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奖颁奖典礼当天,纽约下起了小雨。我站在酒店房间的落地镜前,调整着藏青色礼服的肩带。这套衣服是三天前临时买的——原本准备的礼服突然显得太过欢快,不适合我现在的心情。
"简安,车到了。"艾玛在门外轻声提醒。
我最后看了一眼手机。宋亚轩的上一条消息还停留在三天前:"祝你成功"。没有新信息,没有未接来电。仿佛我们之间那场激烈争吵从未发生,只剩下令人窒息的沉默。
黑色礼车缓缓驶向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雨滴在车窗上划出蜿蜒的痕迹。艾玛在一旁低声确认着流程和可能遇到的媒体问题,我机械地点头,思绪却飘向太平洋彼岸的片场。此刻的宋亚轩在做什么?排练?休息?还是...和艾玛·克拉克培养所谓的"chemistry"?
"简安?"艾玛担忧地看着我,"你还好吗?"
"只是有点紧张。"我勉强笑笑。
颁奖礼堂灯火辉煌,往届获奖者的巨幅照片在走廊两侧庄严陈列。我被引导到指定座位,周围是其他提名者和新闻界重量级人物。当主持人宣布国际报道奖的获奖者是我的那一刻,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我却感到一种奇异的抽离感,仿佛这一切发生在别人身上。
站在领奖台上,聚光灯刺得我睁不开眼。准备好的感谢词在脑海中碎成片段,我只好即兴发言:
"新闻不仅是事实的传递,更是人性的见证。在叙利亚难民营,我遇到的那些孩子教会我,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人性的光辉也不会熄灭..."
走下台阶时,我的视线无意中扫过侧门,一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心跳骤然加速——那高挑的身形,微微扬起的下颌线,像极了宋亚轩。但怎么可能?他说过今天要在片场...
"幻觉。"我小声告诉自己,跟随工作人员前往媒体区。
颁奖晚宴在附近的五星级酒店举行。香槟、鲜花、此起彼伏的祝贺声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成功者之夜。但我总觉得少了什么——或者说,少了某人。
"简安女士,"一位银发绅士走近,"史蒂文·科尔,《星际边缘》的制片人。恭喜你的获奖。"
我惊讶地与他握手。宋亚轩新电影的制片人?这是什么巧合?
"谢谢。宋亚轩提起过您,说您是非常...有远见的制作人。"
科尔微笑:"他是个天才演员,尽管最近有些...不在状态。"他意味深长地看着我,"尤其是今天早上,他坚持要飞纽约,即使这意味着推迟关键场景的拍摄。"
我的手一抖,香槟差点洒出。"他...在纽约?"
"本来应该在。"科尔挑眉,"你没见到他?他的飞机三小时前就到了。"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那个侧门的身影不是幻觉?宋亚轩真的来了?但为什么没联系我?
就在这时,宴会厅的大门突然打开,一阵骚动从入口处蔓延开来。人群自动分开,窃窃私语声如涟漪般扩散。我转身,手中的酒杯差点跌落——
宋亚轩站在门口,一身黑色西装,手里捧着一束白玫瑰。没有保镖,没有经纪人,只有他独自一人,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坚定地向我走来。
时间仿佛静止了。宴会厅的嘈杂声远去,只剩下我震耳欲聋的心跳声。他比上次视频时瘦了些,眼下有淡淡的阴影,但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恭喜。"他停在我面前,递上白玫瑰,声音轻柔却足以让周围人听清,"普利策奖得主简安女士。"
我机械地接过花束,手指微微发抖:"你不是在片场吗?"
"我请了十二小时假。"他微笑,"有些话必须当面说。"
整个宴会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盯着我们。摄像机的红点亮起,记者们悄悄举起设备。这将是明天娱乐版的头条——亚洲顶流偶像闯入普利策晚宴,向绯闻女友献花。但此刻的宋亚轩似乎毫不在意。
"什么话这么重要?"我小声问。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转向史蒂文·科尔:"先生,您能为我们做个见证吗?"
科尔饶有兴趣地点头:"荣幸之至。"
宋亚轩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巧的丝绒盒子。当他在我面前单膝跪下的那一刻,全场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简安,"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简约的钻戒,与两年前他在伦敦碎片大厦求婚时送的那枚一模一样,"三年前,我们在咖啡店相遇时,我还是个被包装完美的偶像,你是个有新闻理想的女孩。这一路走来,我们争吵过,分离过,怀疑过..."
他的声音微微发颤,但眼神坚定:"但每一次,我们都变得更强大。八千公里的距离,七个小时的时差,无数个孤独的夜晚...这些都没能让我们分开。因为无论多远,我的心始终向着你。"
宴会厅里有人发出感叹声,闪光灯此起彼伏。但我眼中只有宋亚轩,和他手中那枚在灯光下闪烁的戒指。
"前几天你说我们需要空间,我尊重了。但我想明白了一件事——空间不是距离,而是理解与信任。我可以给你全世界的空间,只要你允许我一直在你心里保留一个位置。"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坚定:"所以,简安,无论八千公里还是八万公里,我的终点永远是你。你愿意...重新戴上这枚戒指吗?不是作为束缚,而是作为承诺——我永远尊重你的梦想,如同尊重我自己的。"
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过去几周的孤独、猜疑、不安,在这一刻化为乌有。我看到的不是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偶像,不是好莱坞冉冉升起的新星,只是那个会为我闯入战区、会为我写歌、会在全世界面前跪下的宋亚轩。
"我愿意。"我伸出手,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戒指滑入无名指的瞬间,全场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宋亚轩站起身,轻轻将我拥入怀中。他的心跳透过西装传来,快而有力。
"对不起,"他在我耳边低语,"我应该更早明白你的感受。"
"我也是。"我紧紧回抱他,"那些照片..."
"断章取义。"他松开一点距离,直视我的眼睛,"但我不怪你怀疑。以后我会更注意界限,也会更主动分享我的生活。信任是双向的。"
史蒂文·科尔走上前,拍拍宋亚轩的肩膀:"精彩的表演,年轻人。不过明天早班飞机回片场,别忘了。"
宋亚轩点头,然后转向我:"科尔先生同意调整拍摄计划了。我的戏份集中在未来三个月,之后有六个月空档。正好..."
"正好BBC给了我弹性工作安排。"我接上他的话,"我可以远程编辑稿件,只需要每月回伦敦一周。"
我们相视一笑,默契如初。原来在各自挣扎的日子里,我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找到事业与爱情的平衡点。
晚宴结束后,我们婉拒了所有采访,悄悄溜到酒店天台。纽约的夜空难得晴朗,星光与城市灯火交相辉映。宋亚轩脱下西装外套披在我肩上,手臂自然地环住我的腰。
"所以,"他指着远处一栋摩天大楼,"那是我们的新家。"
"什么?"
"我买了套公寓,就在时代广场旁边。两间书房,一个能看到中央公园的阳台。"他狡黠地眨眨眼,"方便某位普利策得主在家工作。"
"你什么时候...?"
"上周。"他耸耸肩,"吵架后的第二天。我知道我们会和好的。"
我轻捶他的胸口:"自大狂。"
"这叫自信。"他抓住我的手,亲吻戒指,"对了,我有个想法...关于我们的基金会。"
"星光基金会?"这是我们去年创立的非营利组织,旨在帮助战乱地区的儿童接受教
普利策奖颁奖典礼当天,纽约下起了小雨。我站在酒店房间的落地镜前,调整着藏青色礼服的肩带。这套衣服是三天前临时买的——原本准备的礼服突然显得太过欢快,不适合我现在的心情。
"简安,车到了。"艾玛在门外轻声提醒。
我最后看了一眼手机。宋亚轩的上一条消息还停留在三天前:"祝你成功"。没有新信息,没有未接来电。仿佛我们之间那场激烈争吵从未发生,只剩下令人窒息的沉默。
黑色礼车缓缓驶向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雨滴在车窗上划出蜿蜒的痕迹。艾玛在一旁低声确认着流程和可能遇到的媒体问题,我机械地点头,思绪却飘向太平洋彼岸的片场。此刻的宋亚轩在做什么?排练?休息?还是...和艾玛·克拉克培养所谓的"chemistry"?
"简安?"艾玛担忧地看着我,"你还好吗?"
"只是有点紧张。"我勉强笑笑。
颁奖礼堂灯火辉煌,往届获奖者的巨幅照片在走廊两侧庄严陈列。我被引导到指定座位,周围是其他提名者和新闻界重量级人物。当主持人宣布国际报道奖的获奖者是我的那一刻,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我却感到一种奇异的抽离感,仿佛这一切发生在别人身上。
站在领奖台上,聚光灯刺得我睁不开眼。准备好的感谢词在脑海中碎成片段,我只好即兴发言:
"新闻不仅是事实的传递,更是人性的见证。在叙利亚难民营,我遇到的那些孩子教会我,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人性的光辉也不会熄灭..."
走下台阶时,我的视线无意中扫过侧门,一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心跳骤然加速——那高挑的身形,微微扬起的下颌线,像极了宋亚轩。但怎么可能?他说过今天要在片场...
"幻觉。"我小声告诉自己,跟随工作人员前往媒体区。
颁奖晚宴在附近的五星级酒店举行。香槟、鲜花、此起彼伏的祝贺声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成功者之夜。但我总觉得少了什么——或者说,少了某人。
"简安女士,"一位银发绅士走近,"史蒂文·科尔,《星际边缘》的制片人。恭喜你的获奖。"
我惊讶地与他握手。宋亚轩新电影的制片人?这是什么巧合?
"谢谢。宋亚轩提起过您,说您是非常...有远见的制作人。"
科尔微笑:"他是个天才演员,尽管最近有些...不在状态。"他意味深长地看着我,"尤其是今天早上,他坚持要飞纽约,即使这意味着推迟关键场景的拍摄。"
我的手一抖,香槟差点洒出。"他...在纽约?"
"本来应该在。"科尔挑眉,"你没见到他?他的飞机三小时前就到了。"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那个侧门的身影不是幻觉?宋亚轩真的来了?但为什么没联系我?
就在这时,宴会厅的大门突然打开,一阵骚动从入口处蔓延开来。人群自动分开,窃窃私语声如涟漪般扩散。我转身,手中的酒杯差点跌落——
宋亚轩站在门口,一身黑色西装,手里捧着一束白玫瑰。没有保镖,没有经纪人,只有他独自一人,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坚定地向我走来。
时间仿佛静止了。宴会厅的嘈杂声远去,只剩下我震耳欲聋的心跳声。他比上次视频时瘦了些,眼下有淡淡的阴影,但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恭喜。"他停在我面前,递上白玫瑰,声音轻柔却足以让周围人听清,"普利策奖得主简安女士。"
我机械地接过花束,手指微微发抖:"你不是在片场吗?"
"我请了十二小时假。"他微笑,"有些话必须当面说。"
整个宴会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盯着我们。摄像机的红点亮起,记者们悄悄举起设备。这将是明天娱乐版的头条——亚洲顶流偶像闯入普利策晚宴,向绯闻女友献花。但此刻的宋亚轩似乎毫不在意。
"什么话这么重要?"我小声问。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转向史蒂文·科尔:"先生,您能为我们做个见证吗?"
科尔饶有兴趣地点头:"荣幸之至。"
宋亚轩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巧的丝绒盒子。当他在我面前单膝跪下的那一刻,全场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简安,"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简约的钻戒,与两年前他在伦敦碎片大厦求婚时送的那枚一模一样,"三年前,我们在咖啡店相遇时,我还是个被包装完美的偶像,你是个有新闻理想的女孩。这一路走来,我们争吵过,分离过,怀疑过..."
他的声音微微发颤,但眼神坚定:"但每一次,我们都变得更强大。八千公里的距离,七个小时的时差,无数个孤独的夜晚...这些都没能让我们分开。因为无论多远,我的心始终向着你。"
宴会厅里有人发出感叹声,闪光灯此起彼伏。但我眼中只有宋亚轩,和他手中那枚在灯光下闪烁的戒指。
"前几天你说我们需要空间,我尊重了。但我想明白了一件事——空间不是距离,而是理解与信任。我可以给你全世界的空间,只要你允许我一直在你心里保留一个位置。"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坚定:"所以,简安,无论八千公里还是八万公里,我的终点永远是你。你愿意...重新戴上这枚戒指吗?不是作为束缚,而是作为承诺——我永远尊重你的梦想,如同尊重我自己的。"
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过去几周的孤独、猜疑、不安,在这一刻化为乌有。我看到的不是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偶像,不是好莱坞冉冉升起的新星,只是那个会为我闯入战区、会为我写歌、会在全世界面前跪下的宋亚轩。
"我愿意。"我伸出手,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戒指滑入无名指的瞬间,全场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宋亚轩站起身,轻轻将我拥入怀中。他的心跳透过西装传来,快而有力。
"对不起,"他在我耳边低语,"我应该更早明白你的感受。"
"我也是。"我紧紧回抱他,"那些照片..."
"断章取义。"他松开一点距离,直视我的眼睛,"但我不怪你怀疑。以后我会更注意界限,也会更主动分享我的生活。信任是双向的。"
史蒂文·科尔走上前,拍拍宋亚轩的肩膀:"精彩的表演,年轻人。不过明天早班飞机回片场,别忘了。"
宋亚轩点头,然后转向我:"科尔先生同意调整拍摄计划了。我的戏份集中在未来三个月,之后有六个月空档。正好..."
"正好BBC给了我弹性工作安排。"我接上他的话,"我可以远程编辑稿件,只需要每月回伦敦一周。"
我们相视一笑,默契如初。原来在各自挣扎的日子里,我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找到事业与爱情的平衡点。
晚宴结束后,我们婉拒了所有采访,悄悄溜到酒店天台。纽约的夜空难得晴朗,星光与城市灯火交相辉映。宋亚轩脱下西装外套披在我肩上,手臂自然地环住我的腰。
"所以,"他指着远处一栋摩天大楼,"那是我们的新家。"
"什么?"
"我买了套公寓,就在时代广场旁边。两间书房,一个能看到中央公园的阳台。"他狡黠地眨眨眼,"方便某位普利策得主在家工作。"
"你什么时候...?"
"上周。"他耸耸肩,"吵架后的第二天。我知道我们会和好的。"
我轻捶他的胸口:"自大狂。"
"这叫自信。"他抓住我的手,亲吻戒指,"对了,我有个想法...关于我们的基金会。"
"星光基金会?"这是我们去年创立的非营利组织,旨在帮助战乱地区的儿童接受教育。
"嗯。我们可以扩大项目范围,加入艺术疗愈课程。用音乐和故事帮助那些孩子走出创伤。"他的眼睛闪闪发光,"正好我电影拍完后有半年空档..."
"而我可以负责媒体宣传和故事收集。"我接上他的思路,"两全其美。"
宋亚轩微笑着点头,将我的手贴在他脸颊上:"看,我们根本不需要选择事业或爱情。我们可以创造第三条路——一起追逐梦想的路。"
夜风轻拂,带着初夏的温暖。我凝视着这个与我共同成长的男孩——不,现在是男人了。从咖啡店的偶遇到今天,我们各自攀登高峰,又始终在心灵的某个角落为对方保留位置。这不是牺牲,不是妥协,而是两个完整灵魂的相互成就。
"亚轩,"我轻声唤他的名字,"谢谢你没有放弃我。"
"永远不会。"他低头吻我,轻柔而坚定,"顺便一提,艾玛·克拉克已经订婚了,未婚夫是她的青梅竹马。那些照片是她前经纪人放的,那人现在被开除了。"
我挑眉:"你怎么知道我在想这个?"
"因为你每次吃醋时,右眼会微微眯起。"他得意地笑,"就像在叙利亚那次..."
"闭嘴。"我红着脸捂住他的嘴,却被他趁机亲了手心。
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是柯子墨的消息:「恭喜获奖,也恭喜重修旧好。BBC接受你的弹性工作安排,中东分部的事可以等你准备好再谈。保重。」
我将屏幕转向宋亚轩:"看来我们都有支持者。"
"他喜欢你。"宋亚轩平静地说,"但从没越界。我尊重这点。"
我惊讶于他的成熟反应。一年前的宋亚轩可能会吃醋闹脾气,但现在...
"怎么?"他捏捏我的鼻子,"我就不能成长吗?"
"可以,只是..."我笑着摇头,"有点不习惯。"
"慢慢习惯吧,未婚妻女士。"他搂紧我的腰,"我们有一辈子时间呢。"
纽约的灯火在脚下延伸,如同无数星辰落入凡间。在这座永不入睡的城市里,我们找到了彼此,也找到了自己。从咖啡洒落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故事就注定不平凡——不是王子与公主的童话,而是两个真实的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学会了如何相爱。
宋亚轩的手机突然响起电影主题曲的旋律。他看了一眼,皱眉:"导演的电话。"
"接吧。"我微笑,"我理解。"
他感激地亲了亲我的额头,走到一旁接听。我靠在栏杆上,望着远处闪烁的灯光。三年前,我只是千万仰望他的粉丝之一;三年后,我站在自己的高峰上,与他并肩而立。这不是偶像与粉丝的故事,而是两个追梦者如何在偶然相遇后,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好消息。"宋亚轩挂断电话,兴奋地走回来,"导演同意把大部分我的戏份安排在纽约拍摄!他们刚好要补拍一些城市镜头..."
"所以?"
"所以未来三个月,我们可以一起住在新公寓里。"他眼睛亮得像星星,"你写你的报道,我拍我的电影,晚上回家分享各自的一天..."
这个画面太过美好,让我眼眶发热。不是永久的分离,也不是全然的牺牲,而是两个独立个体在保持自我的同时,选择共享生活。这大概就是爱情最健康的样子。
"听起来完美。"我踮起脚亲吻他,"不过你得负责早餐。"
"成交。"他笑着加深这个吻,"我爱你,简安。"
"我也爱你,亚轩。"
在这个星光与灯火交织的纽约之夜,八千公里的距离终于归零。我们的故事还将继续——有争吵,有和解,有各自的高峰与共同的平原。但无论如何,就像他说的那样,终点永远会是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