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时10分,屏幕上“海渊一号”的通信状态突然显示为“不稳定”。林凯立刻坐直了身体,调出了详细的通信链路数据。卫星链路、短波通信、甚至备用的声波通信,都出现了明显的信号衰减。这很不寻常。“海渊一号”配备了多重独立的通信系统,理论上不可能同时失效。
林凯迅速向他的上级,值班主任张强汇报了情况。张强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监测员,听到汇报后立刻走到林凯的屏幕前。他仔细查看了数据,眉头紧锁。
“尝试主动联系他们。”张强沉声说道。
林凯立即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向“海渊一号”发送了呼叫信号,同时启用了备用信道。然而,呼叫信号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屏幕上的通信状态已经从“不稳定”变成了刺眼的红色——“中断”。
23时12分,更令人不安的事情发生了。“海渊一号”的实时位置信息在屏幕上凝固了。紧接着,所有与之关联的实时数据流,包括航速、航向、深度、发动机状态,全部停止更新。仿佛这艘巨大的科考船,瞬间从数据世界中蒸发了一样。
“位置信号也丢了!”林凯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慌。
张强脸色铁青。他立刻拿起红色的紧急电话,拨通了上级指挥中心的号码。“这里是太平洋监测中心,‘海渊一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失联,位置信号、所有通信中断,时间是23点12分!”他的语速很快,语气凝重。
电话那头传来了急促的回应声。指挥中心立即启动了紧急预案。然而,除了失联的时间和大致区域,他们没有任何关于“海渊一号”遭遇了什么的信息。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寂静。没有任何求救信号,没有任何异常报告,只有一片死寂。巨大的科考船,连同船上的三十余名人员,就这样在地球最深的伤疤附近,消失得无影无踪。
最初的几个小时是混乱而紧张的。太平洋监测中心内部灯火通明,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各级官员被紧急召集,会议室里充斥着焦躁的讨论声。然而,由于缺乏任何具体信息,最初的指令显得有些茫然。
首先,搜救范围的确定成为了一个难题。虽然知道失联的大致区域,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海渊一号”是停留在原地、漂移、还是沉没了。海沟区域的海况复杂,水深巨大,传统的搜救手段难以奏效。
指挥中心迅速联系了附近的船只和军舰,请求他们前往失联区域进行初步侦察。同时,卫星影像部门被要求调取事发时段该区域的所有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希望能从中发现蛛丝马迹。
然而,事发区域的天气状况虽然对船只航行影响不大,却对光学卫星成像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厚重的云层覆盖使得最初的卫星图像模糊不清,无法提供有效信息。雷达卫星虽然穿透云层,但对于海面以下的目标无能为力,而“海渊一号”在失联前并未下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