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奖公布提名的那天,我正在伊斯坦布尔机场转机前往纽约。手机震动时,我正靠在贵宾室的沙发上闭目养神,连续三十小时的战地报道让我筋疲力尽。
"简安!"林悦的尖叫声几乎刺穿我的耳膜,"你被提名了!国际报道奖!BBC刚发了新闻!"
我猛地坐直身体,睡意一扫而空:"什么?"
"你那组关于叙利亚儿童难民的系列报道!评委评价是'兼具人文关怀与政治深度的杰出作品'!天啊,你是史上最年轻的提名者之一!"
我机械地应答着,大脑却一片空白。三年前那个在校园里追星的大学生,如今竟站在新闻界最高荣誉的门槛上?这感觉太不真实了。
挂断电话,我第一个想告诉的人是宋亚轩。但当我点开通讯录,又犹豫了——他此刻应该在洛杉矶为好莱坞新片试镜,这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机会。
最终,我只发了条简短的消息:「刚听说被提名普利策了。希望你试镜顺利。」
消息显示已读,但整整十分钟没有回复。我盯着屏幕,胸口泛起一丝酸涩。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的交流变得如此克制而疏离?
广播通知登机,我收起手机,拖着登机箱向闸口走去。就在这时,手机突然震动——是宋亚轩的视频请求。
接通后,他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似乎是某间排练室。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头发微微汗湿,眼睛却亮得惊人。
"简安!天啊,太棒了!"他的声音因激动而略微发颤,"我就知道你会得提名!什么时候公布结果?"
"下个月。"我努力压下喉咙的哽咽,"试镜怎么样?"
"刚结束,感觉还不错。"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导演让我等通知,但经纪人很乐观。"他顿了顿,突然压低声音,"简安,我好想你。"
这句话像一把小刀,精准地刺中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三个月了,我们上次见面还是在伦敦匆匆的二十四小时,之后他飞亚洲巡演,我前往中东。我们像两颗各自轨道的行星,偶尔交汇,多数时间只能遥望。
"我也是。"我轻声说,机场嘈杂的背景音让我们的对话断断续续,"但我现在得登机了,到纽约再聊?"
"等等,"他急忙说,"下周三是什么日子,记得吗?"
我眨了眨眼。下周三...我们的三周年纪念日。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那天我要在联合国做叙利亚报告的演讲,而他将在新加坡开演唱会。
"我记得。"我勉强笑笑,"晚上可以视频庆祝?"
"我已经安排好了。"他神秘地眨眨眼,"相信我。"
挂断电话,我随着人流登机,心中五味杂陈。三年前咖啡店里的偶遇,一年前叙利亚战火中的重逢,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如今化作平静的思念,和越来越少的相处时间。
空乘送来香槟,庆祝我获得提名。我小口啜饮着,翻看手机里宋亚轩刚发来的照片——排练室里,他对着镜子练习台词,眼神专注而炽热。我保存图片,设为主屏幕壁纸。这是我们最近养成的习惯:用即时照片代替自拍,记录彼此缺席的日常。
纽约的春天比伦敦温暖许多。抵达酒店时已是深夜,但我的邮箱里已经塞满了祝贺邮件和采访请求。BBC北美分部甚至安排了专人协助我准备颁奖典礼和联合国演讲。
"简安女士,"那位叫艾玛的助理在第二天早餐时说,"《纽约时报》想约专访,CNN希望您参加周日早间节目,还有哈佛尼曼基金会邀请您下个月去演讲..."
我机械地点头,思绪却飘向宋亚轩。他现在应该起飞去新加坡了,又是一场相隔十二小时的时差。
"...您觉得怎么样?"艾玛的问题将我拉回现实。
"抱歉,能重复一遍吗?"
"《时尚》杂志想请您和宋先生合拍一期封面,主题是'权力情侣'。他们说已经联系过宋先生的团队..."
"我和宋亚轩?"我皱眉,"这不太合适吧?"
"为什么?"艾玛不解,"你们是各自领域最受瞩目的年轻翘楚,又是公认的模范情侣。读者会喜欢的。"
模范情侣。这个标签让我想笑。如果人们知道我们过去三个月只见了不到七十二小时,还会这么认为吗?
"我需要和亚轩商量。"我最终说,"暂时别答应。"
联合国演讲前的准备异常忙碌。我几乎每天都要与智库专家、外交官和资深记者会面,修改讲稿到深夜。宋亚轩的消息越来越简短,有时只是一句"晚安"或一张舞台照片。我知道他正忙于巡演最后几站的排练,不敢打扰。
周三早上,我站在镜子前调整西装领口时,酒店门铃响了。开门后,一位礼宾员推着餐车进来,上面摆着早餐和一大束白玫瑰。花束中央是一张卡片:
「纪念日快乐。今晚九点(你的时间)准备惊喜。爱你的轩。」
我捧着花,深深吸气。玫瑰的香气让我想起两年前他在伦敦碎片大厦的求婚,那时的我们天真地以为,只要相爱就能克服一切距离。
演讲进行得很顺利。当我站在联合国大会厅的讲台上,看着各国代表认真记录的样子,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这就是我一直梦想的时刻,但为什么心中最想分享的人不在现场?
回酒店的路上,艾玛兴奋地汇报着媒体反响和社交网络热度。我的手机不断震动,祝贺信息 普利策奖公布提名的那天,我正在伊斯坦布尔机场转机前往纽约。手机震动时,我正靠在贵宾室的沙发上闭目养神,连续三十小时的战地报道让我筋疲力尽。
"简安!"林悦的尖叫声几乎刺穿我的耳膜,"你被提名了!国际报道奖!BBC刚发了新闻!"
我猛地坐直身体,睡意一扫而空:"什么?"
"你那组关于叙利亚儿童难民的系列报道!评委评价是'兼具人文关怀与政治深度的杰出作品'!天啊,你是史上最年轻的提名者之一!"
我机械地应答着,大脑却一片空白。三年前那个在校园里追星的大学生,如今竟站在新闻界最高荣誉的门槛上?这感觉太不真实了。
挂断电话,我第一个想告诉的人是宋亚轩。但当我点开通讯录,又犹豫了——他此刻应该在洛杉矶为好莱坞新片试镜,这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机会。
最终,我只发了条简短的消息:「刚听说被提名普利策了。希望你试镜顺利。」
消息显示已读,但整整十分钟没有回复。我盯着屏幕,胸口泛起一丝酸涩。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的交流变得如此克制而疏离?
广播通知登机,我收起手机,拖着登机箱向闸口走去。就在这时,手机突然震动——是宋亚轩的视频请求。
接通后,他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似乎是某间排练室。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头发微微汗湿,眼睛却亮得惊人。
"简安!天啊,太棒了!"他的声音因激动而略微发颤,"我就知道你会得提名!什么时候公布结果?"
"下个月。"我努力压下喉咙的哽咽,"试镜怎么样?"
"刚结束,感觉还不错。"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导演让我等通知,但经纪人很乐观。"他顿了顿,突然压低声音,"简安,我好想你。"
这句话像一把小刀,精准地刺中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三个月了,我们上次见面还是在伦敦匆匆的二十四小时,之后他飞亚洲巡演,我前往中东。我们像两颗各自轨道的行星,偶尔交汇,多数时间只能遥望。
"我也是。"我轻声说,机场嘈杂的背景音让我们的对话断断续续,"但我现在得登机了,到纽约再聊?"
"等等,"他急忙说,"下周三是什么日子,记得吗?"
我眨了眨眼。下周三...我们的三周年纪念日。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那天我要在联合国做叙利亚报告的演讲,而他将在新加坡开演唱会。
"我记得。"我勉强笑笑,"晚上可以视频庆祝?"
"我已经安排好了。"他神秘地眨眨眼,"相信我。"
挂断电话,我随着人流登机,心中五味杂陈。三年前咖啡店里的偶遇,一年前叙利亚战火中的重逢,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如今化作平静的思念,和越来越少的相处时间。
空乘送来香槟,庆祝我获得提名。我小口啜饮着,翻看手机里宋亚轩刚发来的照片——排练室里,他对着镜子练习台词,眼神专注而炽热。我保存图片,设为主屏幕壁纸。这是我们最近养成的习惯:用即时照片代替自拍,记录彼此缺席的日常。
纽约的春天比伦敦温暖许多。抵达酒店时已是深夜,但我的邮箱里已经塞满了祝贺邮件和采访请求。BBC北美分部甚至安排了专人协助我准备颁奖典礼和联合国演讲。
"简安女士,"那位叫艾玛的助理在第二天早餐时说,"《纽约时报》想约专访,CNN希望您参加周日早间节目,还有哈佛尼曼基金会邀请您下个月去演讲..."
我机械地点头,思绪却飘向宋亚轩。他现在应该起飞去新加坡了,又是一场相隔十二小时的时差。
"...您觉得怎么样?"艾玛的问题将我拉回现实。
"抱歉,能重复一遍吗?"
"《时尚》杂志想请您和宋先生合拍一期封面,主题是'权力情侣'。他们说已经联系过宋先生的团队..."
"我和宋亚轩?"我皱眉,"这不太合适吧?"
"为什么?"艾玛不解,"你们是各自领域最受瞩目的年轻翘楚,又是公认的模范情侣。读者会喜欢的。"
模范情侣。这个标签让我想笑。如果人们知道我们过去三个月只见了不到七十二小时,还会这么认为吗?
"我需要和亚轩商量。"我最终说,"暂时别答应。"
联合国演讲前的准备异常忙碌。我几乎每天都要与智库专家、外交官和资深记者会面,修改讲稿到深夜。宋亚轩的消息越来越简短,有时只是一句"晚安"或一张舞台照片。我知道他正忙于巡演最后几站的排练,不敢打扰。
周三早上,我站在镜子前调整西装领口时,酒店门铃响了。开门后,一位礼宾员推着餐车进来,上面摆着早餐和一大束白玫瑰。花束中央是一张卡片:
「纪念日快乐。今晚九点(你的时间)准备惊喜。爱你的轩。」
我捧着花,深深吸气。玫瑰的香气让我想起两年前他在伦敦碎片大厦的求婚,那时的我们天真地以为,只要相爱就能克服一切距离。
演讲进行得很顺利。当我站在联合国大会厅的讲台上,看着各国代表认真记录的样子,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这就是我一直梦想的时刻,但为什么心中最想分享的人不在现场?
回酒店的路上,艾玛兴奋地汇报着媒体反响和社交网络热度。我的手机不断震动,祝贺信息源源不断。但最想看到的那条消息,迟迟未来。
九点整,我坐在酒店套房沙发上,准时拨通视频电话。宋亚轩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新加坡演唱会的后台。他妆容精致,演出服闪闪发光,但眼睛下方的黑眼圈显示他有多疲惫。
"演讲太棒了!"他兴奋地说,"我们全程看了直播,整个乐队都在为你鼓掌!"
"你们?"我这才注意到他身后有几个模糊的身影。
"嘿,简安!"几个声音同时响起,丁程鑫和马嘉祺挤进画面,对我挥手。
我勉强笑笑。虽然理解他想要分享的心情,但内心深处,我渴望的是只属于我们两人的时刻。
"等一下,惊喜来了。"宋亚轩神秘地说,然后画面一转——舞台中央,他坐在钢琴前,灯光温柔地笼罩着他。
"这首歌叫《八千公里的思念》,"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场馆,也通过手机传入我的耳中,"献给我最爱的人,今天是我们相遇的三周年。"
琴声响起,清澈如水。这首歌不同于他以往的任何作品,没有华丽的编曲和炫技的高音,只有真挚的情感和温柔的旋律。歌词讲述了一对恋人因梦想而分离,却因爱而坚守的故事。
我捂住嘴,眼泪不受控制地滑落。这首歌里藏着我们的所有回忆——咖啡店的初遇,校园里的重逢,战火中的拥抱...
歌曲结束,全场掌声雷动。宋亚轩回到后台,气喘吁吁地对着手机屏幕说:"喜欢吗?这是我偷偷准备的,连公司都不知道。下张专辑的主打歌。"
"太美了。"我擦去眼泪,"谢谢你记得这个日子。"
"简安,"他的表情突然认真起来,"我有件事要告诉你。"
"嗯?"
"试镜通过了。"他声音发紧,"《星际边缘》男主角,下个月开拍,拍摄期六个月,地点在加拿大和新西兰。"
我瞪大眼睛。这是好莱坞顶级制作,导演是三次奥斯卡得主。如果成功,宋亚轩将从亚洲巨星跃升为国际影星。
"太棒了!"我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兴奋,"恭喜你,亚轩!这是你应得的。"
"但是..."他犹豫了一下,"这意味着我们又要有半年见不到面了。而且女主角是艾玛·克拉克,你知道那些好莱坞绯闻..."
艾玛·克拉克,当红美国女星,以与搭档传绯闻闻名。我胸口泛起一阵酸涩,但迅速压下:"别担心这个。你应该全心投入这个机会。"
我们沉默地对视了一会儿,各自眼中都有未说出口的话语。
"简安,"他最终开口,"我在想...也许我们应该先结婚。这样无论距离多远,至少我们..."
"亚轩,"我轻声打断他,"婚姻不该是拴住彼此的锁链。如果我们现在都无法平衡事业与爱情,结婚只会让问题更复杂。"
他的表情黯淡下来:"你认为我们的感情经不起考验?"
"我认为我们应该对自己诚实。"我深吸一口气,"亚轩,我们都处在事业关键期。你即将进军好莱坞,我刚获得普利策提名...也许暂时分开发展不是坏事。"
"暂时分开?"他的声音突然尖锐起来,"你是说分手?"
"不!我是说...给我们各自成长的空间。"
屏幕那端的宋亚轩沉默了许久。后台的嘈杂声渐渐远去,仿佛我们之间真的隔着八千公里的寂静。
"我明白了。"他最终说,声音平静得可怕,"恭喜你的提名,简安。你值得所有成功。"
通话结束后,我呆坐在沙发上,盯着早已黑屏的手机。这不是我想要的对话,但也许是必须经历的阵痛。窗外的纽约灯火辉煌,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第二天清晨,艾玛急匆匆地敲开我的门:"简安,你还好吗?需要我取消今天的采访吗?"
"为什么这么问?"我揉着太阳穴,昨晚几乎没睡。
她犹豫了一下,递过平板电脑。娱乐版头条赫然是:《宋亚轩演唱会深情告白,与简安疑似情变?》。配图是他弹钢琴的画面,和一段摘自"知情人士"的话:"两人因事业规划分歧,已决定和平分开..."
"胡说什么!"我猛地站起来,"我们只是...需要空间。"
艾玛同情地看着我:"《时尚》杂志刚刚撤回了封面邀约。他们说...主题不合适了。"
我苦笑一声。昨天还是"权力情侣",今天就因"情变"被退货。娱乐圈的残酷,我早已见识,但亲身经历还是另一回事。
手机震动,是宋亚轩的消息:「看到新闻了?公司已经发声明澄清。媒体就爱瞎猜。」
我回复:「没关系。专心准备电影吧。」
发完这条消息,我盯着屏幕,等待他像往常一样秒回。但这一次,已读标记亮起后,久久没有回应。
接下来的日子,我忙于应付普利策的媒体风暴,宋亚轩则飞往洛杉矶开始电影前期准备。我们偶尔发消息,但都刻意避开那晚的对话和未来的计划。就像两个小心翼翼的舞者,绕着某个危险的话题旋转,生怕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普利策颁奖典礼前一周,我收到了一个匿名邮件。标题是《你该知道的真相》,附件是几张照片:宋亚轩和艾玛·克拉克在私人餐厅共进晚餐,两人举止亲密;他们在片场排练,他搂着她的腰;最糟糕的一张,是她凑在他耳边说话,从角度看几乎像在接吻。
我的手不受控制地发抖。理智告诉我这只是工作关系,是好莱坞常见的公关手段。但情感上,那些被压抑的不安和猜疑如决堤洪水般涌来。
我拨通宋亚轩的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简安?"他的声音带着睡意,洛杉矶现在是凌晨四点。
"你和艾玛·克拉克是怎么回事?"我直接问道,声音比自己预想的尖锐。
"什么?"他显然还没清醒,"我们在排练..."
"我收到照片了。"我打断他,"晚餐,排练,耳语...你们看起来像热恋中的情侣。"
电话那头一阵沉默,然后是窸窣的穿衣声。"什么照片?谁发给你的?"
"不知道,匿名邮件。"我深吸一口气,"亚轩,如果你对她..."
"简安!"他的声音突然严厉起来,"我们工作到凌晨两点,导演要求我们培养chemistry。那顿晚餐还有制片人和编剧在场,照片故意没拍进去而已。"
"那这张呢?"我把最亲密的那张发给他,"也是'培养chemistry'?"
"借位而已。"他叹气,"简安,你知道好莱坞的规则。电影上映前总会炒作绯闻..."
"就像当初梁若曦炒作和你的绯闻一样?"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电话那头瞬间冰冷:"你拿她和梁若曦比?在你眼里,我就是这种人?"
"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他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你建议'暂时分开',我尊重了。现在又因为几张断章取义的照片质疑我?简安,你到底想要什么?"
我想要什么?这个问题像一面镜子,照出我所有的矛盾和不安。我想要事业成功,也想要爱情圆满;想要独立自由,又渴望亲密无间。也许,我只是害怕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渐渐失去了他。
"我需要时间思考。"我最终说。
"那就好好思考。"他的声音疲惫而失望,"普利策颁奖那天我会在片场,但我会看直播。祝你成功,简安。"
挂断电话,我站在酒店窗前,看着纽约的黎明渐渐点亮天际。三年前,我只是一个仰望偶像的女孩;如今,我站在事业巅峰,却可能失去了那个让我成为更好的人的他。
手机再次震动,是柯子墨的消息:「听说你获得提名了,恭喜。我在纽约出差,有空喝咖啡吗?」
我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柯子墨现在担任BBC国际部编辑,我们保持着专业联系。他知道我和宋亚轩的事,从未越界,但每次我感情低谷时,他总会适时出现。
「好。」我最终回复,「今天下午三点,中央公园咖啡馆。」
也许,和一个了解我职业与情感挣扎的人聊聊,能帮我理清思绪。也许,我只是太需要一个不会评判我的朋友。
窗外,纽约完全苏醒了。车流如织,行人匆匆,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而站在十字路口的我,第一次不确定该转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