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惜言晨
本书标签: 古代  心之所向  心灵的寄托   

一蓑烟雨自流年

惜言晨

薄雾漫过黛色山梁时,青瓦白墙的书塾正从沉睡中苏醒。

檐角铜铃轻晃,惊散几缕游云,晨光顺着斑驳的竹影淌进雕花窗棂,在蒙尘的《论语》竹简上跳跃。

晨雾裹挟着松针与野蕨的清苦,混着灶台飘来的炊烟,漫过青石阶前晾晒的《诗经》笺纸。

夫子的木屐叩响回廊,惊醒了檐下打盹的山雀。书塾后的泉眼汩汩涌着晨露,泠泠水声与远处樵夫的山歌应和。

窗内传来琅琅书声,惊破空山寂静,惊得薄雾四散奔逃,露出满山新绿正怯生生地探向朝阳。竹篱外野蔷薇抖落昨夜的星子,将点点晨光揉碎在晨读的诗行里。

在众多学生之中,夫子的目光如炬,一眼便捕捉到了正在埋头苦读的洛奚言。他微微一怔,似是未料到会在此处看到这般专注的身影。

缓步上前,夫子神情复杂,带着几分探究与欣赏,开口说道:看来回家反思的效果不错呀!”

“那必须的,我可是痛彻思悟一番!”

看着洛奚言还是这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夫子忍不住轻轻敲了一下他的头,转身留言道,“好好读书!”

夫子嘴角微微上扬,不知是赞赏还是欣慰。

徒留一脸懵的奚言,只好继续读书。

一天的课堂在书卷中流逝,见时间还早,夫子便问道,“诸位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时,洛奚言举手示意,“夫子可知江南?”

夫子顿了顿,从众多书籍中翻出一卷书,执卷立于讲席,指尖轻叩泛黄的《江南风物志》,声如清泉淌过青石,

“江南是个好地方呀!”

“春有苏堤柳浪,烟柳拂水处,白乐天‘几处早莺争暖树’的诗句,原是把春光都唱活了;夏赏荷塘月色,菡萏映日,周濂溪笔下‘出淤泥不染’的莲,既是君子风骨,亦是江南清气。”

听着夫子的讲解,奚言逐渐沉醉于想象!

夫子踱步至窗前,望着院外芭蕉垂露,续道:

“至若秋日,天平山枫叶似火,张继枫桥夜泊时,寒山寺的钟声穿破霜雾,敲碎了多少羁旅愁思;冬雪覆瓦时,断桥残雪如画,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雅趣,更让孤山的暗香都染上了诗意。”

“江南之美,在水云氤氲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般柔婉,恰似越女浣纱时指尖轻漾的涟漪,将天光揉碎成万千金鳞。”

“再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月色如霜,箫声婉转,桥影倒映波心,恍若天宫遗落的环佩。此乃江南之韵,柔中藏骨,婉约里自有风骨。”

遥指远山:“莫以为江南只有柔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迷蒙里,古刹飞檐刺破云雾,钟声穿透千年尘埃。这苍茫烟雨,何尝不是天地泼墨的雄浑画卷?”

忽有稚童举手发问,夫子抚须轻笑:“江南之美,不止于景,还在于人心温润!”

“苏州小巷里,卖花阿婆总把最新鲜的白兰花系在竹篮边,香气能追着行人飘半条巷子;杭州湖畔,茶农晨起采茶,指尖沾着晨露,却总要分出半篓新叶,赠予远道而来的过客。”

“诸位再看这《枫桥夜泊》。”

他转身在粉壁写下苍劲墨字,“寒山寺的钟声为何能穿越千年?因那钟声里藏着渔火明灭的守候,藏着船家妇人倚门盼归的眼神。”

忽有山风穿堂而过,檐角铜铃叮咚,惊起窗外竹影婆娑,“就像此刻山中清泉,看似潺潺自流,实则浸润万物——江南之美,皆在这润物无声的情意里。”

“诗酒琴箫皆可入画,一颦一笑俱是风雅啊!”

“待到诸位弱冠之时,大可去游历一番,说不准别有一番收获!”

“洛奚言,你又走神了!”夫子敲了敲桌子,略带无奈。

“是夫子讲的太生动了,学生不禁沉浸其中!”

“油嘴滑舌。”夫子摇了摇头,“时候不早了,诸位尽快回家吧。”

学生们逐一恭敬地向先生行礼告别,待书塾里只剩下洛奚言一人时,他才露出一抹嬉笑神色,脚步轻快地凑到夫子跟前。

“夫子,您那本江南风什么志可否借学生观摩观摩?”

夫子满脸无奈,递给他。

“多谢夫子,夫子告辞!”

得到书,洛奚言一溜烟离开,徒留夫子一个人站在空旷的书塾。

“这孩子……”夫子摇了摇头。

“改日必须找个借口教训教训他……”

………………

此时,某位“无辜者”正捧着书乐呵呵的读着……

暮色褪去,山林沉入浓稠的墨色。银白月光从枝叶缝隙间漏下,照在一张沉浸在美梦的面庞。

或是“轻舟划破琉璃镜,惊起鸳鸯入柳帘”的烟柳画桥;或是“橹声摇碎满江霞,渔网初收落日斜”的水乡暮色;或是“青石板上苔痕老,细雨斜穿油纸花”巷陌清韵;亦或是“蜻蜓误落船头立,共沐江南六月凉”的荷塘闲趣……

上一章 卧看云舒不问年 惜言晨最新章节 下一章 欲挽流光寻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