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生命长河的不息奔涌
外孙上初中后,开始住校。每周五下午,严浩翔和夜雪总会提前半小时守在校门口。当那个熟悉的身影从人群中跑出来,夜雪立刻递上保温桶,里面装着熬了三小时的莲藕排骨汤;严浩翔则接过沉甸甸的书包,笑着问:“这周又学了什么有趣的知识?”
学校组织“职业体验日”,外孙选择去妈妈的报社实习。女儿带着他采访、写稿,教他如何用文字传递温暖。当外孙的处女作《我的外公外婆》刊登在报纸副刊时,严浩翔戴着眼镜,逐字逐句地读了十几遍,泪水浸湿了报纸边缘。他小心翼翼地将文章裁剪下来,和女儿小时候的奖状收进同一个盒子。
夜雪患上了轻度健忘症,有时会忘记关火,或者把钥匙锁在家里。外孙得知后,用零花钱买了智能提醒器,贴在厨房、玄关等地方。他还手绘了一本“生活指南”,用可爱的插画标注着外婆每天的用药时间、常去的菜市场路线。每当夜雪忘记事情,他就像小老师般耐心重复:“外婆别着急,我们再记一次哦!”
女儿策划了一档家庭纪录片项目,记录三代人的生活日常。镜头里,严浩翔教外孙修理旧收音机,夜雪手把手教他包饺子,外孙则用无人机拍摄全家人出游的画面。这些影像素材被外孙剪辑成系列短片,取名为《爱的传承》,在学校的电影节上获得了特别奖。
外孙进入青春期后,也经历了迷茫与困惑。他在作文里写道:“我好像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走。”严浩翔没有说教,而是带他去了当年和女儿谈心的江边。夕阳下,爷孙俩并肩坐在长椅上,严浩翔说起女儿高考失利时的崩溃,自己创业失败时的绝望:“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在为未来积蓄力量。”
某个寒假,外孙提出要举办“家庭学术研讨会”。他提前一个月准备课题,研究家族迁徙史。全家围坐在书房,外孙用PPT展示研究成果:从曾祖父闯关东的艰辛,到父母创业的拼搏,再到自己的成长故事。夜雪颤抖着抚摸老族谱,感慨道:“原来我们家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
严浩翔的八十大寿,全家决定用特别的方式庆祝。女儿将全家人的照片制作成时光长廊,从泛黄的老照片到近期的合影,串联起几十年的岁月;外孙创作了一首长诗,在宴会上深情朗诵,每一句都饱含着对长辈的敬爱。当生日歌响起,烛光映照着三代人幸福的脸庞,严浩翔握着外孙的手,哽咽着说:“看到你们,我这辈子就圆满了。”
随着年龄增长,严浩翔和夜雪的身体愈发衰弱。外孙主动申请周末回家住,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他学会了量血压、测血糖,每天变着花样做营养餐。深夜,他常常坐在老人床边,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将那些即将被时光掩埋的记忆,小心翼翼地收藏进心里。
一个春日的午后,严浩翔和夜雪手牵手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外孙捧着素描本,认真地画下这温馨的一幕。画中的老人眼角布满皱纹,却笑得格外安详;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们身上洒下金色的光斑。这幅画后来被外孙命名为《永恒的春天》,他说:“爱不会老去,就像春天永远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