩的照片上画了个圈,写着“滚出KPL”。下面的回复里,有人说“这种水平不如去打娱乐赛",还有人赌他"三个月内必被开除”。
“当时我跟你一样,”林浩的声音低了些,空调外机的嗡鸣从窗外钻进来,混着他的话,“训练赛输一场就躲在厕所哭,看一遍评论就想收拾东西回家。”他顿了顿,转头看向林宇,眼底的红血丝在屏幕光下格外清晰,“但后来我想通了,键盘侠的嘴长在他们脸上,我能管住的,只有自己的手。”
林宇捏紧了手机,指节泛白。
他想起自己的公孙离在校园赛天台风靡全场时,围观同学的惊呼声;想起市级决赛用马可波罗三杀时,表哥举着手机录像的样子;想起收到试训通知那天,数学答题卡上划出的歪歪扭扭的墨迹——那些瞬间,他眼里的光,是真的。
可现在,那束光好像被厚厚的乌云盖住了。
“你看这个。”林浩突然点开一个视频文件。
屏幕上跳出Fly的采访画面。那是2018年的秋季赛,狼队刚输掉半决赛,Fly坐在赛后采访席上,肩膀垮着,右手腕缠着厚厚的绷带。
记者问他
“连续两年止步四强,会不会觉得自己已经到顶了”
他沉默了足足十秒,才抬起头,眼睛红得像充血
“我还能练。”
视频里的Fly比现在瘦些,下颌线更锋利,说话时带着点少年人的倔强:
“他们说我老了,说我操作跟不上版本,说我该退役了...但我每天加练到凌晨四点,把每个版本强势英雄的连招练到肌肉记忆,我就不信赢不了。”
画面切到训练室的监控录像。凌晨三点的狼队基地,只有Fly的座位还亮着灯,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屏幕里的马超反复练习“捡枪-戳-收枪”的连招,失败了就倒带重来,直到第237次,终于打出零失误的击杀。
“这是我托人要的内部录像。”
林浩把进度条拉到最后,Fly对着镜头笑了笑,眼底有血丝,却亮得惊人
“他说,职业选手的字典里没有'不行',只有'还没练够'。”
林宇的视线落在视频里Fly缠着绷带的手腕上。他突然想起自己贴满止痛膏药的小臂,想起小指关节变形的弧度,想起每次训练后,要泡在冰桶里才能缓解酸胀的手指——这些疼,和Fly的比起来,算什么呢?
“叮——”
手机在桌面震动了一下,打断了他的思绪。是母亲发来的微信消息,附带一张照片。
林宇点开照片时,鼻子突然一酸。
照片是在客厅拍的。昏黄的台灯下,父亲戴着他那副磨掉漆的老花镜,正趴在茶几上,手里攥着支铅笔,在林宇的战术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笔记本摊开的页面,是他记录的公孙离二技能挡飞行物的时机,父亲在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箭头,标着“伞开早0.5秒”。
茶几上还放着个啃了一半的苹果,和一杯凉透的茶。母亲在消息里说:
“你爸这几天天天研究你的本子,昨天还去问隔壁家打王者的小伙子,说什么‘闪现接大招是不是得提前按’,人家以为他老年痴呆呢。”
下面还有条语音,林宇点开时,听见母亲压低了声音,混着电视里的新闻播报声:
“他那天看了你输比赛的录像,躲在阳台抽烟,抽完跟我说...宇宇画的战术图,比他当年在体校的篮球战术板工整多了。”
语音的末尾,有个模糊的咳嗽声,像是父亲被发现后,故意清嗓子的动静。
林宇盯着照片里父亲佝偻的背影,突然想起高二那年,父亲摔门而去时,他偷偷在门缝里看见的,父亲捏紧拳头的手;想起试训前一天,母亲塞给他两千块钱,说“你爸让你买双好点的电竞手套”;想起自己第一次打上王者时,父亲假装看电视,却在他炫耀截图时,偷偷凑近屏幕的眼神。
那些被他忽略的细节,此刻像星星一样,在黑暗里亮了起来。
“喂?”
他突然抓起手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宇宇?这么晚还没睡啊?”
母亲的声音带着点刚睡醒的沙哑。
“妈,”林宇的喉咙发紧,得用力才能发出声音,“我爸...他还在看我的本子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然后传来父亲刻意提高的嗓门:
“谁看你那破本子了!我是在研究...研究这纸上的字怎么写得这么丑!”
母亲“噗嗤”笑了出来:
“你爸刚还跟我说,你记的那个‘马可波罗出装顺序’,是不是把抵抗之靴写成‘抵抗皮鞋’了?他说你这文化水平,打职业可惜了,不如回家练字。”
林宇靠在电竞椅上,听着电话里父母拌嘴的声音,眼眶突然热了。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这双手,能画出精准的战术图,能打出公孙离的极限操作,能在训练室泡十几个小时不喊累,怎么就不能承受几句骂声?
怎么就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坐在这里?
不是为了堵住谁的嘴,不是为了向谁证明,而是为了那年在表哥家,屏幕里Fly举起银龙杯时,他心里燃起的那团火;是为了市级决赛那天,队友们喊着“林宇加油”时,他握紧手机的决心;是为了此刻,电话那头,父母藏在唠叨里的期待。
“妈,”他深吸一口气,声音突然变得很稳,“明天开始,我每天加练两小时小地图意识,会很少和你们联系。”
“哎,好,妈相信我的儿子一定可以!”母亲的声音软下来,“但也别太累了,你爸说...说打游戏也得有个度,别熬坏了身子,早点睡。”
“知道了,谢谢妈,你们也早点睡,拜拜。”
林宇笑了笑,挂了电话。
他转头看向林浩,对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点开了训练赛房间,正用鼠标敲着屏幕
“愣着干嘛?双排练会儿戈娅。刚才看你录像,红区那波走位太靠里了,我带你练十局红区防守。”
林宇坐直身体,戴上耳机。耳罩里还残留着汗味,却好像没那么难闻了。他点开自己的英雄池,戈娅的熟练度图标亮着金光——那是他练了三百多场才刷满的。
“来了。”他说。
林浩的马可波罗率先走出泉水,语音里传来他惯有的嘲讽:
“等会儿要是还被野怪拍死,我就把你校园赛的视频发到粉丝群里。”
“你敢。”
林宇操控着戈娅,跟在他身后,往红区走。屏幕上的阳光穿过虚拟的峡谷,在英雄的铠甲上投下光斑,像极了那年天台的阳光,落在他发烫的手机屏幕上。
训练室的空调还在嗡嗡作响,窗外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林宇盯着小地图上亮起的敌方视野标记,手指在技能键上微微绷紧——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嘲讽和失败,还会有无数个需要咬牙坚持的夜晚。
但没关系。
因为黑暗里,总有人提着灯,在等他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