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展覽結束後第三週,城市漸漸靜下來。
新聞熱度退了,評論區沉了,粉絲留言也變成:
「最近她們沒更新耶?」
她們沒有回應,也沒有強迫自己出現在每一個討論裡。
她們在過日子。
早晨六點半起床,林清影煮咖啡,蘇芷涵刷牙唱走音歌。
閃閃依然會在八點準時跑去門口坐著,等人遛牠。
一切看起來平淡,卻在她們眼中,是最踏實的幸福。
【2】
那天,蘇芷涵收到舞團的續約邀請。
她拒絕了。
不是因為她不再熱愛舞蹈,而是她知道——現在的舞台,不只在巴黎的劇院裡。
她與林清影開始共同主持一個藝術空間:「光影日常計劃」。
一半是舞蹈教學與藝術沙龍,一半是開放式攝影實驗室。
她們把生活變成創作,也讓創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某次課後有學生問:
「老師,妳們會一直在一起嗎?」
蘇芷涵笑著回:
「不知道永遠多久,但我們現在在。」
【3】
林清影也出了她人生第一本攝影書。
書名就叫——《她與她的光影》。
封面是一張日常照。
蘇芷涵背對鏡頭,在客廳陽台晾衣服,陽光透過窗紗落在她肩上。
攝影集裡沒有明言她們的關係,但所有照片裡都藏著答案。
發布會上,有人問:
「這本書紀錄的是妳們的愛情嗎?」
林清影回答:
「這本書紀錄的是——有人願意被我拍,也願意讓我看見的每一個瞬間。」
記者靜了一下,然後說:
「所以,是愛情。」
林清影笑了,不否認。
【4】
某個週末,她們去了海邊旅行。
不是為了什麼紀念日,也不是為了拍攝。
只是蘇芷涵突然說:「我想去看看那片我沒跳過的沙灘。」
她們租了間海邊小屋,每天早上去撿貝殼、泡腳、躺在沙灘上發呆。
林清影拍了很多照片,有浪花落在腳邊的、有她們一起吃冰棒的、也有蘇芷涵站在海水裡逆光跳起的瞬間。
回到家後,她們挑了幾張最喜歡的,放進家中走廊的相框裡。
蘇芷涵寫下標籤:
「無需理由的愛,是生活裡最奢侈的自由。」
【5】
某晚,林清影打開筆記本,對蘇芷涵說:
「我有個想法。」
「什麼?」
「我們一起拍一部紀錄片吧。」
「紀錄什麼?」
「妳跳舞、我拍妳、我們生活、我們吵架……所有不是鏡頭前最美的樣子。」
「然後呢?」
「然後放在某個我們老了以後還會回看的雲端裡。」
「給誰看?」
「給未來的我們。」
蘇芷涵笑了。
「那我們是不是要先練習怎麼跟鏡頭說話?」
「不用,說不好也沒關係。」
「為什麼?」
「因為我們本來就不是來演戲的。」
【6】
那天夜裡,她們躺在沙發上,一人抱一隻靠枕,一人懷裡抱著閃閃。
屋裡沒開燈,只有天花板那盞暖黃夜燈。
「清影。」
「嗯?」
「如果有一天,我們又被世界吵到喘不過氣,該怎麼辦?」
「就回家。」
「家會一直在嗎?」
「妳在的地方,就是家。」
蘇芷涵沒再說話,只是輕輕握緊了她的手。
那一刻,她們都明白——
愛不是最終站,而是每天醒來還願意選擇彼此的那個早晨。
不是永遠不動搖,而是動搖過後,依然留下來的人。
不是完美故事,而是你洗碗、我曬衣服,我們一起走路回家的那一段段生活。
章末打卡金句區:
「這世界太吵,那我們就回家關門,好好過日子。」
「愛不是終於被誰看見,而是你還在我身邊的時候,我剛好願意看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