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清晨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卧室,我迷迷糊糊地伸手摸向身旁,却只触到冰凉的床单。睁开眼,床头柜上的便签纸在晨光中微微发亮:
「早安,未婚妻。早班飞机去多伦多补拍,三天后回。冰箱里有你爱的蓝莓贝果,咖啡豆在第二格。别熬夜改稿。——轩」
我微笑着将便签贴在胸口,感受着纸张上残留的淡淡雪松香气。结婚半年了,宋亚轩依然保持着这种小习惯——每次出差前都会留下手写便签,有时还会藏一两张在行李箱或我的笔记本里。
厨房里,咖啡机旁摆着两个马克杯——一个是普通的白色款,另一个印着"World's Best Journalist"的字样,杯底还有一行小字:「来自你最忠实的粉丝」。这是宋亚轩在我们订婚那天定制的,幼稚得可爱。
手机震动起来,BBC编辑部的群聊已经热闹非凡。我一边啜饮咖啡,一边浏览消息。叙利亚新局势、联合国特别会议、主编希望我下周飞日内瓦...工作永远排着队等待,但不再像从前那样吞噬一切。
门铃突然响起。透过猫眼,我看到快递员站在门外,手里捧着一个长方形包裹。
"简安女士?国际快递,需要签收。"
我疑惑地签下名字。包裹上没有寄件人信息,只有我的名字和地址。拆开层层包装,里面是一幅装帧精美的画——咖啡店的素描,一个女孩手忙脚乱地擦拭洒落的咖啡,对面的男孩们表情各异,而画面中央的男生正凝视着女孩,眼中含笑。
我的手指微微发抖。这是五年前那个雨天,我们初遇的场景。画作右下角有个小小的签名:"R.X.S"——宋亚轩很少使用的艺术签名。
手机适时响起视频请求。接通后,宋亚轩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似乎是片场化妆间。
"收到了?"他眼睛亮晶晶的。
"你什么时候画的?"我轻轻抚摸画框,"这太..."
"去年冬天,你在日内瓦出差时。"他微笑,"凭记忆画的,可能有些细节不准确。"
"完美得不可思议。"我将画靠在沙发旁,调整角度让他能看到,"尤其是马嘉祺那个嫌弃的表情。"
宋亚轩大笑:"他要是知道我把他也画进去了,肯定又要唠叨。"
我们闲聊了一会儿家常,直到化妆师敲门提醒他该准备了。
"对了,"挂断前他突然说,"下周回国参加时代少年团十周年演唱会,你要一起吗?"
"下周?"我皱眉,"正好是日内瓦会议..."
"没关系。"他迅速说,但眼中的失落一闪而过,"工作重要。"
看着他强颜欢笑的样子,一个念头突然闪过:"等等,会议是周三结束,演唱会哪天?"
"周六。"他重新燃起希望,"但如果你太累..."
"我改签机票,周五晚上到北京。"我坚定地说,"不会错过你的重要时刻。"
宋亚轩眼睛一亮,随即又担忧起来:"你的报道来得及吗?"
"电子稿可以在飞机上完成。"我笑着摇头,"看,我们都学会了妥协的艺术。"
挂断电话后,我给主编发了邮件,申请调整返程时间。刚点击发送,门铃再次响起——这次是楼下咖啡店的外送员。
"简安女士?您先生预订的每周一花束和咖啡。"
我接过精致的白色花盒和咖啡杯,香气立刻唤醒记忆——是那家我们初遇的咖啡店的招牌混合豆。花盒里是满天星和白玫瑰,中间插着张小卡片:
「纪念日快乐。五年前的今天,一杯咖啡改变了我的人生。——永远爱你的轩」
我愣在原地。今天...是5月18日?翻开手机日历,确实是那个雨天五周年。工作太忙,我完全忘记了,而正在补拍电影的宋亚轩却记得清清楚楚。
咖啡杯上印着熟悉的咖啡店logo,杯套内侧还有一行字:「想重温初遇吗?今晚7点,老地方。」
我忍不住笑出声。这个浪漫狂,明明人在多伦多...
电话再次响起,是林悦。
"简安!看到你朋友圈的画了!宋亚轩也太会了吧!"她的尖叫声几乎刺破耳膜,"对了,下周回国吗?十周年演唱会后有个私人派对,马嘉祺让我务必邀请你们。"
"我尽量。"我含糊地回答,"工作排得很满。"
"工作工作,你就知道工作。"林悦抱怨,"知道吗?梁若曦结婚了,对象是个华尔街banker。她居然给我发了请柬,脸皮真厚..."
我一边应付林悦的八卦,一边将画挂在了书房最显眼的位置。从书桌抬头就能看到,那个改变我们命运的瞬间,永远定格在那里。
挂断电话后,我打开电脑准备工作,却发现邮箱里有一封未读邮件,来自史蒂文·科尔:
「简安女士,恭喜普利策一周年。我与BBC合作的新项目《战地之声》需要一位有前线经验的监制,宋说你可能感兴趣。附件是企划书。期待回复。」
我点开附件,越读越兴奋。这是一个记录战地记者故事的纪录片系列,聚焦那些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正是我一直想做的题材。
手机震动,宋亚轩发来消息:「科尔联系你了吗?别怪我多嘴,只是觉得你俩理念很合。」
我回复:「你是个天才。这正是我想做的!」
「我就知道。」他秒回,附带一个得意的表情,「但有个条件——不许再去前线。我心脏受不了。」
「成交。」我笑着打字,「不过你得客串一集,讲讲'偶像如何爱上战地记者'的故事。」
「那得加钱。」他回复,然后迅速补了一句,「开玩笑的,免费出演。片酬可以用吻支付。」
我摇摇头,将这个幼稚的对话截图保存。谁能想到亚洲顶流偶像私下里是个爱撒娇的大男孩?
傍晚6点半,我站在衣柜前犹豫穿什么。虽然知道宋亚轩不在纽约,但他精心准备的"约会"值得认真对待。最终选了一条与初遇那天相似的藏青色连衣裙,甚至还翻出了多年不戴的那副眼镜。
6点50分,我推开那家咖啡店的门。熟悉的铃铛声,熟悉的咖啡香,甚至连角落里的沙发位都空着,仿佛时光从未流逝。
"简安女士?"服务生微笑着引路,"您的位置已经准备好了。"
桌上摆着一杯冰美式和一块芝士蛋糕——正是当年宋亚轩点的组合。杯子下压着一张纸条:
「猜你会点焦糖玛奇朵。但请尝尝我的选择。——座位上的轩」
我忍俊不禁,乖乖尝了一口冰美式。苦涩中带着微酸,确实不是我的风格,但...别有风味。
咖啡喝到一半,店内音响突然切换了歌曲——是宋亚轩的《八千公里的思念》。我惊讶地抬头,看到店员们默契地微笑,而对面墙上投影开始播放视频。
那是我们五年来的点点滴滴:咖啡店初遇,校园重逢,慈善晚宴,叙利亚重逢,普利策颁奖...最后定格在去年婚礼上,他为我戴上戒指的瞬间。
视频结束,一行字缓缓浮现:「五年过去了,我依然会为你的笑容心动。转身看看?」
我猛地转身,咖啡店门被推开,本该在多伦多的宋亚轩站在那里,手里捧着一束白玫瑰,风尘仆仆但笑容灿烂。
"补拍提前完成了。"他走到我面前,单膝触地,"简安女士,愿意再嫁给我一次吗?"
我扑进他怀里,咖啡香与玫瑰香交织在一起,耳边是他有力的心跳声。五年前那杯洒落的咖啡,竟引领我们走过如此精彩的旅程。
"戒指呢?"我故意问。
"在这里。"他从口袋里掏出那枚熟悉的钻戒,轻轻套在我手指上,与婚戒并排,"周年快乐,我的记者小姐。"
咖啡店里响起掌声和口哨声。我这才发现,角落里坐着马嘉祺、丁程鑫和其他成员,甚至还有从伦敦飞来的林悦。他们早就埋伏在这里,见证这场惊喜。
"你们..."我脸红得像番茄。
"计划了三个月。"宋亚轩得意地说,"连科尔都帮忙调整了拍摄计划。"
那天晚上,在朋友们的祝福声中,在咖啡与玫瑰的香气里,我再次确信——无论相隔多远,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我们的故事永远像那杯初遇的咖啡,苦涩中带着回甘,平凡中藏着奇迹。