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轻音乐午休------
上午最后一节自习,老胡破例允许“低分贝背景音乐”。楚南宁把蓝牙耳机连上教室音箱,歌单是她昨晚熬夜整理的“周五心跳减速带”——没有鼓点,只有钢琴、雨声、偶尔的风铃。
声音调到刚刚能盖住翻书声,却盖不住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窗外阳光斜照,落在林梓桐的侧脸,她正用可擦中性笔在明信片上写一句:“周五的日光像被稀释的蜂蜜,你尝一口,就会发现今天不会咬人。”
写完后,她把明信片塞进前桌抽屉,像放下一颗悄悄成熟的糖。
------
------图书馆外的银杏雨------
午休时间,图书馆闭馆消毒,四人索性坐在台阶上吃便当。
便当盒是昨晚统一准备的:米饭被压成爱心形状,表面撒黑芝麻,拼成一行小字“Fri-yay”;配菜是青豆玉米火腿丁,颜色像打翻的颜料盘。吃到一半,一阵风吹过,银杏叶簌簌落下,落在餐盒盖上,像天然装饰。
楚南宁举起一片叶子,对着阳光看叶脉,发现像极了一幅微型地图。
叶辰萧把另一片叶子对折,放在唇边吹出清亮的哨声,哨声惊起台阶下的麻雀,扑棱棱飞向更高的树枝。章鹤风把落叶排成“F”形,拍照发群:“周五的缩写,已被大自然盖章。”
------化学实验室的“云朵制造机”------
下午化学课,老师搬来一台小型加湿器,加入干冰和食用色素,演示“人工云朵”。四人围在实验台前,看白色雾气从玻璃缸里缓缓升起,带着淡淡的蓝莓香。
老师让他们轮流把不同味道的精油滴进去:楚南宁选了柑橘,林梓桐挑了荔枝,叶辰萧点了椰子,章鹤风选了最朴素的绿茶。
四种气味在雾气里交叠,最终变成一杯巨大的“周五特调”。老师把雾气导向窗户,窗外阳光透过,瞬间出现一道迷你彩虹。
全班惊呼,老师却小声说:“周五的彩蛋,只允许安静欣赏。”
------操场上的“慢动作照相馆”------
体育课改成了“摄影漫游”。每人发一张一次性相机胶片,要求用慢动作的心态拍五张“周五证据”。
楚南宁蹲在地上,对准一片被阳光照透的银杏叶按快门;林梓桐把镜头对准自己晃动的鞋带,鞋带上的铃铛虚化成光斑;叶辰萧拍下章鹤风仰头喝水的瞬间,水珠停在半空;章鹤风则把相机放在地面,仰拍四人的笑脸,背景是正在飘落的银杏雨。
胶片拍完,他们统一交给老师,约定下周冲洗出来做“周五影展”。
------放学路上的“声音收藏”------
傍晚,四人没急着回家,而是绕到河堤。河面被夕阳染成橘红色,风一吹,像打翻的果酱。
楚南宁打开手机录音,收集“周五的声音”:远处篮球落地的“砰”、自行车铃的“叮”、风吹树叶的“沙沙”、还有自己心跳的“咚”。
章鹤风把录音剪成30秒循环,配上尤克里里和缓的节拍,做成一条“周五尾声BGM”。他们把音频命名为《橘色慢动作》,发进群里,约定以后每个周五都更新一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