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内众官慌忙起身行礼。秦蓁注意到魏无羡案前堆着厚厚一摞奏折,手边的茶早已凉透,显然已工作多时。
"本宫听闻黄河决堤,特来献策。"秦蓁开门见山。
堂内一片寂静。一名年长官员忍不住道:"娘娘,赈灾乃朝政大事,后宫..."
"李大人此言差矣。"魏无羡突然开口,声音平静,"皇后既有良策,听听何妨?"他示意侍从搬来座椅,"娘娘请讲。"
秦蓁深吸一口气,取出一卷自己绘制的图纸铺在案上:"这是本宫根据历年水患记载绘制的黄河下游地形图。此次决堤的临河县地势低洼,若按常规堵口之法,只会劳民伤财。不如改堵为疏,从这里开一条支渠,将洪水引入旧河道,既能解当下之危,又可灌溉下游旱地。"
堂内众臣面面相觑。魏无羡凝视着图纸,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娘娘如何懂得这些?"
"本宫少时随父亲在工部任职,常听他谈论治水之道。"秦蓁指向图纸另一处,"更重要的是,必须立即调拨粮食安置灾民。去年江南粮仓储备充足,可从那里紧急调运。同时派太医随行,防止疫病流行。"
一名官员忍不住插嘴:"江南储粮是备战用的,岂能轻易动用?"
"民不聊生,何谈备战?"秦蓁反问,"再者,灾民若无安置,必成流寇,到时内忧外患,更难以应付。"
魏无羡一直沉默地听着,这时突然问道:"若开渠泄洪,需迁徙两岸百姓,如何安置?"
"可效仿先帝时期的'以工代赈'之法。"秦蓁早有准备,"征召青壮灾民参与工程,发放工钱;老弱妇孺则安置在官田劳作,秋后归还田地。如此既解决了人力问题,又避免百姓流离失所。"
魏无羡的目光从图纸移到秦蓁脸上,黑眸深邃难测:"娘娘此策甚妙,只是..."他扫视一圈众臣,"恐怕有人会说娘娘干政。"
秦蓁迎上他的目光:"首辅大人方才还说听听无妨,现在又要以'干政'之名驳回吗?"
堂内气氛骤然紧张。众臣屏息,等着看权倾朝野的首辅如何处置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皇后。
出乎所有人意料,魏无羡嘴角微微上扬:"臣只是提醒娘娘可能遇到的非议,并非要驳回。"他转向众臣,"皇后之策切实可行,即刻按此办理。李大人负责调粮,王大人统筹太医,赵大人督导工程。三日后,本官亲自前往灾区督工。"
众臣领命而去,很快堂内只剩下魏无羡和秦蓁二人。雨水敲打窗棂的声音格外清晰。
"首辅大人真要亲自去灾区?"秦蓁忍不住问。
魏无羡收起图纸:"娘娘不信任臣?"
"不...只是..."秦蓁犹豫片刻,"朝中不可一日无首辅。"
魏无羡轻笑一声:"皇上还在,大周不会因臣离京几日就乱了套。"他顿了顿,"倒是娘娘,今日之举实在冒险。"
秦蓁抿了抿唇:"本宫只是不忍见百姓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